文/李曉敏 晉中市中醫院
維生素D(vitamin D)是人體所需的一種重要脂溶性維生素,可確保人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同時也為骨骼和肌肉系統功能提供了重要維護作用。維生素D 有多種化合物,其中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與人體的關系更為緊密,對于調節鈣平衡和骨代謝有積極作用。而維生素D 缺乏癥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特別是兒童和老年人群,因此需要提高對維生素D 的認知,并做好日常檢測工作。
在醫院對血樣的檢測中可以發現,維生素D缺乏主要存在于陽光照射不足和食物來源較少的人群中,如幼兒、老年人等,并且胃腸道疾病、肝病和腎病等因素也會間接造成維生素D 缺乏。維生素D 易缺乏人群主要有4 種:長期足不出戶的老年人,長時間在室內工作的人,長時間晝伏夜出的夜班人群,喜歡宅在家里的青少年人群。
臨床研究證實,維生素D 長期缺乏會造成佝僂病、骨質疏松和幼兒發育異常,甚至引發部分人群腎性骨營養不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嚴重時可誘發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維生素D 缺乏還會影響人體正常的免疫功能,造成心血管、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出現疾病。由此可見,維生素D 對于人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檢測維生素D 的有效方式主要是檢測血液內25-羥基維生素D 水平,25-羥基維生素D 是維生素D 在體內的主要儲存形式,通過檢測25-羥基維生素D 水平就可以確定體內維生素D 的情況。臨床研究顯示,我國35~45 歲人群維生素D的中位數是20ng/ml 左右,而維生素D 水平高于30ng/ml 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預防腫瘤、2 型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25-羥基維生素D 含量過低,常見于鈣、磷吸收障礙,可能表現為骨骼、牙齒無法正常發育,骨質疏松、出牙延遲等,嚴重時可能還會導致佝僂病、軟骨病等,腿抽筋、跌倒及骨折的風險大。如果25-羥基維生素D 偏高,可能會造成維生素D 中毒,引起高鈣血癥,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癥狀。
維生素D 對于健康的意義不言而喻,尤其對于青少年兒童,不僅可以維持骨骼健康,還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維生素D 的補充以口服為主,如維生素制劑。足夠的光照也是補充維生素D 的重要途徑,簡單來說就是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將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供人體吸收利用。但也需要注意,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 的主要途徑,而不是穩定途徑,過度地照射紫外線會損傷皮膚,也會影響視力健康。因此,曬太陽也要適度,不能為了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 而過多地曬太陽,在戶外活動中,仍需要做好防曬措施。即使是生活在陽光充足的地域,也要將曬太陽與維生素制劑相結合,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補充維生素D,更好地維持自身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