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斌, 孫艷輝*
(濟源市漁業技術推廣站, 河南濟源 459000)
工廠化飼養是一種高效率、高產量的飼養方式,能夠高效地隔離病原體,提高產量,節省人力,降低環境污染,緩解水產飼養中存在的環保難題,有效地維護水體自然環境,促進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工廠化養殖已成為濟源市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主要模式。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通過對養殖用水的系統處理,控制和模擬養殖池內的生態環境,增強對蝦的體質,降低發病風險,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使單位質量和產量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工廠化養殖模式不僅可以實現水體的可重復利用,可以克服季節和區域的限制,進行高密度養殖。此外,它還能夠有效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餌料消耗量,提高資源利用率,并實現尾水達標排放,因此,已成為我國蝦類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大棚養殖模式中單個棚室呈長方形,東西走向,長133 m,南北寬20 m,面積2660 m2。棚室采用12 cm×12 cm或12 cm×15 cm的鍍鋅方鋼管焊接而成的框架式鋼結構。棚室采用高強度的塑料膜覆蓋,具有良好的采光性、防曬性和抗拉性。棚室的架構高出地面1.3 m,安裝了卷簾式通風裝置,以便在高溫天氣下進行通風。棚室頂部設置了防曬網,防止在高溫季節強光照射導致棚室和池水溫度急劇升高,影響南美白對蝦的正常生長。
建造養殖池時,應按照棚室走向進行布置,每一間棚室內設置20個養殖池,每個養殖池面積不超過70 m2。池塘形狀可以是圓形或橢圓形,池底呈鍋底狀,這樣可以避免池水出現死角,同時也有利于污染物在流速的作用下向池中央集聚。養殖池水深最大可達1.5 m,中央設有集污坑,排水口連接池外,池內鋪設厚度為0.5 mm的黑色防滲透膜,進水使用管道,兩套進水閥分別位于池塘的兩端,當流速進入時,會產生沖水,使池內水體朝某個方位轉動。為了提高水質,所有養殖池都配備了兩臺1.5 kW的水車式增氧機和鼓風電動機。為了防止氣環上浮,我們將微孔管制成了一個個充氣環,并采取懸吊方法距離池底20 cm。各個充氣環上都綁有一塊約100g重的沉子,總共安置了120個充氣環。
養殖用水采用鹽水和地下水勾兌,地下水來自深180 m左右,水溫18℃左右,pH值7.5,水質符合Y5051標準。將地下水與鹽水混合,調節至20%左右的鹽度,然后使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殺菌一周,最后投放復合型有益菌改善水質,并加入硫酸鎂、氯化鈣、鉀等微量元素,以供養殖使用。此外,在放苗前10~15 d,還要肥水,以使水體的透明度達到30~40 cm,以保證養殖用水的要求。
苗種質量是養殖成敗的關鍵,所以要采購正規廠家生產的、經檢測無病的、優質健康苗種。苗種應規格大小一致、健康活潑、完整的體型、豐滿的腹部肌肉。蝦苗運輸過程中要保持溫度穩定,蝦苗入池前,調節苗種袋內水溫,使其與養殖池水溫盡可能一致,溫差不能相差過大,避免蝦苗產生應激或死亡。進行蝦苗抽樣計數,確保蝦苗數量準確。
水溫22℃時,體長1 cm以上的蝦苗,放苗密度300尾/m2;水溫30℃時,苗種投放密度控制在225尾/m2以下,一次性放足。通常情況下,當蝦苗長到2.5~3.0cm時,應該再次分池。在分池時,可以采用帶水的方式,以防止蝦苗受傷。按照養殖技術和產量預測,測算應該放苗密度。在夏季溫度較高時,應該適量減少放苗密度,在冬季可以適量增加放苗密度。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建立專門的育苗車間,將育苗室和飼養室分開,這樣不僅可以培育出大規格的苗種,縮短飼養周期,還可以防止飼養室和育苗室之間病原的交叉感染。
放養苗種時,池水深度應保持在1 m以下,一個月后,采用沖水方法補充水量,每日提高5~10 cm的池水高度,當水位達到最高點時,改為排污補水,隨著蝦的生長和投飼量的增大,每日的換水量也會逐漸增多,從10%逐步提高到30%。
養殖期間保持飼料充足,動物性餌料在投喂前需進行適當的消毒處理。在投喂飼養時,應先將芽孢桿菌和維生素C混合均勻,并經過6~12 d的密封發酵處理,然后再進行投喂。投喂時,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前期每天不少于2次,中后期每天不少于4次,夜間投喂2次以上。投喂確保“八分飽”的原則,每口養殖池應設置二個飼養觀察臺,定期檢查殘餌量,適時調節投喂量,以確保投喂科學合理。在蝦蛻皮時期,應盡量減少投餌;在蛻皮后,應適時補充鈣質,以防止出現軟殼問題。為了保證對蝦的健康生長,在蛻皮后應適時補給免疫增強劑和綜合多維,并配合內服乳酸菌等微生態制劑,增加飼養效率。如果出現對蝦空腸空胃等異常現象,應暫停投喂,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解決問題,情況恢復正常后再逐步恢復投喂。
在養殖期間,應經常檢查池水的溫度、鹽度、pH值、亞硝酸鹽、溶解氧等生化技術指標,以確保水體達到最佳狀態。此外,為了保證水體的穩定性,應當控制溶氧量,保持在5 g/L以上,配合使用乳酸菌、芽孢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以維持水體的正常狀態。如果溶解氧含量出現降低,表明池底有機質腐爛、菌藻類衰老或死去,亞硝酸鹽水平增高,投飼量過大或對蝦覓食量減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加大池水交換量,并調節水體和投喂量。在這種情況下,日換水量應控制在30%~50%。水溫的27~30℃,嚴格控制水溫不低于24℃,不高于32℃。在常規飼養環節中,除了氣候原因外,如果養殖池水發生微量上升改變,意味著池水中有機質數量偏高,引起腐蝕。此時,需要增加換水量,每日換水不低于池水的30%,并且限制投喂量。除了溫度變化外,pH值的改變也可以反映出水體和藻類的發生變化,因此,需要進行藻類的培育穩定和質量調整,以保證水體的穩定性。此外,在對蝦飼養環節中,每7~10 d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劑,如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以調節水體環境。在白天進行管理工作和投喂時盡量避免發出大的噪音,晚間投餌時盡量少開燈,以預防對蝦遭受驚嚇或強光干擾而發生應激反應。夏季的光照時間較長,光照強度也較大,因此可以適當使用遮陰網來減弱光照強度。另外,由于室內溫濕度較高,空氣流通不暢,可以適當進行通風,以改善空氣質量。
近年來,南美白對蝦的病蟲害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包括白點綜合癥、感染性皮下和造血細胞壞死病、紅腿病、弧菌病、腸炎病以及固著類纖毛蟲等。近些年還有一些新發疾病,如蝦肝腸孢蟲、偷死病、急性肝胰腺壞死病等,這些新型疾病在全國范圍內蔓延,具有急性發病、難以控制和高死亡率等特點,這些疾病治療難度大,死亡率高,對濟源市南美白對蝦養殖業造成了較大影響。
在4月初投放對蝦苗種,經過60 d的精心管理,整個養殖過程中沒有出現病害,對蝦規格達70~80尾/kg,單產為1.5~2.2 kg/m2,8000 m2的盈利達到50萬元以上。8月下旬,開始投放蝦苗,11月上旬結束收蝦。這些蝦的規格可以達到90~120尾/kg,單產在0.7~1.5 kg/m2之間,經濟效益達到30萬元左右。
盡管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發展迅猛,近些年種質衰退嚴重,病蟲害頻繁。濟源市南美白對蝦養殖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飼養不順利、減產絕收的區域和個案愈來愈多,病害發生面積和發生率也在不斷擴大和上升,加之環境、對蝦種質、人力控制等因素的重疊,使得養殖業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為了推動對蝦產業的健康發展,當地主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為了解決漁藥使用不規范的普遍問題,應與漁業技術推廣等相關部門建立互動機制,建立一個平臺,提高漁病、漁情數據傳遞的及時性,將技術服務的范圍和內容擴展到更廣闊的層次。
技術人員和從業人員應該不斷深入探索、研究、試驗,努力解決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促進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工廠化飼養是一種系統型養殖方式,它具備節水和節地的優勢,使養殖水體得到凈化和循環利用,飼養生物能夠進入自然狀態,飼養尾水能達到排放標準,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能解決濟源市水資源短缺問題,也是漁業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這正是推廣“五大行動”最佳體現。封閉式循環式工廠化養殖模式將成為南美白對蝦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