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俠 呂冉冉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山東 棗莊,277100)
隨著育齡婦女思想意識的轉變以及剖宮產術的不斷發展,選擇剖宮產手術的產婦數量日益增多[1]。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剖宮產率在30%~40%。然而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同時由于麻醉藥物和術后疼痛等因素的影響,產婦術后常表現出胃腸功能受到抑制,引起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部分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腸梗阻,加之剖宮產后產婦身體虛弱和自身角色的改變,嚴重影響了產婦的生活質量[2-3]。中藥敷貼是以中醫基本理論作為指導的貼敷療法,其將中草藥制成特定的制劑,然后其施于皮膚、腧穴、孔竅及病變局部等部位,從而發揮治療作用,屬于中藥外治法,與內治法相比,更為簡便、實用[4-5]。經皮穴位電刺激是通過皮膚將特定頻率的脈沖電流輸入人體穴位,對疾病進行治療的方法,在鎮痛、運動障礙、胃腸道功能干預方面具有顯著效果[6-7]。因此,本研究擬采用便攜式體表穴位電刺激儀聯合中藥敷貼干預應用于剖宮產產婦中,以期促進產婦腸道功能恢復,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棗莊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擬行剖宮產手術的100例初產婦,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18~38歲,平均年齡(32.62±2.15)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52±0.35)周。干預組產婦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1.58±2.12)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8.58±0.32)周。兩組產婦年齡、孕周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產婦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本次研究獲得棗莊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剖宮產術的臨床診斷標準[7];②孕周為36~42周的初產婦;③單胎妊娠的產婦;④產婦年齡在18~40歲;⑤能夠配合完成相關調查問卷。
排除標準:①有認知障礙或神志不清的產婦;②伴有妊娠期嚴重并發癥者;③合并腸道功能疾病;④依從性較差的產婦。
兩組產婦均采用常規的剖宮產手術方案[8]。
對照組在術后1 d開始采用中藥敷貼治療,內容包括:由護士將芒硝、陳醋、大黃調成膏狀待用,在行穴位敷貼前,需觀察產婦的穴位周圍皮膚是否有紅腫、糜爛、滲出,同時觀察皮膚有無過敏或破潰現象,之后使用備皮刀將穴位周圍處毛發去除。敷貼前用溫水紗布對穴位處皮膚進行輕輕擦拭,待干。敷貼方法:在神闕穴上貼敷穴位敷貼治療貼并按揉5 s,敷貼24 h更換1次。囑咐產婦早期床邊活動和下床活動,促進腸道蠕動,必要時給予開塞露通便。
干預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藥敷貼聯合經皮穴位電刺激,具體過程如下: ①成立干預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1名、責任護士4名。小組成員均具有5年以上相關臨床工作經驗,本科以上學歷,正式干預開始前均接受穴位敷貼聯合經皮穴位電刺激的相關培訓并考核合格。②對產婦進行中藥敷貼治療,具體步驟與對照組相同。且敷貼期間,護士需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關心產婦的主訴以及病灶區情況,耐心并及時解答產婦所提出的疑問,若發現過敏或其他不適,及時給予處理。③對產婦進行經皮穴位電刺激:采用電子穴位電刺激儀(生產企業:上海醫療器械廠生產,型號:g6805-Ⅱ)對產婦內關穴、足三里穴、合谷穴進行電刺激。刺激參數:脈沖方向為同向,刺激時間0.5 s,間隔時間0.1 s,頻率20 Hz,波寬0.3 ms,電流強度2~10 mA,以產婦自訴酸、脹、麻,且不覺疼痛為宜。30 min/次,每隔8 h實施1次,待產婦排便后停止使用。
兩組產婦都治療觀察14 d。
①胃腸功能恢復時間[9]:記錄兩組產婦的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其中腸鳴音正?;謴偷臉藴适?~5次/min,且聲響和頻率正常。②胃腸功能癥狀[10]:記錄兩組產婦術后腹脹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腹脹嚴重程度采用4級評分,無腹脹為0分,輕微1分,腹脹能忍受2分,腹部隆起切口疼痛3分。③護理滿意度:使用棗莊市婦幼保健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評價,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三項,評分范圍0~100分,評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一般滿意,<8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④生活質量評分[11]:觀察并分析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量表(QLQ-C30)進行調查,包括5個功能領域(軀體、角色、認知、情緒和社會功能)、1個癥狀領域(疼痛、乏力、失眠、便秘、腹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經濟困難)和1個總體健康狀況三個方面。共30個條目,標準總分100分,功能領域及總體健康狀況分數越高,癥狀領域分數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0.0軟件包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 (±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進行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的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及肛門首次排便時間均更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干預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s,h)

表1 兩組產婦干預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s,h)
組別例數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肛門首次排便時間對照組5019.13±2.8128.64±3.7260.14±8.62干預組5016.93±2.5525.55±3.4255.65±8.03 t 4.100 4.3242.695 P<0.001<0.0010.008
干預后,干預組腹脹發生率和腹脹嚴重程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干預后胃腸功能癥狀比較
干預后,干預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較對照組7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干預后護理滿意度比較 [n(%)]
干預前,兩組產婦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及總體健康狀況評分均升高,且干預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癥狀領域評分降低,且干預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數例數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癥狀領域總體健康狀況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5062.42±13.1375.46±19.45#62.06±12.8275.93±19.82#61.34±12.2374.26±19.04#62.74±11.8376.45±19.83#63.54±12.9677.44±20.13#79.25±21.4348.46±9.56#62.55±12.3774.45±17.46#干預組5061.73±13.4289.64±19.72#61.15±12.6188.65±17.71#60.81±11.3487.16±13.03#61.35±10.9286.26±19.65#62.83±12.2687.96±19.33#78.75±21.5534.27±7.34#61.03±11.4288.22±19.03#t0.260 3.6200.3583.3840.225 3.9540.6112.4850.2812.6650.116 8.3250.638 3.770 P0.796<0.0010.7210.0010.823<0.0010.5230.0150.7790.0090.908<0.0010.525<0.001
剖宮產分娩是產科常見的分娩方式,然而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延長了產婦的住院時間,同時產婦出于對自身健康需求的提高,對剖宮產術圍術期的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12]。剖宮產術后產婦由于疼痛及活動量減少,加上術中麻醉反應,導致產婦胃腸功能減弱,排便困難[13],因此本次研究探究了中藥敷貼聯合經皮穴位電刺激在改善剖宮產術后腸道功能的效果,以期促進產婦腸道功能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的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及肛門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較單一中藥敷貼治療而言,中藥敷貼聯合經皮穴位電刺激的聯合應用能顯著縮短產婦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原因分析:中藥穴位敷貼法,藥物可直接經過皮膚吸收,而達到促進腸道功能蠕動作用,避免通過消化系統吸收,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以及對肝臟系統的損害,且中藥成分主要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健脾祛燥、潤腸軟堅的作用,可恢復產婦的氣血,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恢復[14];經皮穴位電刺激通過采用特定強度的電刺激,激活產婦內分泌系統的代謝,促進β-內啡肽、μ-受體、5-羥色胺等物質的釋放,改善產婦腸道功能[15]。因此,二者的聯合應用可發揮疊加作用,更加顯著地改善產婦腸道功能。本研究結果也與周敏等[16]的結果類似。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干預后,干預組腹脹發生率和腹脹嚴重程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中藥敷貼聯合經皮穴位電刺激的聯合治療可顯著改善產婦胃腸功能癥狀。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經皮穴位電刺激選取的穴位為內關穴、足三里穴及合谷穴,而中醫學表明,足三里、內關具有理氣和胃、通腑降逆、止吐的作用。因此,產婦的胃腸功能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田偉千等[17]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對胃腸手術后患者行經皮穴位電刺激后,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與本研究具有一致性。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7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因為經皮穴位電刺激與傳統針灸不同,其采用皮膚貼片的方式覆蓋產婦穴位,避免了產婦暈針、局部血腫、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穴位選取更加準確,不僅具有針灸的療效,還可以避免和加重產婦的恐懼、焦慮情緒,因此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產婦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及總體健康狀況評分均升高,且干預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癥狀領域評分降低,且干預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藥敷貼聯合經皮穴位電刺激的聯合治療縮短了產婦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使產婦的腸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因而促進了生活質量的提高。田偉千等[18]的研究也表明,經皮穴位電刺激可提高全麻胃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的舒適度,減少不良反應,與本次研究結果類似。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樣本量少,分組單一,隨訪時間短,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后續研究需要擴大樣本量,深入探究中藥敷貼聯合經皮穴位電刺激在剖宮產術后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中藥敷貼聯合經皮穴位電刺激在改善剖宮產術后腸道功能中具有積極的作用,可以縮短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及肛門首次排便時間,降低腹脹發生率和腹脹嚴重程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