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建 應啟圍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4)
走馬胎(Ardisia giantifoliaStaf)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多年生小灌木,富含皂苷、多糖、生物堿等,對壯筋活絡、生肌化毒、活血止痛等方面有特效,是壯族、瑤族、侗族習用藥材。[1]隨著藥材市場需求的增加,不合理的野生資源采掘現象加劇,導致走馬胎野生資源日益匱乏[2]。為保護走馬胎野生資源,避免不合理采掘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走馬胎人工栽培研究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前人對走馬胎人工栽培研究多集中在光照、土壤營養元素、無性繁殖方面[2-7],有關土壤水分方面的研究尚未見報道。但是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長發育的三大重要生態因子之一,對維持植物形態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嚴重影響著植物的生長發育[8,9]。當土壤環境中缺水時,植物會出現形態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變化,以便適應水分脅迫[10-12]。研究顯示,植物遇到水分脅迫,生長受到抑制,株高和葉面積減少,以減少生長量為生態策略抵御或降低干旱的傷害,保證正常生長發育。[13]土壤水分如何影響走馬胎生長、生物量的分配和活性成分的積累是栽培過程中必需考慮的問題。本文通過土壤水分控制實驗,探索走馬胎栽培所需適宜土壤水分條件,為林農種植走馬胎提供灌溉依據,助力鄉村振興。
實驗設在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林業工程學院溫室大棚進行。大棚內溫度10~38℃,相對濕度50%~80%。
本實驗的主要材料是一年生走馬胎幼苗,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其基徑5.00±0.58 mm,株高20.43±1.10 cm。盆栽土采用無污染黃壤與0.5 kg 有機肥混合而成,黃壤的理化性質如下:壤土、pH 值5.5、孔隙度56%、速效鉀365 mg/kg、速效磷21 mg/kg、水解氮116 mg/kg、有機質19 g/kg。
2.2.1 實驗設計
本實驗在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林業工程學院溫室大棚進行,采用盆栽的方法,運用單元素隨機區組設計,設計3 個土壤水分脅迫梯度:對照組(土壤相對含水量75%~80%,簡稱CK)、輕度干旱(土壤相對含水量45%~50%,簡稱QH)、嚴重干旱(土壤相對含水量25%~30%,簡稱YH)。每個水分梯度重復三次,每次重復10株,采用盆栽方式栽培,每盆栽一株,累計90盆、90 株。在2022 年5 月3 日,選擇苗高、大小一致的一年生走馬胎幼苗移栽到塑料盆中,盆的規格為19 cm×14 cm×17 cm,盆內裝2 kg 無污染黃壤和0.5 kg 有機肥,累計栽培150 盆。返苗后100 天,選擇株高、基徑一致的走馬胎苗90 株進行控水實驗,其株高為20.43±1.10 cm,基徑為5.00±0.58 mm。水分脅迫處理前各塑料盆中土壤相對含水量基本達到飽和,停止澆水進行自然干旱,通過稱盆重的方法測量各盆的水分情況[14],使各處理的土壤相對含水量達到75%~80%、45%~50%、25%~30%。水分梯度形成后,每隔1 天在傍晚通過稱重盆重補充水分,連續控水120 天,于2022 年12 月8 日收獲,測量株高、基徑、葉片數、葉面積以及各部分的生物量。
2.2.2 數據處理
數據初步處理采用Excel2022 對原始數據進行簡單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利用General Linear Model ANOVA 分析走馬胎株高、基徑及生物量的方差分析,應用LSD 法進行各處理之間顯著性分析。
2022 年8 月16 日停止澆水進行自然干旱,通過稱重法監測土壤相對含水量。8 月30 日后 ,嚴重干旱處理組走馬胎全部萎蔫枯死,說明走馬胎不屬于耐旱植物。其株高、基徑以及生物量的數值均為0。
水分脅迫對走馬胎株高、基徑的影響如圖1 所示。由A 圖顯示,隨著土壤水分的減少,走馬胎的株高呈現顯著降低的趨勢(P<0.05)。CK 走馬胎株高為26.6 cm,與輕度干旱處理比較,高了14.87%,存在差異顯著(P<0.05)。輕度干旱的走馬胎株高與嚴重干旱存在極顯著性差異(P<0.01)。

圖1 水分脅迫對走馬胎株高、基徑的影響
由B 圖可知,走馬胎基徑隨著干旱程度的加深而呈極顯著減少趨勢。CK 走馬胎基徑8.09 mm,比輕度干旱5.47 mm 大了47.90%,達到了極顯著性水平(P<0.01)。
水分脅迫對走馬胎葉片數、葉面積、根長的影響如表1 所示。各處理之間走馬胎根長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隨著水分含量的減少,走馬胎根長有先顯著增加再顯著減少的倒“V”變化。輕度干旱時,走馬胎根長是27.37 cm,比CK 長了26.25%,達到了極顯著性水平。走馬胎葉片數和葉面積隨著干旱程度的加深而呈逐漸減少的趨勢,但輕度干旱與CK 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1 水分脅迫對走馬胎葉片數、葉面積、根長的影響
水分脅迫對走馬胎生物量的影響如表2 所示,走馬胎生物量隨著土壤水分的減少而呈降低的趨勢。CK 生物量為13.99 g,與輕度干旱比較,多了88.54%,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隨著干旱的加劇,走馬胎根干重、葉干重、莖干重均呈顯著降低的趨勢(P<0.01),CK、輕度干旱、嚴重干旱三種處理之間均存在極顯著性差異(P<0.01)。

表2 水分脅迫對走馬胎生物量的影響
水分脅迫對走馬胎生物量分配的影響如表3 所示,隨著干旱程度的加深,根重比出現先稍微增加再顯著下降的倒“V”變化(P<0.01),而葉重比和莖重比均呈現下降的趨勢。與CK 比較,輕度干旱時走馬胎根重比增加了15.38%,而葉重比、莖重比分別減少了5.71%和5.13%,均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

表3 水分脅迫對走馬胎生物量分配的影響
水分脅迫對總皂莢含量的影響見圖2,隨著土壤水分脅迫的加深,走馬胎總皂苷含量呈現先極顯著增加再極顯著下降的倒“V”型變化(P<0.01)。輕度干旱時走馬胎總皂苷含量為75.86 mg/g,為最大值,與處理CK 比較,增加了30.19%,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0.01)。

圖2 水分脅迫對總皂苷含量的影響
水分脅迫下走馬胎生長指標與各部分生物量的相關性見表4。對走馬胎的株高、基徑、根長、葉面積與各部分生物量、總皂苷含量進行相關性分析,顯示走馬胎的株高、基徑、根長、葉面積均與總生物量、根干重、莖干重、葉干重、根重比、莖重比、葉重比存在極顯著性相關(P<0.01)。走馬胎株高、葉面積與總皂苷存在負相關,但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總皂苷與基徑存在顯著負相關(P<0.05),與根長存在極顯著正相關(P<0.01)。

表4 水分脅迫下走馬胎生長指標與各部分生物量的相關性
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生態因子,顯著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當水分虧缺時,植物細胞的伸長受到抑制[15],導致莖節生長緩慢,致使植物株高、基徑下降[16]。研究表明,走馬胎受到水分脅迫時,植物的株高、基徑以及生物量顯著下降,這與大部分學者研究成果一致。[17]因此,通過調節生長形態來適應土壤水分脅迫。
本研究表明,水分脅迫提升走馬胎的總皂苷含量,這與劉喬斐[18]等研究成果一致,這可能是走馬胎通過積累次生代謝產物來抵御干旱脅迫[19]。土壤相對含水量45%~50%時,與土壤相對含水量75%~80%時比較,走馬胎生物量降低了46.96%,而總皂苷只增加了30.19%。因此,種植走馬胎時以土壤相對含水量75%~80%為宜,此時生物量大,活性成分含量較高,效益佳。
隨著水分脅迫程度的加深,走馬胎的株高、基徑、生物量呈現減少的趨勢。因此,種植走馬胎時,要加強土壤水分管理,以土壤相對含水量75%~8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