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華鍵 編輯/韓英彤
新冠疫情中,快遞業務因多個國家和地區采取封國、封城措施受到較大影響,造成信用證項下紙質單據寄送困難,這也讓人們充分認識到高度依賴郵政及快遞系統的紙質交單模式在新冠疫情等特殊時期存在著難以保證信用證業務平穩運營的缺點。事實上,紙質單據一直是信用證業務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痛點,不利于信用證業務朝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削弱了信用證在國際結算及貿易融資產品體系中的競爭力。如今,促進信用證項下單據向電子化轉變已成為業界共識。
早期,信用證以信函方式開立。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如今信用證報文已經實現電子化,這在提高信用證業務的效率、降低成本及防控風險方面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相較于信用證報文的電子化,信用證項下提交單據的電子化進程卻十分緩慢,目前大部分信用證交易仍停留在紙質交單上,這主要是由于單據電子化所牽涉到的行業遠比報文電子化多。除銀行業外,單據電子化還涉及到運輸、保險、質檢、科技等多個行業,上述各行業的法律條文、監管政策、系統搭建、參與方的接受意愿及費用成本等均可能成為單據電子化推進進程中有待破解的難題。這也注定了信用證單據電子化推進之路必定曲折而漫長。
同時,隨著近年來各類新型科技在各行業的快速應用并獲得了政府機構的大力支持和國際商會等組織的積極推動,有利于實現信用證單據向電子化轉變的條件正在迅速積聚。例如,在運輸行業方面,各類新型電子交單平臺解決了在電子運輸單據下如何實現貨權轉移的問題。現階段,電子交單平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建立登記中心來記錄提單貨權的傳統電子交單平臺,另一類是基于全網分布儲存技術來記錄提單貨權的區塊鏈平臺。在保險、質檢等行業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支持出具電子保單、電子檢測證明。在科技行業方面,第三方電子簽名平臺、電子簽名軟件、二維碼等技術的發展也使證實電子單據的真實性、有效性變得更為容易。在監管方面,在國內,中國海關、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等陸續推出無紙化業務辦理便利措施,一方面使企業在報關、商檢、外匯審批、原產地證書申請時無需提供例如提單、發票、裝箱單等單據的紙質文本而僅需提供相關單據的電子信息,另一方面支持電子報關單、電子商檢證書、電子產地證等電子單據的出具,為實現信用證單據電子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在國外,根據國際商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銀行采取的數字化快速應對措施》,美國、歐盟等國也頒布了支持使用電子單據的相關措施。在法律方面,針對電子簽名技術,《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推出為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世界上很多國家亦已承認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在國際慣例方面,國際商會為確保在面對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技術時eUCP具有可持續的“數字兼容性”,改進了以往eUCP中不完善的規定,將eUCP1.1版本更新至eUCP2.0版本,為單據向電子化發展提供支持。
筆者相信,未來有利于實現信用證單據向電子化轉變的條件必定會繼續積聚,并因量變引起質變,最終引發信用證交單模式的普遍轉變。對于單據電子化的未來發展之路,國際商會也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貿易工具將不可避免地、無可逆轉地向紙質和數字化混合的生態系統發展,并最終發展至僅有電子記錄。”
筆者認為,對于整個銀行業而言,需要致力推進信用證單據向電子化的轉變。為進一步推進單據電子化的進程,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尋求突破。
研究與電子交單相關的合同范本。目前,各國對電子提單等電子單據的法律規定相對滯后,造成對電子單據的規定存在較多的法律空白,這也是單據向電子化轉變過程中最大制約因素。在相關法律缺失的情況下,通過制定合同的方式約定交易各參與方的權、責、利,是推進信用證單據電子化的一個思路。國際商會及各行業相關組織研究并提供相關合同范本將有助于這一問題的解決。
建立真正能使多個行業都廣泛參與進來的電子化交單平臺。近年來,有利于單據向電子化轉變的要素在各行業均相繼出現,但缺乏一個平臺將這些要素真正串聯起來,以解決現有電子交單平臺普遍存在的除提單外的其他單據僅是傳送單據的掃描件,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提交電子單據的問題。
制定電子化單據的行業標準。例如,規定每種電子單據(面函、發票、提單等)均需使用統一格式,為銀行推進智能審單、智能制裁及反洗錢合規審查等新技術奠定基礎。
對于每個銀行而言,為抓住紙質單據向電子單據轉變時期帶來的發展機遇,進一步推進智慧運營,優化信用證業務的效率及成本,可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智能審單。智能審單是指銀行系統根據事先設定的審單規則對信用證項下所提交單據自動進行單單、單證之間的比對、審核。智能審單具有審單效率高、7 X 24小時全天候響應、質量好、審單標準統一、人工成本低等優勢。國際商會在2020年發布了《信用證下自動審單指引》征求意見稿,并將智能審單從0到5分為六個級別,依次為:完全沒有自動化因素、單據掃描、基礎自動化、部分自動化、高級自動化和完全自動化,為各家銀行提供了相關指引。此外,銀行可以參考中國海關關于原產地證書智能審單的相關實踐經驗,實行計算機審核與人工審核相互配合的方式。例如,對于簡單、標準化程度高的單據實行計算機自動審單,對于復雜、標準化程度低的單據或單據中存在特殊情況的,采取計算機與人工相結合的審單方式或者采取純人工審單的方式。又如,對于銀行收單后的首次審單采取計算機審單方式,對于拒付時的二次審單采取人工審單方式。
信用證報文自動化處理。隨著電子化單據的推進,電子面函將逐漸取代紙質面函,這使得計算機系統可以方便地提取并分析面函信息,從而為信用證自動化承兌、付款等技術的實現奠定基礎。另外,結合網上銀行技術,銀行系統還可根據客戶在網上銀行中發出的指令,結合電子面函信息,自動發送拒付電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電報。
智能制裁及反洗錢合規審查。目前,對于信用證項下大量的紙質單據,由于銀行制裁及反洗錢合規審查系統難以抓取紙質單據中的數據,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識別并在系統中錄入需送檢字段,自動化程度較低。電子化單據能為銀行實現自動化制裁及反洗錢合規審查提供很好的發展契機,一方面可大量減少用于識別、錄入單據中需送檢字段的人力,另一方面由于系統可掌握更多單據信息,可通過在系統中設置更多合規審查規則,并連通政府、運輸公司、第三方信息機構、行內業務系統等其他信息來源,通過在系統中預設的規則對各類數據進行自動比對與分析,并得出潛在的業務風險點,達到進一步提高合規審查的細致性、準確性和高效性,實現智能合規審查的目標。
促進信用證業務向線上化、自動化、數字化轉變是信用證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進一步優化信用證的效率與成本、激活信用證生命活力的有效措施。目前,網上銀行、光學識別技術、智能開證、自動化制單、智能審單、報文自動化處理、智能交易合規審查等多項新技術正在被多家銀行積極研究和嘗試。單據從紙質向電子化轉變是信用證向線上化、自動化、數字化轉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能為上述多項新技術的實現提供良好的生長土壤。銀行一方面可研究如何加速推進單據向電子化轉變的進程,另一方面可研究如何把握好單據電子化給銀行帶來的發展機遇,促進銀行信用證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