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月華
(無錫佳健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100)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現代化企業應用較多的管理工具,主要是以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為指引,通過預算的編制、落實、控制、分析、監督、評價等一系列活動,為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助力。制造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通過預算管理的施行,可以有效對內部資源進行全面整合,深入挖掘內部發展潛力,從而為戰略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全面預算管理指的是企業以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為基礎,全面梳理未來一段時間的經營事項,通過科學的方法調配內外部各類資源,并監控具體落實過程,對實際效果進行客觀評估,為經營活動流程的優化提供指引,從而推動企業戰略規劃目標的實現。
首先,規劃和計劃功能。企業通過預算的編制,能夠細化分解戰略規劃目標,明確各個部門和崗位員工的工作任務和計劃,對未來一段時間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規劃作用。企業管理層可以利用全面預算管理工具,結合自身情況,從多個視角審視未來的發展,為戰略規劃目標的實現提出可行性意見。
其次,協調和溝通能力。通過全面預算的編制,可以在企業間建立橫向和縱向的溝通渠道,加強不同層級和部門之間的協作[1]。從縱向來說,主要是整體經營目標和具體目標之間的協調;從橫向來說,主要是不同責任執行主體之間的工作計劃的協調,二者之間利用傳接球的方式了解經營活動對責任主體產生的影響。
再次,監督和控制功能。通過對預算目標和實際發生指標之間的比較,能夠及時發現偏差,了解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采取整改措施或者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調整預算目標,從而為價值增長提供助力。
最后,考核評價功能。分析預算目標實現情況,評估預算執行主體的績效,從而為實施獎懲提供依據。
科學合理的組織機構是全面預算管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但是分析具體實踐情況發現,許多制造企業并沒有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組織結構體系。
首先,許多管理層人員認為預算管理屬于財務部門的職責,應由財務部門具體負責,因此企業沒有成立專門的預算管理委員會。但是具體工作仍然由財務部門負責,無法發揮其應有的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作用,對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和運行造成了阻礙。
其次,在進行預算編制的過程中,許多企業生產、銷售等業務部門并沒有參與其中,財務部門由于對業務流程和工作內容缺乏了解,編制出的預算與實際情況并不匹配,不但削弱了預算目標的可行性和權威性,還給后續預算執行增加了難度。
最后,制造企業沒有建立科學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未能統一預算編制的數據口徑、編制方法等,未能在各個部門之間建立順暢的信息溝通渠道,使得預算部門與業務、職能部門之間缺乏協調,不利于預算管理和指導效用的發揮。
作為一項系統化、科學化的工作,全面預算管理對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制造企業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進行預算編制,車間從班組開始編制預算,輔助部門從各個專業口徑進行編制,職能部門根據業務范圍進行編制,所以預算編制涉及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其在專業水平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對預算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使得編制出的預算在標準和口徑方面存在較大的偏差,這不但加大了預算匯總和后期執行的難度,還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
從本質上來說,預算的落實就是通過各項工作的執行推動預算目標實現的過程,因此,企業只有加強內部監督,加大控制力度,才能保證預算目標的達成。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一些制造企業沒有建立科學完善的內部監督模式,嚴重削弱了預算管理的約束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企業沒有建立專門的預算審計監督管理機構,只有在預算完成后才開始監督,主要的功能是事后反饋,缺乏有效的監督工具和管理手段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動態監控,無法保證預算執行過程的剛性,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另一方面,分析預算落實情況,更側重于預算指標數據的完成度,未能分析預算執行實際發生與預算指標出現偏差的原因,導致管理層無法有效結合執行結果調整下一階段的預算,影響了企業預算管理體系的優化。
目前,大部分制造企業是按照全面預算管理的政策方針和規章制度構建考核評價機制,但是分析具體實踐操作情況可以發現,考核評價機制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須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許多企業制定的全面預算執行考核評價體系與戰略規劃目標之間存在一定的偏離,影響了戰略目標導向作用的發揮,使得考核評價機制缺乏公正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面,企業未能應用績效考核評價結果,未能制定配套的獎勵懲罰措施,在指標完成率較低的情況下,工作人員過于強調客觀因素,未能從主觀方面分析偏差成因,影響了考核評價效果的發揮,使得考核評價浮于表面。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等的發展和應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進入信息化時期,但是許多企業建立的信息化系統中沒有配備全面預算管理模塊,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全面預算管理無法有效與業務流程相融合,使得預算管理各項工作開展所需的數據信息缺乏可靠性。另一方面,不利于提高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效率,預算管理人員無法通過信息化系統從業務經營和財務管理工作中收集基礎數據,使得企業無法及時分析預算管理落實數據與預算指標之間的偏差,影響了調整措施的時效性。
為了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得到有效落實,制造企業要調整現有部門和崗位設置,建立科學完善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應包括三個層級,分別是預算管理決策機構、工作機構、執行機構。
預算管理決策機構主要涉及股東大會、董事會、預算管理委員會以及經理層。股東大會是制造企業開展全面預算管理的最高權力機構,主要的職責是審批企業年度預算計劃;董事會是制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決策機構,主要的職責是編制年度預算和決算計劃;預算管理委員會是企業為了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專門設立的機構,其主要的職責是在上下層級之間傳遞信息,發揮上傳下達的作用。
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是企業預算管理的工作機構,其主要負責預算的編制、調整、審核、分析、調整和考核等工作,其成員主要是從財務部門、生產部門、采購部門、銷售部門中選拔而來,需要制定預算管理制度,檢查預算落實情況,設計預算編制流程,為各個部門落實預算管理計劃提供指導,擬定預算調整計劃[2]。
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落實主體是企業各個部門、車間、班組以及歸口管理部門,比如生產技術部門是制造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具體責任主體,主要的職責是進行經營性固定資產預算的編制、落實、控制、分析以及考核。
制造企業要定期組織業務和財務部門員工參加雙向培訓,提高對彼此工作任務的了解程度,增強業務和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落實全面預算管理任務,提高預算工作的整體質量。
一方面,一些企業班組、車間、部門等各個層級員工缺乏對預算管理基礎知識的了解,專業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漏報、多報或者錯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制造企業可以在開展預算編制工作前,由財務部門的專業人員組織不同層級的工作人員開展預算管理理論知識和操作實踐的專項培訓,使所有員工能認識到預算管理的積極作用,在基礎預算知識方面建立統一的認識,了解專業的財會語言,提高預算編制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另一方面,財務人員要深入業務一線,積極參與車間生產活動,了解具體的業務流程和工作內容,使財務管理職能延伸到業務前端,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對業務流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指導業務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編制預算,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首先,動態跟蹤和科學監控預算落實的各個環節,企業要建立預算執行數據信息化管理平臺,或者通過臺賬記錄的方式,監控預算方案的具體落實情況,分析實際發生與預算目標之間的差異,及時發現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針對性的調整措施。
其次,要構建預算落實風險預警模式[3]。企業要加強對計算機、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構建高效的數據反饋機制,在預算落實與既定指標之間出現嚴重偏差的情況下,系統會自動發出警示,將預警數據傳送給有關部門員工,要求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最后,要積極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管理效用。內部審計監督機構要動態監督預算管理的執行過程,保證預算落實過程的合規性和規范性,避免出現越權審批調整的情況。如果遇到突發狀況需要調整,有關部門要根據規范化的審批流程進行申請,從而保證預算管理的剛性[4]。
針對制造企業在預算績效考核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制造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
首先,企業要建立專門的預算落實績效考核評價組織機構,負責考核評價各個部門和崗位的預算落實效率、預算執行質量、預算執行偏差率等指標,覆蓋到預算管理的所有員工,從而判斷預算管理的整體效果。
其次,制造企業還要明確全面預算落實績效考核評價的職責和權力,保證預算考核工作的公開性和客觀性,避免出現各個部門推脫責任的情況。
最后,要加強對預算績效考核評價結果的應用。制造企業在完成預算績效考核評價工作后,要分析實際執行效果與預算考核指標之間的偏差,針對受客觀因素影響確實需要調整的預算,要嚴格按照規范的審批流程進行調整,針對主觀因素引起的偏差,要對有關人員追責,通過科學的獎懲措施,保證所有員工參與預算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制造企業在開展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中,預算的編制、落實、分析、考核等工作都要以各種類型的數據為基礎。所以,企業要積極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各個環節的全覆蓋,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制造企業業務較為煩瑣,預算管理難度較高,所以企業領導層要提高對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視度,加大對人力、物力、資金等的投入力度,積極與軟件開發企業合作,引入一套與企業實際情況相匹配的一體化預算管理系統,覆蓋到預算編制、落實、控制、分析、預警、考核等所有流程。并將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與ERP 系統、CRM 系統、MES 系統、HER 系統等進行有效對接,在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建立順暢的信息溝通渠道,統一數據口徑,實現數據信息的分享和調用,便于各個部門和車間動態了解預算管理工作的具體開展情況,及時發現預算執行與指標之間存在的差異,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效率[5]。
同時,通過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可以推動業務流程的標準化、數據處理的規范化,減少主觀因素造成的不利影響,使企業預算管理工作都能在系統內自動完成,這不但能有效節約人力資源成本,還能有效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從而提高企業預算管理的整體水平。
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內部資源,這是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構成內容,對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起著重要的作用。面對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現狀,制造企業要提高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度,優化預算編制、執行、控制、分析、考核等環節,建立全面的預算管理體系,為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