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娟
(河北神鹿園林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現代企業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并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是新時期企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內部控制意識比較薄弱,對內部控制機制了解不足,只有極少數企業意識到了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現代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首先要認識到自身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其次,要改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外環境,全方位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進而有效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企業財產的完整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并逐漸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1]。現代企業內部控制不但要保護企業資源,還要有效利用和優化企業資源,這要求企業以財務管理為基礎,以人力資源管理為保障,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從真正意義上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發揮內部控制的巨大作用,對現代企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雖然一些企業意識到了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對內部控制缺乏深入的了解,未將內部控制工作納入企業重點工作中,思想上存在局限性,制度上存在落后性。因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仍大有可為。
首先,加強內部控制能夠使企業的分工更加明確。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各個員工的工作都作出了規劃,對員工的職務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能夠使每一項任務都落實到人。這樣科學分工,合理劃分權利,可以減輕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壓力。最重要的是能夠明確職責,使企業的每一項工作都能夠找到對應的負責人,最終達到企業內部有效管理與控制的目標。
其次,強化內部控制能夠使企業內部所有經營活動明確地體現出來,這不僅有利于各個部門了解企業的內部結構,還能夠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有利于企業活動的有序開展。并且,當企業出現一些經營管理問題時,能夠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避免或減少企業的損失。
最后,現代企業加強內部控制能夠不斷提升企業的外部競爭力?,F代企業內部控制要求以人為本,整合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這不但能夠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夠不斷增強企業的實力,提升企業的外部競爭力。
第一,許多企業仍然保留著傳統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機制,企業的大部分管理人員更看重企業經濟發展,忽視了企業管理,對員工的工作效率和質量的關注不足,導致員工仍然抱著原有的“大鍋飯”思想,推卸責任、偷懶懈怠的情況屢有發生,企業的內部控制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這對企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第二,許多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為了減少企業管理方面的經濟投入,照抄照搬其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根本沒有將其投入企業管理運行當中,一些企業甚至根本沒有制定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有近一半的企業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這嚴重影響了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和企業本身管理的推進。雖然實現最大化經濟效益是企業的主要目標,但只注重短期盈利而不重視長期盈利的管理方式,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第三,當下,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飛速發展,但是許多企業管理者沒有接受相關的管理知識培訓,對企業的內部控制不甚了解,也沒有深入學習企業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這對企業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內部控制能夠讓先進的經營思想與理念滲透企業各個部門,不斷規范企業的管理。但由于企業管理者沒有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因此企業上下都不重視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意識整體淡薄,很難強化[2]。
從目前來看,一些意識到內部控制重要性的企業逐漸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并不斷完善,但由于建立的時間較晚,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只是片面地對員工或單一的項目進行內部控制,并沒有在整個企業內部貫徹,因此內部控制的作用在企業無法全面體現。還有一些企業看似實施了內部控制,但并沒有結合自身的特點,只是照抄照搬其他企業的成功案例,簡單地套用其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制度毫無針對性,根本無法適應自身的發展,內部控制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另外,一些企業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沒有對企業的各項任務進行合理的分工,職責不明確,無法對企業進行嚴格的管控,直接影響了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
對企業的內部控制來講,內部環境極為重要,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能夠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的效率和執行力度。良好的內部環境能夠對企業的員工起到約束和激勵作用,這也是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同的原因。企業內部環境主要包括企業員工的思想道德、業務能力及職業操守等,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制度制定等方面。企業內部環境與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效果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當下企業的發展來看,內部控制環境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企業的發展需要部門協同合作,但由于企業的經營活動較為復雜,再加上企業的各個部門之間合作并不密切,職責沒有得到合理分配,因此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無法有效實施,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第二,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對企業的內控制度視若無睹,領導的話語高于一切,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只對基層員工起制約作用,對董事會和領導層的行為約束力極弱,導致企業內部基層員工出現怨懟心理,對內部控制制度產生違背心理。久而久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就成了擺設,空有其表,卻無法制約企業內部人員。
第三,一些企業的組織結構設計不夠合理,企業中的部門關聯性較差,但在開展經營活動時工作存在一定的重疊,如果各部門不能及時溝通,就會導致重復工作,還會導致企業內部責任分工不明確。從表面上看,企業逐漸向現代化方向發展,但實際上,組織結構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對企業的管理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最終導致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無法開展[3]。
第四,一些企業員工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近年來,企業飛速發展,專業知識也在不斷更新,而內部控制人員的思想道德素養不高,業務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不能及時對內部控制人員進行管理培訓,那么內部控制工作將無法有效推進。
企業內部控制還存在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無法有效發揮制度的監督功能,監督機制不健全。目前,許多企業在內部控制的監督與管理方面都存在不足,企業內部監督的范圍和內容極其模糊,無論是內部監督還是外部監督,都存在較大的問題。例如,在執行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時,由于財務管理者須滿足董事會的要求,沒有全面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因此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企業違法違規行為頻頻出現,不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
良好的企業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不但能夠使企業的員工意識到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樹立良好的內控意識,還能夠為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在現實意義上,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能夠不斷凝聚企業精神,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使企業員工在工作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履行自身的工作職責,進而有效推進企業內部控制。
其次,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企業應與全體員工結成命運共同體,切實為員工考慮,使員工在遵守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經濟利益,增強幸福感與歸屬感,對內部控制有強烈的認同感,最終將內控意識融入日常工作。
最后,企業管理者應該與基層員工一同遵守內部控制制度,不應出現特例行為,還應與員工進行良好的溝通,這樣不但能夠消除基層員工的怨懟心理,而且能夠對企業內控管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發現現行的內控制度存在漏洞時,能夠更好地完善,保證企業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契合企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企業要想立足于市場,就必須改進內部控制系統,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而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最終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內部控制系統,并不斷推進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一個完整的內部控制系統應當包含企業的經營活動的業務往來,對企業的風險管理以及對企業突發問題的解決方案,并明確劃分相關部門的職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實施,并為企業未來的內控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時,改進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內控制度能夠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并應對經營活動中的各種風險,進而減少企業決策失誤產生的損失,從根本上推動內控工作正常開展[4]。
要想順利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對員工進行培養與管理。再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如果沒有稱職的人員去推進,就無法將其作用發揮出來。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應了解員工的思想品德和素養是否符合要求。對于現有的員工,應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并定期考核員工,提升員工的適應性,這不但有利于推動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更有利于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同時,企業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應對不同職務進行分別委派,將不相容的崗位分離開來,并做好責任分配,使企業各部門和人員明確自己的權責利、專業的知識技能及上級對工作的要求。
企業無論制定了什么樣的內部控制制度,都必須提升自身的監督功能,建立完善的監督保障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內部控制制度真正發揮作用。
首先,企業的管理層應加強對企業內部的審計,不能只是形式主義,應作出必要的行為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上強化監督功能。
其次,企業要擴大審計范圍,不能使審計流于表面,要深入分析企業財務情況,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過程進行審計。
最后,審計部門的相關人員應秉公職守,不僅要積極學習最新的相關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對相關的法律知識有所了解,提升自身的素質,以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管理。政府部門應對企業進行監督,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引導企業做好監管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要增強企業內部所有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企業領導者應起到帶頭作用,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并使員工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時,應不斷改進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創造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內部控制有效實施。最后,要加強內部控制全過程監督。再完善的內控制度,如果不能按照相關要求實施,就無法真正發揮作用,只有制定完善的監督制度,才能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全面實施。只有按照要求不斷推進內部控制,企業才能夠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