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健
(北京超星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財務管理能力是指協調、控制企業財務管理循環過程,整合完整的財務管理工作體系的能力,包括財務預測能力、財務決策能力、財務計劃能力、財務控制能力和財務分析能力[1]。
企業融資是企業根據自身經營情況,結合自身經營發展規劃,向外部資金供給者籌集資金,以滿足自身經營發展需要的行為。企業融資的目的可能是補充短期流動資金、購置長期資產、增強生產能力、增加市場投入、增加研發投入等。
企業融資按融資款是否需要到期歸還分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是企業通過銷售一定比例的企業股份,并以一定的價格獲得外部投資者的股份購買價款的行為。股權融資資金一般沒有使用期限,無須企業歸還。股權投資者購買企業股份后,成為企業股東,按一定比例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享有企業經營收益權。債權融資是企業向外部資金提供者(一般為金融機構)借款,承諾在一定期限內歸還借款本金,并分期或一次性支付資金占用費即利息的行為[2]。債權融資資金一般有約定的使用期限,到期須歸還債權人融資款本金和利息。債權投資人一般不直接承擔企業的經營風險,僅按約定的利率收取資金使用費。根據債權融資資金的使用期限,債權融資可分為短期借款和中長期借款,一般一年及以下的借款為短期借款,一年以上的借款為中長期借款。
近年來,在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僅為社會提供了眾多就業崗位,推動了國家經濟發展,在促進國家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國家競爭力等方面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財務表內可用于抵押的資產少,因此企業融資時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尤其是處于初創期的中小型科技企業,由于尚處于新技術、新產品研究開發,或逐步將新技術、新產品落地,形成產業化的階段,因此暫無法形成穩定或可持續的現金流,要想獲得外源性的融資就更加困難。由此可見,資金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成敗的關鍵性因素。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主要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金額有限
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般由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和行業資源的創始人發起設立,發起人以技術背景居多。企業設立時,發起人僅以少量的貨幣資金出資,或技術出資。隨著公司團隊的組建和研發的投入,企業成立后不久即面臨資金短缺需要融資的問題。由于企業運營剛起步,團隊搭建尚不完善,技術和產品研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企業創始人僅能通過商業計劃書向投資者描述企業的理想、愿景,以及創業者的情況等主觀想法,以吸引投資者。此時的投資者基本為風險基金等股權投資者,企業很難獲得金融機構等債權投資者的關注。因此,此階段的企業根本無法滿足金融機構的貸款準入標準。
剛成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僅難以吸引金融機構的債權投資,而且其在獲得穩定的、可持續的銷售收入前,金融機構均很少關注其融資需求[3]。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只能考慮采用股權融資的方式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
由于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此時的產品和技術尚處于不斷成熟和穩定的階段,暫未被市場充分檢驗,因此企業難以獲得大批量的銷售訂單,僅能通過承接一些示范類、定制化的項目帶來少量的自營現金流。此時企業經營各方面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均很高,因此不管是股權投資者還是外部金融機構,對企業技術的領先性、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以及團隊的穩定性等都顯得信心不足,在決定給企業投資時,也顯得十分謹慎,不愿意為確定性不強的項目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企業能獲得的融資額相當有限。
2.融資成本高
由于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企業未來的可預見性不足,而資本的本質均為趨利避害,資金風險與收益也呈現出正相關的要求,因此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融資的資金成本也較高。
股權投資者要求企業創始人提供業績承諾、登陸資本市場承諾,簽署回購協議、對賭條款等,即要求企業創始人承諾一定期間內企業須達到的目標業績,或者要求企業在一定時間內上市。如果企業未達到承諾的目標,則企業創始人須回購該部分投資資金對應的股權,或給予股權投資者一定金額的補償,由此,企業的融資成本大大增加。
債權投資的金融機構會要求企業支付高于市場的借款利率,要求企業提供高于等額的財產質押,或要求擔保公司提供擔保轉移風險,或要求企業法人、實際控制人等提供個人財產作為質押,或將企業創始人的股份作為質押等。以上均會大大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阻礙企業獲得融資。
3.融資周期長
由于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用于抵押的財產很少,且無法提供業績證明,技術的領先性也暫時無法通過市場來驗證,因此無論是意向股權投資者還是債權投資者,在最終作出投資決策前,均十分謹慎,他們會讓企業提供各種材料、數據,不斷對企業高層進行訪談等,從而評估投資項目的風險等級。同時,他們會不斷從外部收集證據,以驗證企業自行提供的財務和經營數據、材料的真實性,確認企業是否有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是否值得投資。
另外,由于投資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確實風險較大,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投資者內部決策流程也更長,決策環節更多,甚至部分意向投資者可能邀請其他投資者共同投資該項目,共同承擔投資風險,或轉移一部分投資風險,所以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比成熟穩定的企業獲得融資的周期長很多。
4.融資資金使用受限,貸后管理嚴格
基于融資資金風險管理要求,投資方一般會要求企業按規定用途使用融資款。對于股權融資,股權投資協議上會明確資金的用途,一般只能用于企業經營,不能用于歸還企業債權融資、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部分股權投資人甚至要求企業在收到投資款后到投資人指定的地區開設分子公司,并按投資金額的一定比例反投到該地區,這會限制和影響企業的自主經營。債權融資合同上,一般也明確了債券融資資金的用途。部分金融機構甚至會要求企業在指定銀行開設賬戶,受托支付企業對外支付的每一筆付款,這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經營效率。
另外,為了實時了解和跟蹤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情況、償債能力,確保投資項目的安全,投資者在投資后,均會要求企業按月或按季度提供各項經營數據和資料,匯報企業經營進展。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需要付出較多的人力來滿足投資者的各項貸后要求,甚者還需要召開專項會議來匯報企業的經營情況、項目進展、發展規劃等信息。由于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各部門人員配置都較為不足,嚴格的貸后管理也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壓力,分散企業管理層的精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發展。
受企業創始人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資金短缺等因素影響,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普遍較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人員配置不足,綜合能力欠缺
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多重視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市場拓展的進展,往往會忽視企業財務管理能力的建設,對財務工作的定位較低:僅為記錄資金收付,完成稅務要求的稅費申報。管理層的錯誤認知導致很多企業未及時配置專業、高素質的財務人員。為了控制企業的資金命脈,部分創始人甚至親自負責企業的現金收支工作,再將企業的賬務處理工作外包給不了解企業業務的成本低廉的代理記賬公司。部分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即便單獨設置了財務部和財務崗位,但出于控制成本的考慮,會選擇招聘成本較低的財務人員,或安排一人兼任多崗。由此導致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較弱,缺少通盤財務管理的能力,缺失戰略思維和業務思維,難以從管理者的視角思考企業業務,規劃和提高企業的財務能力,無法從財務端真正助力企業發展。
2.財務核算不規范,成本管理粗放,財務數據的真實性無法保證
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偏弱,且財務人員配置不足,導致財務管理目標設置過低,企業財務核算普遍較為混亂,核算顆粒度不細,成本管理松散。由于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財務情況無須定期披露給資本市場,因此財務報表和經營情況不能得到具有證券相關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存疑。
3.稅務風險意識淡薄
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般稅務風險意識淡薄。此階段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完全處于買方市場,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弱,為了順利拿下訂單,企業在合同條款、發票相關條款、回款條款等方面均只能被動接受采購方的意見。一般情況下,發票相關條款包含稅率約定、開票品名型號的描述、備注欄的表述、開票時間的約定等。由于此時企業規模較小,銷售收入也不大,企業對目前大數據時代的稅收征管能力保持懷疑,認為稅務對此階段的企業關注度不高,因此可能存在允許無票費用入賬,將應該并入工資薪金代扣代繳個稅的福利費不代扣代繳等違反稅法規定的行為。另外,為了開拓市場、促進銷售,企業也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市場費用入賬的問題。總之,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層和財務人員稅務風險意識薄弱,將導致企業承擔較大的稅務風險。
4.財務預算缺失,財務分析不夠深入
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層通常將主要精力放在讓企業活下來和企業研發項目進展上,雖然企業制定了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但是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將企業戰略和戰略規劃數字化體現到財務預算上,企業運營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憑感覺走一步算一步。這就像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僅僅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但對目的地具體里程、線路、沿途地、補給等沒有詳細的規劃,很容易導致船行至半路時因為燃料不足又無法補給而失去動力。
同時,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不重視挖掘過往經營數據的價值,未能詳細和深入分析歷史數據,沒有找出其中的規律和問題,以幫助企業及時糾偏,加大重點方向的投入力度,杜絕無效或低效投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5.對外投資前缺少科學論證
由于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暫不具備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決策制度,因此企業在投資對外項目前,對投資標的缺少深入的調查論證,缺少科學的財務盈利預測分析,管理層或實際控制人很容易形成一人決策的現象。對外投資項目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了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使原本就危機重重的企業經營更加雪上加霜,更有甚者會將企業帶入資金斷流、倒閉的深淵。
前述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能力弱、內控缺失、對外投資隨意、財務人員綜合能力欠缺等因素,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增加,企業對外融資時提供的財務資料和財務數據的真實性無法保證,進一步提高了股權投資者和債權投資者的投資謹慎度,使企業外部融資難上加難。
1.財務人員無法配合和滿足風險投資基金的盡職調查要求
投資者在作出股權投資決策前,會對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財務情況做一次全面的調查(FDD)。部分投資者會委托專業的第三方審計機構來做審計,并出具專項審計報告。企業內部控制缺失、不相容崗位未分開設置、財務核算不規范、成本管理混亂、支撐財務數據的外部證明資料不足、稅務風險突出等問題均會記錄在盡職調查報告中。專業審計機構的負面評價使得意向投資者很可能在FDD 后中止意向投資,使企業的融資項目無法進入投資決策委員決策環節。
2.無法提供科學合理的財務預測
不僅意向投資者關注企業歷史經營情況,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資者更為關注企業未來的經營計劃。因此無論是股權投資者還是債權投資者,均會要求企業提供3~5年的財務預測。意向投資者會將企業提供的財務預測數據和企業管理層的描述結合,評價企業對未來的預測是否合理、客觀、可信,最終評價整個項目的投資風險。財務管理能力較弱的企業由于缺少財務預測,或雖有預測但預測脫離實際,因此無法用預測來指導企業的經營。以上均會使意向投資者認為企業管理層對所在行業的認知不夠深刻,自身定位不清晰,得出企業管理者無法預估和把握企業發展節奏的結論,從而放棄該投資項目。
財務管理能力強的企業,能用數字準確地展現企業資金歷史投放方向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能有效證明企業的經營效率,能將企業的戰略規劃合理地分解為企業中長期的財務規劃。由此,能激發意向投資者對企業的興趣,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減少意向投資者對企業經營能力的顧慮;也能使意向投資者適當放寬投資要求,在確定投資時,減少企業承擔業績對賭或回購承諾要求,減小企業股權融資的隱性成本。金融機構等債權投資者在判斷企業經營不確定風險因素減少后,降低貸款利率的意愿也較強,有時甚至無須企業提供財產抵押或擔保,降低了企業的貸款成本。
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般為輕資產運營,企業能用于抵押或質押的有形資產較少,主要融資為風險投資者股權投資,較少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債權投資。但財務管理能力較強的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會籌劃利用企業表外資產如知識產權等融資,利用滿足征信要求的應收賬款融資,在采購價格高昂的研發設備時也提前籌劃融資租賃等方式購入。另外,隨著科技創新銀行的出現,金融市場上出現了較多股債聯動產品,財務管理能力強的企業會提前規劃好自身的股權結構,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采用債權和企業股權聯動的合作方式,進一步拓寬自身的融資渠道。
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管理層應改變觀念,深刻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加大財務管理能力建設投入力度,并將增強財務管理能力作為“一把手”工程親自抓。企業應構建經驗豐富、綜合能力強的財務團隊,優秀的財務團隊不僅能建立健全適合企業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內控制度,更能精細化管理企業成本,科學評估企業對外投資項目,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同時,優秀的財務團隊能提前對企業的發展、財務管理和融資進行系統的規劃,并將其有機結合,使每一筆融資都有計劃、有準備、有對策、有說服力,助力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企業財務管理不能獨立于企業業務體系,財務必須支持業務、服務業務、助力業務發展。企業財務必須深刻領會企業戰略及戰略規劃,并將企業中長期戰略規劃轉變為企業財務預算,根據企業財務預算測算出企業資金缺口,提前進行資金部署和規劃。同時,在日常的資金收支管理過程中,企業應仔細評估每筆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盡量使每筆資金支出都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為目的,減少低效的資金支出,杜絕無效的資金支出。在做好日常收支管理的同時,應盡量提高企業資金收益率,對資金提前做好規劃安排,對資金短缺的情況提前做好預警,提高企業資金管理水平。
1.重視知識產權管理,提前進行專利布局,擴展債權融資范圍
盡管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債權融資難度較大,但由于傳統金融機構在給企業貸款前,有嚴格的評估體系和準入標準,如果企業能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授信額度,那么就有助于增強企業股權投資者的信心,有助于企業股權融資,因此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應盡量爭取獲得傳統金融機構一定的授信額度。
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價值較高的資產通常為企業研發過程中獲得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等,因此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除了管理好企業的有形資產外,還應梳理規劃和利用好企業研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專利、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
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應提前對企業的知識產權進行整體布局,在保護企業知識產權、證明企業技術能力的同時,使企業能用于質押的知識產權增多,提高和金融機構合作的可能性,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
2.重視供應鏈管理,利用標桿客戶進行融資背書
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應重視供應鏈管理。對于部分賬期較長、金額較大的項目,應盡量選擇有背書效應、容易獲得金融機構授信額度的客戶合作。由此,企業不僅能利用該項目應收款進行債權融資,而且該類型客戶能給企業股權融資做背書,增強意向股權投資者的信心。
3.積極探索和擁抱創新型融資產品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扶持力度的加大,金融市場上出現了較多創新型融資產品,如創投租賃、股債聯動融資等,企業應該和金融機構一起,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方式,尋找適合自身的融資產品,拓寬融資渠道。
較強的財務管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發展,在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與資金雄厚的風險投資或產業投資基金合作的成功率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初創科技型中小企業應意識到財務管理的價值和重要性,并著力增強財務管理能力,助力自身獲得更多金融支持,為自身健康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