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晶 林建華 劉小紅
(白水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陜西 白水 715600)
疏花疏果是蘋果生育期中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傳統的做法是人工疏除。近年來勞動力缺乏導致人工成本逐年提高,而且人工疏花疏果耗時較長,成為蘋果產業規模化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為此,本文總結了化學疏果技術,即在幼果期噴施化學疏除劑,疏掉多余的幼果,這樣既能減少勞動用工、降低成本,又能縮短工時、提高生產效率,化學疏果成為目前疏花疏果的主要方式。
蘋果樹的疏花疏果一般采用人工、機械、化學3種方法,其中95%以上的果園都采用人工方法。其留果量測算一般采用葉果比法、干截面積法和間距法得出,留果標準見表1。

表1 留果標準
一是減少勞動用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人工疏花疏果一般用工量8 ~10個/畝,人工疏花疏果成本1 200 ~1 500 元/畝,化學疏花疏果成本只有60 ~80 元/畝;二是提高了留果商品率。化學疏花疏果的原理,是通過科學方法界定花朵和幼果生長指數而決定去留,留下的基本都是優質花朵和果實,疏掉的多是偏弱的花朵和果實,而人工去留果卻很難做到精準鑒別。
3.1 化學疏花疏果方法。當前市場上采用的化學疏花疏果方式很多,一是石硫合劑、“智舒優花”疏花。二是植物油疏花。三是萘乙酸(萘乙酸鈉)疏果。四是6-BA 疏果。五是智舒優果疏果。六是苯嗪草酮疏果。科學試驗表明,選用噴布70%苯嗪草酮水分散劑藥液的方式,對蘋果幼果進行疏除,實現了不疏花、僅疏果的目標。
3.2 原理。應用苯嗪草酮水溶液疏果的原理是:在蘋果幼果第1 次快速膨大、需大量集中消耗養分的時候,通過噴施苯嗪草酮水溶液,抑制果樹光合作用,減少光合產物,從而造成果實生長的養分供應量嚴重不足,單個果實之間對有限養分展開競爭。在競爭中,果個大的果實,其果柄輸送養分的能力強,競爭力就強,保留生存的幾率就大;果個小的果實,其果柄輸送養分的能力弱,競爭力就弱,保留生存的幾率就小,從而實現留大去小、留強去弱的疏果效果。
4.1 試驗材料與方法。白水縣嘉林果園建于2015 年春,栽植品種為M26 矮化中間砧2001 紅富士、新紅星等。此次試驗品種為紅富士2001,每棵樹應留果100 ~120 個。從2023 年5 月2 日第1 次果園觀察采集數據開始,至6 月5 日最后1 次觀察采集數據結束,歷時35 d。5 月13 日下午,采用704 昊天四輪拖拉機背負600 L 博遠彌霧機噴布70%苯嗪草酮水溶液,濃度為365 mg/L,畝用量65 L。數據采集見表2。

表2 紅富士2001 的果實監測
4.2 結果與分析。該目標樹觀測的果實數據在表2中,僅列出當時的中心果,共計127 個,其實5 月13 日該株樹的果實存量應該在500 個左右。經過噴布藥物以后,至5 月27 日觀察,實際存留果量為90 個,最大果徑27.4 mm,最小果徑20.7 mm,比計劃留果量減少了10%以上,其原因與樹勢偏弱和樹冠密閉有關。
4.3 結論與建議
4.3.1 結論。化學疏果是一項現代科學生產技術,在噴布藥物15 ~20 d 后,果樹即可恢復正常生長。化學疏果的時間致關重要。確定疏果時間依據是果徑≥13 mm 的果實數量達到計劃留果數量。
4.3.2 建議。一是偏弱樹噴藥時間稍后延1 ~2 d;二是偏旺或密閉型樹在噴藥時速度減慢,適當增加樹體施藥量,以提高施藥效果。噴藥機械不同,則濃度、藥量要隨之調整。一般應用自走式彌霧機噴布時,藥液濃度為365 mg/L,畝用量65 L;應用人工背負噴霧器或人工手持噴槍噴布時,藥液濃度為每15 L 配23 g 藥劑(70%苯嗪草酮分散劑),畝用量200 L。樹勢偏弱的,藥量可稍減,樹勢偏旺的,藥量可適當增加。增減幅度掌握在20%以內為宜,均勻噴布。
在應用中發現,同一種噴布方法,在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上的表現存在一些差異:接近13 mm 果徑的早熟品種更易疏除,而晚熟品種則相對難于疏除。這就需要針對不同品種分別確定噴布時間,早熟品種果徑應以大于13mm 為宜,晚熟品種應以果徑等于13mm為宜。通過試驗,建議在絕大多數果園實行“一次化學疏果+少量人工定果”相結合的省力化作業,既可節約大量勞動用工,有效降低成本,又可促進蘋果產業高質量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