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喜
【摘要】靜電場作為高中物理重要知識點之一,其圖象問題是重點考查內容.因為圖象的多樣性及復雜性,學生實際的答題效果并不理想.為提高學生解答靜電場圖象的能力及成績,本文系統(tǒng)性地分析常見的幾類圖象問題,以促進學生對這類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靜電場;高中物理;解題策略
靜電場圖象問題是對學生理解、分析、推理能力的綜合考查,在解答這類問題時,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基礎知識,能夠清楚認識不同圖象中點、線、面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1 y-x圖象
例1 氕核、氘核、氚核、α粒子、電子先后以相同速度射入與y軸平行的勻強電場,不計重力,軌跡如圖1所示,則軌跡分別為()
解析 氕核、氘核、氚核、α粒子、電子中只有電子帶負電,所以,電子在進入電場后的偏轉軌跡與其它4個不同,所以①號曲線只能是電子,故(C)錯誤.
由于氕核、氘核、氚核、α粒子進入電場后,均做類平拋運動,則有a=qE/m,沿x軸正方向有x=v0t,沿y軸負方向有y=1/2at2,綜上可得偏轉位移y=1/2·qE/mx/v02,粒子在同一個電場,初速度相同,此時存在y,x,q,m四個變量,則需要對其進行控制變量分析.
當x相同時,把q/m視為1個變量,則只需分析y與比荷q/m之間的關系,根據y=1/2·qE/mx/v02可得,二者成正比.氕核、氘核、氚核、α粒子的比荷q/m之比分別為1:1/2:1/3:1/2,化簡得6∶3∶2∶3.由y與比荷q/m成正比,可知正確答案為(B).
在解答y-x問題時,學生要緊緊圍繞電場力和電場能兩條圖象主線,緊密圍繞相關的基礎性質及公式,便可以根據基礎知識及相關運算解答問題.
2 v-t圖象
例2 如圖2甲,A,B,C為電場線上三點,一帶負電粒子從A點靜止釋放,v-t圖象如圖2乙所示,B點斜率最大,A點電勢為零,比荷為108C/kg,忽略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點場強E=2×10-4N/C.
(B)B,C兩點的電勢分別為4V和7V.
(C)A,B,C點之間電勢差UAB=8V,
UBC=16.5V.
(D)若已知粒子質量,則可求出其在A,B,C處的電勢能.
解析 在v-t圖象中,斜率代表加速度,
則B點處有a=qE/m=Δv/Δt=2×104m/s2,可得
E=2×10-4N/C,所以(A)正確.
由動能定理qUBC=1/2mv2C-1/2mv2B,代入可得UBC=-16.5V,
qUAB=1/2mv2B-1/2mv2A,代入可得UAB=8V,故(C)錯誤.
UAB=φA-φB,B,C電勢分別為-8V和-24.5V,故(B)錯誤.
已知比荷,若知道質量,便可以計算出粒子的電荷量,由EP=qφ可計算出A,B,C處的電勢能,故(D)正確.則正確選項為(A)(D).
在解答v-t問題時,學生要明確圖象中各要素代表的含義,根據圖象內容求出粒子的加速度,而后再進一步求解電場強度相關問題.同時,要認識到粒子速度發(fā)生變化時,說明電場力在做功,可進一步得知電荷的電勢能變化情況,則可以進一步知道電勢的變化.
3 E-t圖象
例3 如圖3甲,兩塊金屬板平行放置,金屬板可連接電源,形成電場,沿y軸正方向電場強度為正,場強隨時間變化如圖3乙,O為粒子源,沿x軸正方向發(fā)射初速度為v0、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粒子,求:
(1)粒子在t=0.5T的速度;
(2)在M16v0T,-5qE0T2/m放置一粒子接收器,1個T時間內何時釋放的粒子會被捕獲.
t=0.5T時,y軸方向分速度最大為vym,vy=at,a=qE0/m,
解得:v=v2ym+v20=(qE0T/2m)2+v20.
(2)設在t=kT(k<1)時,釋放粒子剛好被收集.其圖象在vy-t基礎上,x軸上移,y軸右移,如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