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勇
【摘要】機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中的重要規律,在高考的考查中,以純粹的機械能守恒為情境的題目通常情景新穎,構思巧妙,有深度有難度,幾乎每道題目都是經典,也常常綜合力學、運動、功能等知識考查,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機械能守恒定律;高中物理;彈簧
機械能的考查,常融入功能關系的考查之中,而機械能守恒,因其受命題綜合性影響,純粹考查機械能守恒的高考題數量較少,通常伴隨著力學、運動、功能等知識的綜合考查.縱觀考查機械能守恒的高考題,多與彈簧相聯系,出題情境新穎且設計巧妙,值得推敲和研究.
以高考真題為鑒,探索高考題目之真相,尋找高考解題之規律,解密高考命題之檔案,實現學習與考試之價值.通過下面兩道高考題,來尋找解鎖高考的鑰匙.
1 移花接木,巧將簡諧運動內置于機械能守恒的考查中
簡諧運動(彈簧振子)是包含有彈簧的運動過程,且包含彈簧勢能與動能、重力勢能之間的守恒與轉化,把簡諧運動結合機械能守恒考查,實為神來之筆.
例1 如圖1所示,將質量為M的物塊A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右側連接一固定于墻面的水平輕繩,左側通過一傾斜輕繩跨過光滑定滑輪與一豎直輕彈簧相連.現將質量為m的鉤碼B掛于彈簧下端,當彈簧處于原長時,將B由靜止釋放,當B下降到最低點時(未著地),A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剛好為零.輕繩不可伸長,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物塊A始終處于靜止狀態.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M<2m.
(B)2m (C)在B從釋放位置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所受合力對B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D)在B從釋放位置運動到速度最大的過程中,B克服彈簧彈力做的功等于B機械能A的減少量. 分析 由于物塊A始終處于靜止狀態,物塊B由靜止從彈簧的原長狀態釋放至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在豎直方向上做的是簡諧運動.以重力和彈力相等的位置為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處即最高點,彈簧處于原長狀態,物塊B的加速度大小為g,方向豎直向下.由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在下方最大位移處即最低點,物塊B的加速度大小為g,方向豎直向上,體現運動物理量的對稱性.由牛頓第二定律T-mg=ma,物塊B在最低點受到彈力大小為T=2mg.對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塊A受力分析,假設連接彈簧的傾斜繩子與水平桌面間的夾角為θ,題目中明確提出物塊A對桌面的壓力剛好為零這一條件,物塊A剛好處于平衡狀態.由平衡條件知,將繩子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分解,在豎直方向上有2mgsinθ=Mg,由于sinθ<1,所以2mg>Mg,能夠得出M<2m,故答案(A)正確而答案(B)錯誤. 物塊B釋放后向下運動經過平衡位置到最低點的過程中,先加速后減速,平衡位置時物塊B運動的速度最大. 由最高點到平衡位置運動的過程中,物塊B做加速運動,動能增加,合力對物體做正功;從平衡位置到最低點的過程中,物塊B做減速運動,動能減小,合力對物體做負功. 可以看出,合力對物塊B先做正功后做負功,這也正好與簡諧運動的過程特點相印證,答案(C)正確.在從開始釋放至運動到速度最大的過程中,作為豎直面內簡諧運動的系統,其機械能是守恒的,彈簧的彈力對物塊B做負功,使物塊B的機械能減少,其減少的機械能等于物塊克服彈簧的彈力所做的功,答案(D)正確.答案:(A)(C)(D). 點評 本題看似沒有提及簡諧運動,但確實存在著簡諧運動的過程,也直接運用其運動的對稱性規律進行解題,看似無心,確有深意. 2 守正出奇,考查對力、運動、能量等的對比分析能力 平淡無奇的過程,加入新鮮的因素,對其改造,則可考查出新境界,特別是物理過程分析的考查.比如下面題目通過改變質量這一因素,多角度考查了運動過程所涉及的物理量. 例2 如圖2,兩根相同的輕質彈簧,沿足夠長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擋板上,斜面固定不動.質量不同、形狀相同的兩物塊分別置于兩彈簧上端.現用外力作用在物塊上,使兩彈簧具有相同的壓縮量;若撤去外力后,兩物塊由靜止沿斜面向上彈出并離開彈簧,則從撤去外力到物塊速度第一次減為零的過程,兩物塊() (A)最大加速度相同. (B)最大速度相同. (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 (D)重力勢能的變化量不同. 分析 由于物塊向上彈出離開彈簧,且斜面光滑,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所以物塊在剛開始向上運動時,加速度最大.根據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F合=kx-mgsinθ=ma,得到a=kx/m-gsinθ,由于開始時形變量相同,物塊的質量不同,從計算結果可看出加速度a不同,答案(A)錯誤. 此類動態變化的過程,加速度(合外力)為零時,即當mgsinθ=kx0時,速度最大;根據表達式知,m越大,x0越大,到釋放點的距離就越小,從釋放點位置到質量大的物體的速度最大的位置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W彈-WG=Ek,此過程對兩個不同質量的物體比較,彈力做的功W彈相同,質量大的物塊克服重力做的功WG多,即質量大的物體合外力的功少,在該位置質量大的物塊的動能較小,換算成速度,相比另一質量較小的物塊速度更小.由于質量小的物塊還沒有到達其平衡位置,此物塊的速度會繼續增大,且直到其平衡位置時速度才會最大,所以質量小的物塊的最大速度比質量大的物塊的最大速度要更大,答案(B)錯誤.以彈簧和物塊作為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從開始運動到最高點,彈簧的彈力對物塊做了正功,彈簧性勢能減少.物塊的重力對物塊做了負功,物塊的重力勢能增加.上升到最高點時,動能恰好為零,即整個過程中動能變化量為零.從能量守恒和轉化的角度,彈簧減少的彈性勢能的量值等于物塊增加的重力勢能的量值,由于開始時兩彈簧形變量相同,所以兩彈簧具有相同的彈性勢能,故兩物塊的重力勢能增加量相同.由于物塊的質量m不同,所以物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是不同的,質量越大,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越小,所以答案(C)正確(D)錯誤.答案:(C). 點評 兩個高度相似的物理過程,其中某一物理因素(如本題是物塊的質量)不同,導致其過程中的物理量存在著異同點,通過對物理知識、方法和規律的運用分析,發現異同之處,才是解題的根本之道. 3 結語 從上面兩道高考題來看,對于含有彈簧的機械能守恒的情境考查,可以看出根據彈簧的對稱性(或過程類比的相似性)定性考查彈性勢能的變化,是機械能守恒分析的關鍵;通常也會借助于彈簧考查平衡、牛頓第二定律、功和功率、動能定理、簡諧運動等知識的全面考查,以點帶面,全面開花. 參考文獻: [1]趙堅.關于與機械能守恒相關的一些問題的探討[J].物理教師,2019,40(05):62-65. [2]農蘭萍.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恒的解題方法[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01):78-79. [3]王多平.2022年全國高考乙卷物理壓軸題的解法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8):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