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穎婕,尹靖涵
(北京舞蹈學院,北京海淀 100081)
2022 年3 月13 日北京冬殘奧會在雙奧之城——北京正式落下帷幕,北京舞蹈學院的25 名學子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秉持偉大的奮斗精神,在中國人民的筑夢征程中砥礪前行,最終以頂尖的技藝、飽滿的狀態、勃發的英姿,表達團結、友誼、共榮的美好祝愿,展現了北舞學子的風采,為殘健共融、平等共享、團結互助貢獻力量。此次參與國家重大活動與其他任務最明顯的一點區別是與殘疾人合作。這是北京舞蹈學院大一新生步入大學之后第一次身兼國家重任、第一次與殘疾人合作、第一次站在世界的舞臺,也是第一次與自我心靈的碰撞,這也充分體現了“以舞育人、實踐育人”的價值意義。
在實施“十四五”規劃的背景下,北京舞蹈學院培養人才的質量穩步提高。人才培養目標也更加鮮明,堅持“以人為本”,以“結構要合理、綜合重基礎、創新強特色、系統建機制”為目標,以“整合、打通、擴充、完善”為原則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明確提出人才培養目標要由“技能型高精尖”向“素質型高精尖”轉變,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實踐育人提出了新要求。同時,隨著社會以及舞蹈藝術不斷發展,藝術教育的廣度成為現代教育領域培養人才的新方向,專業單一型教育已經不再是重點,在此基礎上更強化培養綜合能力,因此培養的廣度就要更寬闊,也就要求舞蹈藝術多視角培養。
對于藝術創作學生也打開了新的認識視角,2022 北京冬殘奧會倡導“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理念,在創作上與以往做了很大改變,大量減少演出人員,運用多媒體技術強化舞臺創作,人與多媒體融合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給予觀眾更直接的視覺沖擊,同時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如何運用自身的優勢與多媒體實現配合和融合,給出了新的創作思路,學生能夠在大一學習階段就逐漸擴大自己的視野,更好地鋪墊今后的藝術道路,也為專業創造性發展開拓了新的思路。專業教育不僅僅局限在教室內,更多的是在文化教學和實踐中進步,要拓寬領域、挖掘文化、開闊思路、踐行理論。
聞一多先生曾說過:“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而這種對生命的表達才是舞蹈最開始的目的。北京舞蹈學院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對于培養學生在建設課程思政方面不僅實行政治思想教育,同時對于提升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也做了很大努力,對于生命的認知也不僅是通過思政課程進行教化,實踐育人的理念更強調體現生命的價值。此次冬殘奧會的開、閉幕式演出對于學生是很好的提升,加強學生通過舞蹈藝術感受對生命力的認知,在實踐育人的要求下,發揮舞蹈藝術的最大價值。
在冬殘奧會中,學生積極配合演出的同時與殘疾人之間展開了頻繁溝通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專業上的進步,同時也體會到了殘疾人演員身體的客觀差異帶來的不同,精神上也接受了磨煉。殘疾人演員大多是聽障人士,由于聽不到音樂,沒有辦法獨立完成動作,所以一般是在手語教師的配合下一遍遍重復舞蹈動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停歇地練習,利用休憩時間提升自己的肢體能力,以便更好地呈現舞蹈。他們身上堅韌不拔、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成了學生學習的目標。殘疾人演員把生命的體驗體現得淋漓盡致,成了學生學習的好榜樣,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堅韌和價值魅力。而殘疾人的舞蹈不僅僅是跳動作,他們在練習和排演的過程中更賦予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表達,將最激情、最熱血、最飽滿的狀態都給了這短短的幾分鐘,充分體現了實踐的意義。通過親身體會和交流,學生強化了對舞蹈藝術生命力的認知,而這種認知也不僅僅停留在舞蹈中,更是深入內心,形成社會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體系個性化與個體思想政治道德社會化的統一,隨著個體體驗社會的寬領域,拓寬思想政治的多面化、多樣性和多元化。強化體驗自身的生命和關注呈現社會價值始終伴隨著學生的成長過程,強化了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結構,從而滲透到專業的學習視野中。
舞種的特質不僅是為本舞種培養優秀的舞蹈人才,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舞種在強化學習文化內涵的情況下,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應變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北京舞蹈學院“十四五”規劃強調以“整合、打通、擴充、完善”為原則培養專業人才,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明確提出人才培養目標要由“技能型高精尖”向“素質型高精尖”轉變。對于培養中國古典舞系的學生來說,不僅僅要專業化教育專業舞種,同時還要學習和探索多舞種、多風格以及培養思想政治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處于社會發展如此迅速和多元的新環境下,更需要多元化的思維和寬廣的視角。而中國古典舞系的學生的身體有明顯的舞種訓練痕跡,突破這種舞種所賦予的習慣性身體運動方式需要經過一個長時間磨合的過程,當然并不是要轉變中國古典舞賦予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而是在此基礎上以一化百,學會舉一反三,掌握靈活變化和運用身體的能力,而非突破舞種所賦予的東西。這對于大一新生來說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意義、同時又能鍛煉綜合能力的實踐活動,因此此次殘奧會排練并沒有將實踐育人局限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上,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更是培養了應變能力,可見其意義和價值。
在冬殘奧會的排練過程中,導演需要學生暫時拋卻中國古典舞身體常規的發力、運動方式,改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運動反律,暫且破除平圓、立圓、八字圓的運動軌跡,要求直接、有力度、迅速、敏捷地發力和動作,從身體上突破,而“形神兼備”的舞蹈狀態則是相通的。轉變身體發力的方式是一個相對較難的過程,對于強烈舞種訓練出的身體來說,不是真要突破原有相對程式化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自己的身體化到導演的要求中,這是靈活運用能力的體現,也鍛煉舉一反三的能力。這也為北京舞蹈學院“十四五”規劃積極推動創新改革思政課教學、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培育“思政+文化+藝術”的思政教育新品牌畫上了精彩的一筆。
挫折教育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大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精神、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三觀”教育、意志品質教育、人格品質教育、挫折認知教育、心理調適教育和挫折應對教育。挫折教育可以通過直接挫折和間接挫折進行有效帶領和引導。北京舞蹈學院通過不同的專業教育和實踐活動落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參與國家的重大活動,通過實踐落實學生不同層面的教育。
有效開展挫折教育要注重自然滲透、寓教于樂,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培養體系,與殘疾人合作時,培養共情能力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共情能力不僅是專業舞蹈演員應該具備的表演能力,也是培養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部分。心理共情對于學生來說難上加難,教師要在教育和引領的過程中尋找契機。在冬殘奧會的排演過程中教師積極創造機會,促使學生接觸優秀的殘疾人演員,與他們之間建立情感溝通。
殘健共融的獨特魅力在于精神引領,而理想和信念是精神引領的重要方面。其中理想信念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一種精神現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同時理想信念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而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要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思想,如儒家思想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道家的“兼相愛,交相利”的相處之道、法家“重力、務實”的做事態度等。簡單幾個字卻體現了豐富的精神內涵、多元的內容、多樣的形態,同時還反映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和價值取向。
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充分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將其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入探索與整合各種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從戰略高度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綜合素質課程和職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這是新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北京舞蹈學院“十四五”規劃把培養學生的“服務社會能力”提上日程,將課程思政滲透到學習的每個角落,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實踐方法進行思政引領,通過專業實踐開展思政課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導向。此次2022 年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的國家大型活動過程中思政教育無處不在,以多種不同的形式正確引領學生的思想,如組織學生學習手語版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用主題宣講、總結服務國家重大活動的實踐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此次活動的所感、所悟、所思。深入落實這種自我思考和自我提升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切實體會在不同學習環境中學習的不同感受。而學習手語不僅是單純認知手語,更是通過肢體表現更加直白地表達內心濃厚的愛國情懷。肢體語言能毫無遮掩地直接傳達內心的想法,同時更落實了此次實踐育人活動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性。
文化是根、是魂,也是自信的內在根基。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認知、認同與積極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要遵循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國家、社會、高校、家庭依據客觀環境和文化發展趨勢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教化、影響和培育學生,使其正確認知文化內容、充分肯定文化價值,積極踐行文化理念,對文化前途充滿信心。具體而言,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高度認知、認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辯證認識外來文化和文化交流內容,以思想健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教育、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為載體,通過情感培育、價值觀塑造和行為養成,最終實現堅定文化自信的教育目標。
通過觀察冬殘奧會的各類設計,以小見大,其中無一不滲透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空間。殘奧會的設計從小到大無一不體現了國人對于祖國的熱愛,以國寶熊貓為冬奧會的吉祥物,寓意團圓、和平的燈籠為殘奧會的吉祥物。從小細節出發,對于當代大學生滲透了很好的思想政治引領,同時也給予了學生更大的空間和格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人追求誠意、正心、慎獨、誠實守信的誠信理念,追求儒家“仁愛忠恕”、道家“上善若水”、佛家“慈悲為懷”等友善理念。而運動會最突出的就是公平,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以最公平的標準衡量,這是運動會的標準,更是國人做人、做事的標準,誠信、友善、公平也是當代青年人應該時刻嚴于律己的要求。殘健共融是此次活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將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等理念充分融入學習生活,更重要的是轉變健全人與殘疾人相處的模式,是健全人體悟生活的一種方式,在相互了解的過程中將平等、公正、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生活的每個角落。
一次特別的演出、一種沉浸的學習、一段邂逅的故事、一場不凡的旅程。隨著2022 年北京冬殘奧會落幕,參與此次國家大型活動的學生也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禮。在殘健共融的提議下,他們不僅與殘疾人演員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更重要的是拓寬了自身的教育面,接受深層次、寬領域、針對性指引教學。從加強專業學習、深化思政學習、提升文化修養、鍛煉綜合素質等多個方面給予了學生更寬、更廣的學習和發揮空間。努力踐行北京舞蹈學院“十四五”規劃,穩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立高水平特色舞蹈藝術大學,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具有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學生,提升舞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同時,學校也在此次活動中尋找不足、總結經驗,從而穩步前進,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當代青年尋找更高效的方式。通過冬殘奧會服務國家重大任務洗滌心靈、升華精神,也為“雙奧之城”留下了值得永遠銘記的生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