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剛
(甘肅省鎮原中學,甘肅鎮原 744500)
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將其運用到教育領域,使其教育優勢不斷凸顯,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較大的突破。而且“互聯網+”理念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不斷深化學生的語文意識和綜合能力,促進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對“互聯網+”理念存在誤區,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提高自身專業化素養,積極借助“互聯網+”教育的特色,營造出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語文學習環境,滿足高中生日益增長的求知需求,使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助推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先分析“互聯網+”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再闡述具體的創新策略。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充實課堂內容,豐富課堂形式,讓學生在做中學、樂中學,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在“互聯網+”背景下,有些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及時轉變,他們認為只要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展示出來就是創新,沒有深入探討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內涵,嚴重脫離了教學改革目標。有些語文教師只是將知識的傳播途徑改變了,從黑板轉換到大屏幕,但是并沒有對知識的深度進行挖掘,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外,有些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工具操作不熟練,他們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
由于有些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手段過于依賴,每堂課都會為學生播放電子課件或者音、視頻內容等,表面上看課堂十分活躍,其實有時候會事倍功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將語文教學內容都轉換成課件,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觀看和學習,教師則成為旁觀者,根本不與學生互動,沒有及時為學生解答疑惑,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有些語文教師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調試電子設備等,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和課堂互動的時間少之又少,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找不到方向。
眾所周知,課堂評價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到激勵和支持的作用。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語文教師很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課堂評價,仍然采用傳統“教師評價學生”的方式,使評價效果受到影響,讓學生與教師產生隔閡。基于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教學軟件、教學系統數不勝數,給語文教學創造了更多的平臺,其中有很多優質的平臺對學生學習非常有價值。但是語文教師對此卻并不關注,沒有利用新的技術和手段去評價學生,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控不準確,出現片面評價或者無效評價的現象,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受教育背景、學習經歷的影響,很多高中生缺少課前預習的習慣,根本沒有系統地對語文知識進行梳理,即使預習,也只是提前閱讀一遍課文而已。這就暴露出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的問題,給語文教師敲響了警鐘,必須要徹底改變學生的錯誤認識,才能夠使課堂教學有更大的成就。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滲透課前預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開展自主預習,從網絡中挖掘各種有益的學習資源,使學生養成課前儲備知識的好習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掃清障礙。有了充足的課前知識儲備,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會表現得更加積極與主動,有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比如教師講高中語文《竇娥冤》時,重點是要求學生賞析元雜劇的特點,分析竇娥形象,認識劇作抨擊社會的反封建主題。但是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與元代較遠,對于其中的知識和情感都缺乏深刻的認識。所以,語文教師可在教學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查找中國戲劇相關資料,并且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就對元雜劇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不會再感到迷茫。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觀看與課文相匹配的視頻資源,使學生更加詳細地掌握全劇劇情,學會欣賞曲詞的抒情性和音韻美。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還要能靈活地運用,這樣才能夠發揮實效。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制訂電子預習任務單,將課前預習的要求和任務詳細地告知學生,避免學生走彎路。學生按照電子預習任務單進行預習,找到了預習的樂趣,對戲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有了認識,還掌握了正確閱讀的方法。在班級群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與教師溝通,將自己預習中的問題發送給教師,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語文素養。
在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面臨著新的要求,教師要將網絡技術巧妙地融入課堂,體現出語文教學的現代化特色,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前,語文課堂上師生互動不暢,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足,學到的語文知識是有限的。所以,在新時期,語文教師應該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構建互動交流平臺,拓寬學習語文的途徑,最終實現語文課堂的多元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有些學生對于網絡的使用存在著誤區,總是利用網絡去尋找解題的答案,而不會在網絡上尋找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進行點撥和啟發,教會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無縫銜接。
語文教師可以將電子白板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端向學生端發送學習資料,學生還可以自主操作電子白板,充分發揮交互作用,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比如,《赤壁賦》是寫景抒情的名篇,蘇軾采用“主客問答”的說理方式闡述觀點,展現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和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教師可以向學生的電子白板上發送作者的生平介紹和寫作背景,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思考,為接下來的閱讀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在課文教學時,學生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自由書寫、同步記錄、動態翻頁等功能,更好地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明晰課文主旨,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將微課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將文言實詞和虛詞辨析、駢散結合的寫作手法、拓展閱讀等制作成微課視頻,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消除疑惑,避免遺漏知識點,還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將微課資源上傳到班級學習平臺中供學生課后自學使用,從“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過渡,不斷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課后復習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卻有很多學生不會復習,不愛復習,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難以提高,語文素養難以提升,限制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將“互聯網+”引入到課后復習中,不斷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充分展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的復習方法存在問題,只是進行大量做題和背誦課文,使得課后復習成為一種負擔,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改變和創新。語文教師要把握時機,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復習,豐富學習體驗,從課本走向現實,快速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首先,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學習資源庫,將平時教學的課件、網上優質的資源、學生學習的成果等都上傳進去,并且分門別類地做好整理和更新,有助于提高學生復習質量,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中,這樣就給學生增添了一份責任感,他們能夠認真地學習語文,為班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了德育教育。其次,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在每節課或者每個單元學完以后都要求學生繪制本節課或者本單元的思維導圖,并且還要對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評比,從中選出優秀的思維導圖在班級群或者校園網上進行展示。一方面提高學生復習的動力,把握復習的主線;另一方面增添復習的樂趣,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最后,語文教師要重點抓好寫作訓練,有時候對學生的作文指導不及時,容易讓學生產生懶惰情緒,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對作文進行批改,學生將寫完的作文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教師,教師認真閱讀后回復學生,這樣能夠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作文批改都是個性化的,也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課堂評價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課堂評價能夠明確學生的優勢和不足,還可以實現師生良性互動。但是在一些語文課堂上,教師評價過于敷衍,難以打動學生的心靈,也無法改善學生的錯誤習慣。所以,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運用互聯網技術輔助課堂評價,一方面更加系統、全面地評價學生,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整體發展;另一方面搭建創新評價機制,做到守正創新的統一。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科學、客觀,既要看到學生語文成績的變化,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從多個方面做出評價,才能使學生受益。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學習平臺等新技術,獲取學生學習的各類數據和信息,經過整理后找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從而做出針對性的評價,還可以為學生指明改進的方向,使語文教學活動更人性化。“互聯網+”視野下的評價維度更寬廣,教師發揮“線上+線下”融合的優勢,為家校合作評價提供了平臺,家長可以向教師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把自主參與評價的權力還給家長。平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家校溝通群向家長介紹語文課程體系,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告知家長,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發展。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中,既能夠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也可以展現信息時代的評價特色。教師可為學生發放電子評價表,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打分,最終教師根據學生的打分做出合理的點評,使得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推動教學活動的調整和完善。當然,教師還要制作課堂教學評價表,讓學生為教師的教學進行打分,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增強,也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奠定基礎。
“互聯網+”是社會發展的新形態,能夠為高中語文教學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適應快速發展的步伐,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在知識飛速發展的今天,僅靠語文課堂教學是難以滿足學生需求的,語文教師要及時拓展知識,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學習經驗,把握語文學習的方向,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更大的發展。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給學生搭建個性化學習的平臺,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態度,使語文學習從單色走向多彩,從單一走向多元。
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發放電子問卷的方式,搜集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困惑和需求,然后利用互聯網建立語文公眾號,在公眾號中加入“美文欣賞”“原創作文”“高考指南”等模塊,向學生傳遞有效的學習信息。學生通過訂閱公眾號,能夠每天獲得教師推送的資料和信息,打開學生的知識面,實現網絡學習。學生還可以在公眾號后臺給教師留言,以便教師及時優化公眾號服務,實現互助學習的新模式。如今,網絡上有很多名師工作室,教師要為學生挑選優秀的名師工作室,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使其不僅能夠體驗到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還可以真正感受到跨學校、跨區域的學習,在更大的學習平臺中鍛煉自我,完善自我。從發展的角度分析,網絡學習有著無限的潛力,為打造智慧課堂做了鋪墊。語文教師可以嘗試運用現代云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學習的氛圍,增強學生創生的智慧。以高中語文課文《故都的秋》為例,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制作了精美的電子教材,改變傳統教材的呈現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完成一篇類似的散文,但是不局限于純文字,可以將文字、圖片、音樂等融合到一起,制作成電子作品,這一舉動受到學生的喜愛,極大地提高了完成作業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高中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契機,豐富的教學資源、先進的教學工具、前沿的教學理念,給語文教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日常工作中,語文教師要秉承生本理念,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完善“互聯網+”教育創新方案,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學習效果的提升;還要利用網絡平臺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相互溝通與交流中成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