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奕安
新建學校往往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缺乏歷史積淀和經驗積累,如同一張白紙。如何系統地、有規劃地建設一所新學校,這是教育人的當務之急。教師隊伍作為新建學校的第一資源,對于新學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本文以馮如小學為例,提出基于新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策略。
一、科學配置資源,提升教學效能
新建學校處于發展的上升階段,學校文化的沉淀、管理制度的構建、課堂教學的優化、師生成長的評價等系列工程都面臨諸多困難,這些因素,或多或少會影響教師的成長。因此,行政部門應該在資源配置方面精準施策,提前做好科學規劃,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政策舉措,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必要時,可為新建學校“量身定做”,定向招聘,招攬人才,全力保障新校有足夠的教師,同時根據其建設發展規模的實際需求與用人實際,結合編制部門有關要求及早制定招聘計劃,既考慮學校制度的建立,常規的制定,學生的急增等因素,又要考慮學校教師學歷、年齡、職稱、學科結構,科學配置區域教師編制資源。
二、精準培訓教師,提升隊伍素養
在新建學校,應根據不同層次教師的實際情況,著眼于梯隊教師教學理念的培訓。所謂“教師梯隊培養”,是指根據教師隊伍實際狀況,依據相應的標準,把教師分成若干梯隊,制訂不同的培養計劃、培養目標,組織形式不同、內容不同的培訓活動,實現不同層次教師專業素養的相應提升。學??梢愿鶕處煹哪挲g結構,將教師劃分為若干梯次,實施“差別化”培養,滿足不同年齡段教師的發展訴求,破解各個年齡階層教師隊伍中的自身問題,實現教師培養效果的最大化。
作為一所建于2018年的新學校,馮如小學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先后被評為全國航空特色學校、廣東省少先隊紅旗大隊、江門市兒童友好基地等30多項地級市以上的榮譽,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級各類比賽中有1600多人次獲獎,這都有賴于通過精準培訓教師,提升隊伍素養,破解新學?!傲闫瘘c”的密碼,讓新學?!耙晦k成效”。新學校、新學生、新教師、新校長,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學校把教師分為:新教師、成長型教師、經驗型教師、骨干教師、名教師,制定“五大”培訓計劃:入職培訓—啟航,全員培訓—續航,學科培訓—護航,骨干培訓—領航,名師培訓—遠航,有計劃、有目標地培育優質教師團隊。
2021年9月,剛畢業的定向生劉老師擔任三年級數學課,初到崗位不知所措,為了讓她迅速站穩講臺,點燃教學熱情,學校將她列入“啟航”教師隊伍,安排恩平市級名師梁老師作為她的“啟航”導師,梁老師從管理、課程、生活等方面進行帶班輔導。經過一年多的跟班,劉老師快速成長,2022年3月份參加市的青年教師數學現場比賽獲一等獎,她所帶的班級孩子們陽光活潑,思維活躍。
三、完善管理制度,優化學科結構
教師隊伍的結構包括性別、年齡、學科專業和技能等多方面內容。新校在招聘中小學教師時應開拓多種渠道, 廣羅人才,引入樂教、安教、善教的優秀人才,促進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優秀教師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整個教師隊伍質量的提升。學校應該根據教師個體不同、需要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施以不同的“上策”,即用人之長,避其之短;立其之志,開其之潛;簡言之是知其思,促其成;優組合,成團隊。對每位教師進行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創造條件開發其教學潛能;立足教師實際需要,促進專業成長;在管理過程中,根據教師未來發展的需要制定教師的發展規劃,重視教師的發展性評價,將教師的未來發展定位和專業發展需求作為評價的主要維度。
作為新建學校,馮如小學竭力構建讓“每一位老師擁有公平而有溫度的成長空間”。藍老師原是一位年輕的經驗型鄉村教師,2019年8月進入馮如小學之前,在科技小三門課程方面小有名氣,初到馮如小學,他熱情高漲,一段時間下來取得不錯的成績,輔導學生參加航空科技類的比賽甚至獲得了全國一等獎。由于科學教師短缺,凡是涉及航空科普類的活動、培訓,都由他一人獨擔,工作的不可缺或繁忙讓這位年輕的老師漸漸滋生了坐在成績單上敷衍了事,唯我不行的思想,有時甚至接到學校任務遲遲不愿推進落實。為改變一門課程一人獨擔的現象,學??焖僬{整工作,首先對藍老師進行思想教育、深度培訓,消除他倦怠的思想。同時,增加一個年輕的信息技術老師和一個美術老師配合他落實工作,組建科技教師團隊。由于學校重視起來,又多了兩個拍檔,藍老師由壓力變動力,工作熱情再度被點燃,工作上有互動、有研討、有碰撞,輔導也多元化起來,在他的組織下,學校的航模班、機器人班、無人機班、航空繪畫班等十多個科普項目班辦 了起來。2023年2月,學校被授予“全國航空特色學?!薄敖T市科普教育基地”。
四、強化激勵機制,滿足發展需求
新建學校應在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工作積極性的基礎上,合理運用激勵機制,正確引導教師消除職業倦怠等不滿情緒,激發工作熱情,提高教師幸福感,促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
首先,賦予教師的“發言權”,在學校各項制度制定時擁有發表建議和意見的權力,讓教師將自身發展需要融入學校發展需要,發現“存在感”,進而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享受“成就感”,從而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和使命。
其次,重視教師對社交權力的需要,社交權力主要指教師要與同事、學生、家長建立起和諧融洽的社會關系,讓其成為學校的“外交官”,更好地與同事互相交流教學經驗,與學生溝通獲取效果,與家長對接學生管理的事項,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雙管齊下,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效應。
再次,幫助教師實現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最根本的激勵需要,教師并不是高薪酬、高福利的職業,選擇成為人民教師,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更多是心懷教育,希望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做“傳道授業解惑”的引導者,充分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當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獲得了來自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認可時,教師的勞動得到尊重,得到認可,得到贊賞,就會創造出一個個驚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