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山市小欖鎮教育事務指導中心成立了20多個專題研究小組,希望藉此打破校際間的壁壘,走出一條培養教師成長的道路。筆者作為小學語文“識字寫字專題研究小組”組長,從此借著這樣一個學習共同體,開啟了和組員們一起研究學習成長的道路。
一、不設門檻——草根平臺
怎樣才能進入鎮學科中心組下的各專題研究小組?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一顆積極向上的進取心,便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填寫報名表,申請加入喜歡的專題研究小組。報名表發給相關專題研究小組的組長后,便意味著已經加入了該學習共同體,成為了這個學習共同體中的重要一員?!白R字寫字專題研究小組”發出招募成員的通知后,便收到了十多份報名表,很快專題研究小組組建了。
之所以不設門檻招募組員,一切基于專題研究小組設立的初衷:讓有追求專業發展的老師找到屬于自己的專業成長家園。這部分老師有著專業的追求,可惜又沒有達到進入省市鎮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培訓的條件,而專題研究小組的成立,恰好讓他們有了尋求專業快速發展的一條渠道,這是老師們尋求專業提升的一個非常接地氣的草根平臺。
二、志同道合——興趣為基
進入專題研究小組的老師,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他們熱愛教學,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希望自己能快速成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這樣的一個基礎,專題研究小組的一切研討學習活動,便能夠順利地推進。
自2014年成立專題研究小組以來,每次召集組員進行線上、線下的研討活動,幾乎沒有一位組員會因為距離遠、學校事務多而不參加活動的,大家的學習研究熱情高漲,不管學校工作再忙碌,都會想盡辦法克服困難前來參加專題研究。
三、專題研究——目標聚焦
專題研究小組,顧名思義“專注于研究學科中某一個知識板塊的教學”。識字寫字專題研究小組,便是專注于研究小學一、二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
這些年,筆者帶領組員專注于識字寫字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進行了隨文識字、單元整體識字、寫字“五步教學法”的研究。專題研究小組兩條腿走路:每學年,筆者作為組長,都會和組員根據當下識字寫字教學的熱點、痛點、難點、學生的易錯點,共同擬定本學年將要進行研討的主題,由專題研究小組全體成員一同攻克;同時,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圍繞本學年的研究主題擬定自己的小課題進行研究。
一般來說,研究主題擬定之后,全組成員便朝著確定的主題,一起通過打磨課例、觀察課堂實效、反思分析歸納梳理出上課的要領、課后拓展延伸的方法策略。當課例成熟了,難點被攻克了,便借助中心組每學期一次的教師培訓活動的機會,向全鎮展示專題研究小組的成果,由兩位組員承擔課例展示,三位組員圍繞主題進行課例沙龍研討,一位組員負責專題就講座,全體組員向全鎮教師展示自己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資料。
四、雙線推進——打破壁壘
專題研究小組的成員來自全鎮,有來自名校的,也有來自薄弱學校的。這樣的組員組合,恰好豐厚了專題小組的資源,實現了組建專題小組的其中一個初衷:打破校際壁壘,實現資源共享,思維碰撞,帶動各校均衡發展。但是,正是因為這樣來自不同學校的組合,大家工作的忙碌時段不同,再加上學習共同體沒有任何的紀律章程約束,組員們的教研學習時間的保證受到了巨大的挑戰。
如何保證共同研討學習的時間?我們確定了線上線下“雙線推進”的研討學習方式。每學期,線下集中研討一般三次,課例研磨、成果展示、學期總結是必定要集中進行的;線上研討隨時進行,學年的研討主題擬定、每個月一次的研究反思匯報、研究過程中難點、重點、有意思的收獲等都在線上進行定時視頻交流或不定時的留言交流。
經過多年實踐,小欖的識字寫字教學走出鎮區走向市的平臺,走向省外:組員蔣陽曄經常到各鎮區學校送課和講座,成立了“中山市蔣陽曄識字寫字教學聯盟”,由一個普通的語文老師成長為教體局語文教研員;張宇由一個普通老師成長為學校行政干部,創建了“識字寫字教學聯盟”;何小玲被評為中山市學科帶頭人,多個課例獲獎……
【本文系“專題研究小組形式的學習共同體建設研究”(2015ZQJK 023)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