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月
項目式學習是系統的學習設計,是學科核心知識再情景中的再建構和創造。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多名學生的交流、探究共同去完成教師設計的項目化的活動。新教改背景下,在教學中構建項目化學習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強化了素養和能力。下面就如何構建進行探討。
一、以生為本建立合作學習小組
在已有教學經驗上,分析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學生在學習中的組織力、領導力和相互幫助的作用,并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合理分組,使合作學習發揮有效作用。如我的班級有48個人,4人為一組,分為12個小組。
二、以學習能力和項目化學習任務定教學策略
不同學段、同學段不同班級與同個班級的學生間的學習能力均有不同。所以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以學定教,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數學最近發展區制定合理的項目式學習任務,讓學生經歷有意義學習實踐。開展教學前,要制定適合班級學情和小組的組內和組間學情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四年級《估算》復習課時,使用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策略和小組合作的方法解決重難點。
三、以項目式學習任務為基礎建立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合作協商。教學中,通過自主合作學習促進有意的互動,突破課程學習中的難點,使學生獲得社會協商和數學理解。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四年級《估算》復習課時,設計項目式學習任務:買門票。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討論六年級學生去歡樂谷參加社會實踐買門票的兩種購買方法,哪個更加合適,討論總結出估算的步驟和原則,增強學生的歸納總結和優化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合作意識。
2.小組合作學習目標的定位要科學合理。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四年級《估算》復習課時,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討論、探究,驅動學生主動投入思考,達到教學的目標和效果。在情境導入階段設置項目式學習任務1:先播放歡樂谷一角的情景,后出示去參加歡樂谷社會實踐的情景,引導學生思考要做哪些準備?再讓每組選一個學生代表說一說去參加社會實踐之前應該做哪些準備。生1:準備錢 ,生2:買門票 ,生3:買車票。
3.小組合作學習在動手操作、討論中螺旋遞進。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先通過教師說明以及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深入理解圓周長的定義,再設置項目式學習任務1:你會測量圓的周長嗎?然后設置項目式學習任務2: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猜想探究、計算驗證,發現任意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約等于3.14。這時,教師說明這個比值叫做圓周率,并請學生談一談自己對圓周率的了解,學生說不完整的地方教師補充,再引導學生總結形成公式: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教學過程中,設置了兩個驅動性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生成圓周率概念的過程和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設計聚焦于支撐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核心要素,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概念理解透徹,促進了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發展。
4.小組合作學習在探究中提高效率。小學生的表現欲強,在小組的交流討論中能激起學生互相競爭,互相合作的積極性。如在小組討論 2.5×2○2.5×2.5 這道比較大小時,學生互相討論,各抒己見。在討論中,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精神振奮,充滿活力,很自然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5.小組合作學習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升華。數學來源于生活。小組合作的情景設計應是熟悉的生活情景為載體,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數學,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意識,進而真正地喜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如教學《利息利率》時,創設“小小儲蓄員”的游戲環節,再用存錢取錢的生活片斷,讓學生在游戲中加深對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稅等概念的認識,對利息公式進行強化應用。
四、以學生角色和學習場地的轉換來延續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的小組合作不但要發生在課內,更要將課內小組合作的參與熱情延續到課后,使得學生在課后能繼續積極主動的探究數學知識。如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組內爭做小老師,出題考大家,看看哪個同學知識掌握得最牢,運用得最靈活,再讓小老師把自己講題的過程錄制成小視頻發在小組群里供其他同學放學后繼續學習;又如老師在班級圈里分享每節課重難點的微課,學生在課后可以繼續學習。如在布置作業上,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放學時段校門口經過的車輛型號的調查報告》。如口算卡的完成情況的統計及題目的訂正都以小組為單位完成。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