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許
在過往的小學教育中體育學科被學生視為輕松娛樂的課程,但是面對其他學科教學時卻需要體育課堂頻頻“讓步”,很多學校的教師為增加自己所授學科的課程時長選擇占用體育課堂,讓學生面對體育課程既不重視又“心生向往”。但現目前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這類風氣被大力扭轉,并且隨著新課改的綜合素質教育目標與雙減雙增政策的實施,體育、美術、音樂這類學科的課程時長將會在合理范圍內適當增加,以此來強化對學生的綜合性素質培養教育工作。
一、提高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意義
有效的教學指的是教師要把握住課堂有限的時間來開展更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更為精彩的教學內容來深入掌握課堂知識以實現身心健康發展。在小學體育教育中,其教學目標的關鍵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內在修養素質與外在身體素質,最終達到通過體育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體育教師落實有效教學的前提應該事先掌握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情況,利用學生所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來開展適合學生身體特征的體育活動,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體育教學活動里強健體魄,進而培養出熱愛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二、“雙減”政策下提高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舉措
(一)學校、教師與家長要加強現代化體育教學觀念。加強現代化教育觀念是提高“雙減”政策下體育教學水平的前提條件。學生對于體育教育的認知很大程度來源于教師,作為除家長外與學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群,教師的言行舉止會深刻影響到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如果教師自身不重視體育課程就很容易干擾體育教育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學校方面則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工作,為校內的體育教師提供更多對外交流和參加學術研討會的機會,使體育教師充分學習并掌握更加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觀念和方式。例如,學校可以與其他學校合作來定期開展交流研討活動,為體育教師提供交流教學經驗的平臺并將學到的經驗應用到實際教學課堂中。
(二)靈活運用各類教學資源來構建體育課堂。“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地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內容并開發出全新的教學形式,根據學校現有的基礎設施條件來融合各類教學資源搭建出創新式的體育課堂。實施課堂教學時教師容易局限在學校基礎設施條件中難以開展更多教學活動,這就需要體育教師積極轉變思維來創建出符合現實條件的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體會到更加豐富多彩的體育訓練內容。
(三)創新開發體育課堂的教學方式。“雙減”政策背景下為有效激發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活力,教師應該充分做好備課方案來展現出新穎的教學形式,通過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方式來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學生籃球的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先展示基礎的運球動作讓學生分組訓練學習,然后再不斷提高動作的難度來激發學生的挑戰心理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進行小組合作訓練時要求每位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基礎動作才能挑戰下一個項目,這種教學形式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運球動作,進而帶動整個體育課堂的教學氛圍不斷活躍起來。
(四)建立更加完善的體育課堂教學監督機制。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讓很多教師都產生的思想偏差,對于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并沒有進行系統性的備課和上課,教師的消極態度也會影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實際狀態。因此,“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有必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體育課堂教學監督機制來督促教師端正工作態度,借助獎懲機制等制度讓教師主動改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促使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設立合適的課堂教學目標與內容,讓學生在充分鍛煉身體素質的同時養成熱愛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
(五)完善體育教學評價方式與內容。教學評價機制是總結分析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師可以通過改進教學評價機制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運用綜合性的教學評價方式去引導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傳統的評價方式并不能完全為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因此,“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環節需要針對學生的優點與缺點闡述出更加綜合性的評價內容,讓學生從客觀角度來認識更加全面的自己。教師面對一些情緒起伏波動大的學生需要進行適當的鼓勵與引導,促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去發揮優點、改正不足,進而不斷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心理素質。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