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富 羅遵喜 何芬 王懷勇 何貴良




摘 要:百香果產業是荔波縣的新興產業,是名副其實的“短、平、快”產業之一,發展潛力大,但荔波縣種植產量整體較低,經濟效益不夠理想,制約了百香果產業化發展。闡述了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思路及建議,以期為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百香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建議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 ,學名西番蓮,又名雞蛋果、巴西果、西番果、洋石榴、情人果等,原產巴西南部,是熱帶多年生常綠攀援性草質藤本植物,廣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因其果汁含有百余種香味成分,能散發出杧果、草莓、石榴、香蕉、檸檬等眾多水果的濃郁復合香味,故稱之為百香果。據科學檢測,百香果果實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特別富含1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百香果果實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果汁或制成果露、果醬、果凍、蜜餞等[1]。
荔波縣位于貴州省南部黔桂兩省區交界處,地處東經107°37′—108°18′,北緯25°7′—25°39′,處于貴州高原南部邊坡向廣西丘陵盆地的過渡地帶。全縣年平均氣溫18.3 ℃,氣溫分布的總趨勢是南高北低,無霜期283~331天,雨熱同季,常年冬季日最低氣溫在0 ℃以下的天數很少,是貴州省適宜發展百香果種植的地區之一。
1 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發展現狀
荔波縣2016年引進了紫香1號和僑鄉1號兩個品種在朝陽鎮八爛村進行試驗種植5.33公頃,當年安全越冬后2017年繼續管理,2018年又引進黃金百香果在黎明關水族鄉太吉村試驗示范種植20.67公頃,由于種植效益較好,荔波縣委、政府2019年、2020年相繼出臺了百香果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百香果種植(圖1),對種植百香果的實施主體給予300~3000元每畝的產業扶持補助,重點發展黃金百香果,有力推動了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的發展。2020年百香果種植面積達到頂峰,種植面積680.27公頃,到2022年底種作者簡介:王治富,男,農藝師,從事果樹栽培試驗、示范及推廣工作。電話:13985777811,E-mail:513480492@qq.com植面積下降到118.8公頃(圖2)。2016—2018年種植的品種以紫色百香果為主,2019年后黃金百香果種植面積占比高達90%以上。2019—2020年全縣8個鄉(鎮、街道)均有種植,其余年份主要種植在玉屏街道、茂蘭鎮、黎明關鄉、朝陽鎮和瑤山鄉(圖2)。
2 荔波縣百香果產業存在的問題
百香果當年種植,當年結果,以其見效快而迅速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果樹。百香果產業屬于新興產業,在荔波縣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幾年來,荔波縣百香果產業雖然得到快速的發展,但一些存在的問題也快速的體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2.1 對百香果認識不夠
百香果作為新興水果,大多數種植戶剛開始種植時連百香果是什么樣子都沒有見過,對種植品種的特征特性了解不夠,加上自身對百香果種植技術不夠熟悉及信息渠道的局限性,缺乏對品種及苗木的辨別能力,未能根據市場需求而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的品種、適宜的區域和優良的苗木進行種植,存在盲目種植現象,進而影響其產量和品質,最終影響其經濟效益。
2.2 氣候因素制約產業發展
百香果作為熱帶水果,喜溫耐熱,對低溫敏感,怕寒和霜凍,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 ℃,30 ℃以上或者20 ℃以下生長緩慢,5 ℃左右葉片和藤蔓嫩梢干枯,低于2 ℃時枝葉受凍、果實發育不良、果味變酸變苦,-2 ℃以下霜凍會造成藤蔓枯死[2]。荔波縣溫熱條件較好的玉屏街道、朝陽鎮和瑤山鄉已經大面積種植了荔波蜜柚和荔波枇杷等水果,百香果在這3個鄉鎮只能夠見縫插針開展零星種植,不得不向海拔相對較高的茂蘭鎮、黎明關鄉和佳榮鎮拓展種植區域,而這些地方土地資源相對有限,同時氣溫相對較低,在某種程度上,氣候因素制約了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的發展。
2.3 種植管理粗放
大部分果農認為百香果種植技術要求不高,病蟲害少,容易管理,在生產過程中不注意及時引蔓、抹芽、搭架、施肥、修剪、排水及病蟲害防治等,管理較粗放,導致枝葉不上架或生長過密,極易發生病蟲害,同時荔波縣重點推廣黃金百香果,其種植管理要求比紫果更高,從而影響其產量和品質。特別是規模較大的基地,管理人員技術參差不齊,加上用工量較多,果園管理常常不到位。
2.4 生產投入成本增加
荔波縣沒有百香果苗木繁育基地,苗木大多數從廣西外調,荔波縣近年來主要種植黃金百香果,小苗每株較廣西貴1元左右,每畝苗木投入成本增加200~300元;大苗每株較廣西貴3元左右,每畝投入成本增加500~800元。根據這幾年的田間觀察,黃金百香果在荔波縣境內自然條件下無法越冬,只能一年一種,生產投入成本也相應增加,開花較安全越冬地區遲,結果批次減少,產量減少,經濟效益不理想。
2.5 科技服務支撐不夠
近年來荔波縣發展百香果種植面積較大,大部分實施主體沒有種植百香果的技術和經驗,加上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工作的需要,縣鄉級技術干部派到一線開展扶貧及鄉村振興工作,同時行政中心工作占用多,承擔了不少額外的行政職能工作,專業技術業務開展不到位。目前縣級果蔬專業技術人員在崗4人,2019—2020年最少時只有2人,各鄉鎮雖然配備有一定的農技人員,但實際從事果樹栽培技術推廣的人員較少,遠遠滿足不了果農對百香果栽培技術的迫切需要。
2.6 市場銷路不穩定
荔波縣百香果市場營銷體系不健全,缺乏市場銷售經紀人,果品未能打開省內外果蔬市場,難以適應市場信息的千變萬化,果農常常根據上年銷售情況盲目生產,易出現價格波動,銷售不暢的狀況。同時在大規模發展的前提下,果品市場價格調節的隨機性很難估算,特別是近年來,各類水果價格低迷,百香果市場價格回落也不可避免,特別是2019—2021年間省內各縣大力發展百香果后致使銷路更窄價格更低,嚴重打擊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
2.7 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果品加工滯后
目前,荔波縣缺乏百香果龍頭企業和果品加工企業,百香果以鮮果銷售為主,除部分次果低價銷售后進行加工外,大部分次果因價低及外運成本高而大量浪費,荔波縣百香果產品仍停留在初級農產品的生產上,缺乏農產品深加工環節,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時價格不高也不穩定,極大地限制了產業發揮應有的效益。
3 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發展思路及建議
3.1 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發展思路
針對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百香果產業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建議從加強果園建設、減少生產投入成本、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建立健全銷售體系和培育龍頭企業等方面提高產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從而促進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的健康發展。
3.2 荔波縣百香果產業發展建議
3.2.1 加強果園建設 有以下技術措施:
(1)高標準建園: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園要求交通便利,土壤土層深厚、肥沃、疏松透氣,陽光充足,同時果園除有完整的排灌系統外,還要有蓄水池或應急水源,有條件的果園可配套滴灌設施或者水肥一體化設施。目前我國百香果種植面積較多的是紫果(圖3)和黃果(圖4),紫果在生長過程中長勢良好,較抗莖基腐病,產量高,抗凍能力較黃果強,黃果前期長勢旺,抗病弱,對莖基腐病敏感,在霜凍期不耐寒,不采取防凍措施,最后全部死亡[3],市場上紫果銷售價格比黃果低。種植戶可根據不同海拔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商品化栽培面積較大的品種如臺農1號、紫香1號、芭樂味黃金果、欽蜜9號等進行栽培。苗木建議選擇扦插苗或嫁接苗,忌選實生苗。黃金百香果在荔波縣采取一年一種的栽培模式,建議選擇大苗。根據百香果的品種生長特性,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及株行距。百香果為藤本植物,搭架能夠促進百香果生長發育,同時提高百香果的商品性,架材搭建要穩固,高度1.8~2米,紫果生長勢強于黃金百香果,紫果建議選擇平頂棚架,黃金百香果建議選擇籬壁架。
(2)加強百香果田間管理:種植成活后及時抹芽、引蔓上架、整形修剪、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能夠促進百香果早結果、多結果。百香果為淺根性植物,主根不明顯,根垂直分布在5~40厘米土層中[4],既怕旱又怕澇。百香果水分管理要做到遇澇能早排,遇旱有水灌,荔波縣6—8月雨水較多,要做好果園排水,水稻田或平地種植需高壟種植,四周做好排水口,后期容易出現干旱,要及時灌溉。多數報道表明,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能促進植株生長,中后期以高鉀中磷低氮多元素復合肥為主[5]。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3.2.2 盡量減少生產投入成本 在荔波縣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從源頭減少苗木成本,在沒有良種繁育基地的情況下,有條件的種植主體可提前購進小苗在大棚內培養至80厘米以上后進行定植,在減少生產投入的同時可減少因植株過大造成在運輸過程中的機械損傷。
3.2.3 提高科技服務支撐 與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合作,依托高等院校、農技推廣機構,走科技興果之路。引進科技人才,補齊人才短板,配強配齊縣鄉農業技術干部,針對實際問題對技術干部和果農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技術宣傳和培訓,提升農技干部和果農科技素質。
3.2.4 建立健全銷售體系 建立荔波果品綜合批發市場,加大與新老客戶的聯系,培養本地市場銷售經紀人,把市場做大做強,提高果品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電商銷售,電商銷售的快速發展,為百香果產品銷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2.5 培育龍頭企業,發展深加工? ?在縣內建設農產品加工聚集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百香果果汁、果凍和果酒等食品加工企業,為入駐企業提供服務,發展深加工,延長百香果產業鏈。發展百香果分級篩選(圖5、圖6)、貯藏保鮮、包裝運輸等小微企業,推動百香果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從而增強產業效益和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 徐黎明,沈世榮,楊政.百香果的引種觀察及栽培技術[J].浙江柑橘,2005(3):43-44.
[2] 鄭小琴,魏方穩.不利氣象條件對黃金百香果生產的影響[J].福建熱作科技,2018,43(2):34-36.
[3] 歐枝凱,莫振俏,陳青春,等.不同百香果品種在懷集地區的適應性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20):89-91.
[4] 連成木.百香果豐產高效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7(11):32-33.
[5] 彭熙,李安定,張麗敏,等.百香果種植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園藝,2020,43(20):24-25.
作者簡介:王治富,男,農藝師,從事果樹栽培試驗、示范及推廣工作。電話:13985777811,E-mail:5134804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