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懿

參觀者在貴陽數博會展館內交流溝通(陶亮/ 攝)
算力已成為人類生活的支柱。
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點擊支付按鈕,僅需一秒鐘,后臺就完成了數十億次計算;科幻電影中的太空城市、宇宙戰艦等特效,每一幀畫面背后,都離不開算力的渲染;人們在PC上看4K電影、在手機上網購外賣、在智能手表上聽高保真音樂,亦需要算力處理海量數據和信息……
隨著技術迭代,云計算已經占據了算力基層設施的“C位”,加速賦能千行百業。
即使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云計算市場依然逆勢而上:長期穩居全球云計算市場第一梯隊的亞馬遜 AWS 和微軟云,2022年營收分別達到 801 億美元和1012億美元,同比增長均超過 25%;相比于全球 19%的增速,2022 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 4550 億元,較 2021 年強勁增長 40.91%。
尤其今年以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崛起更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算力需求。云計算成為我國城市發展數字經濟的新引擎,也成為廠商巨頭爭霸的新賽場。
群雄逐鹿,新生態應運而生。
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點擊支付按鈕,僅需一秒鐘,后臺就完成了數十億次計算;科幻電影中的太空城市、宇宙戰艦等特效,每一幀畫面背后,都離不開算力的渲染;人們在PC 上看4K 電影、在手機上網購外賣、在智能手表上聽高保真音樂,亦需要算力處理海量數據和信息……
“云計算是信息技術發展和服務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是信息化發展的重大變革和必然趨勢,是信息時代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助燃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云計算白皮書(2023年)》如是評價。
自20世紀90年代末起,SaaS(軟件即服務)等云計算服務模型開始出現,但云計算作為一個整體概念直到21世紀初才被廣泛接受和使用。
云計算服務真正受到 IT 產業的重視,始于2006年。
當年8月9日,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上正式提出“云計算”的概念,受到業界廣泛關注。由此開始,谷歌、IBM、微軟等大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層面的云計算服務。短短的十余年光景,云計算已成為算力基建舞臺的核心。
究竟什么是云計算?
“云計算是一種將IT資源進行抽象,以形成共享資源池,用戶可以隨時、靈活獲取IT資源的服務模式?!敝袊磐ㄔ涸朴嬎闩c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表示,云計算將算力從“獨門獨戶”的煙囪模式轉變為即需即取的電網模式,將大規模算力資源進行整合,通過按需、彈性提供給用戶,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簡而言之, “云計算”的本質就是將大量零散算力資源進行打包、匯聚,以實現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的算力。
在這個過程中,云計算服務商通過互聯網、以按需服務的形式為用戶提供計算資源,企業或個人無需自行采購、配置或管理資源,只需要為實際使用的資源付費。
云計算使人類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生產線運維管理和生產監控軟件是必需品。傳統IT架構下,企業需要自建機房來滿足應用部署需求,但云服務讓企業遷移業務上云,且云服務費用遠遠低于自建機房。
對于個人而言,有了云盤存儲、云視頻、云音樂和云筆記,個人可隨時隨地對各種數據進行訪問、共享和備份。
云計算驅動了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成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醫療場景,四川省內江市通過云制作的醫學影像大數據平臺,將全市的醫學影像數據實時匯聚、互聯互通,實現了數據共享和結果互認,減少了患者重復檢查,同時大幅提升了診斷效率。
在編解碼場景,云化部署的智能算力對清晰度為1080p的短視頻編解碼僅需3至4分鐘。而幾年前,同樣成本的算力解碼需要6至8小時。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表示,從行業應用上看,我國云計算應用已從互聯網拓展至政務、金融、電信、工業、交通、能源等傳統行業;從企業規模來看,央國企是發展數字中國的主力軍,上云覆蓋率較高,而中小企業類型多、數量大,是影響整體上云進程的關鍵。
對此,栗蔚認為:“未來的數字世界里,企業大部分的應用將生長在云上,云計算將成為企業的中樞神經,幫助企業貫通調度全業務流程鏈條,高敏捷響應客戶需求,形成開放化匯聚成長的能力,實現業務持續創新和跨賽道增長。”
近期,中國聯通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918.33億元,其中,聯通云實現收入255億元,同比增長36%。
聯通云的發展,是我國云計算產業高速發展的縮影。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2012年,我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僅有 35 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已達4550億元,較2021年增長40.91%,預計2025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認為,電力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用電被規模化了,只是摩擦產生的靜電無法產生“電力”這個概念。算力也一樣。如何讓算力使用起來更簡單、更容易、更方便,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把云計算用好。
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時代來臨,算力成為更加重要的資源。作為算力底層基礎設施的云計算,吸引了各方關注。
《云計算白皮書(2023年)》顯示,全球云計算市場進入穩定增長階段,行業巨頭正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
從區域層面來看,全球云計算發展呈現“一超多強”態勢。2022年,北美洲占據了全球 52.14%的公有云市場規模;歐洲、亞洲位列市場占比二、三位,分別為 23.41%、18.35%;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占比總和僅 6.1%。亞洲市場增速超 30%,達到歐洲的兩倍,或將成為全球云計算市場競爭的下一個主戰場。
從廠商層面來看,云計算已成為科技巨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2022年,微軟業績報告顯示,微軟在整體業績疲軟的情況下,云業務依然堅挺,云總營收達1012億美元;亞馬遜凈虧損27.22億美元,云業務是少數盈利的業務,收入達801億美元。
中金公司研究部科技硬件行業首席分析師彭虎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崛起帶動了云端訓練算力需求的爆發,并對終端推理算力的部署提出更迫切的要求。

7月18日,北京2023中國互聯網大會數字技術與應用成果展( 李鑫/攝)
“算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算法的效率和持續演進的能力,算法反過來又影響著數據的價值和對算力的需求曲線。”彭虎表示,目前,算力已成為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和大模型訓練的關鍵瓶頸,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算力芯片的升級,是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云計算產業在高速成長的同時,也是競爭激烈的戰場。隨著大模型的降臨,云計算服務商們迎來了新戰機。
觀察國內,既有阿里、百度、騰訊、華為這樣的云巨頭廠商同臺競技,也有傳統電信運營商如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不斷趕超,有國際云計算巨頭的參與,同時還衍生出了眾多垂直領域的初創公司。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調查統計,阿里云、天翼云、移動云、華為云、騰訊云、聯通云占據中國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份額前六;公有云PaaS(平臺即服務)方面,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天翼云、百度云處于領先地位。
2023年以來,云計算賽道新一輪競速上演,市場價格戰開打。
4月26日,在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上,阿里云宣布將進行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50%。
5月16日,騰訊云、移動云同日宣布降價。騰訊云宣布對云服務器、云網絡、數據庫、云安全等多款核心云產品降價,部分區域云服務器價格降幅高達40%;移動云方面則涉及云主機、云安全中心、云硬盤備份等云產品,最高降幅達60%。
同一天,天翼云也在官網發布了“核心產品讓利90%低至1折”的頭圖廣告,稱新型S7云主機2.5折起,數據庫1.5折起。
不過,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云計算的價格戰并不稀奇。亞馬遜CFO湯姆·蘇庫塔克就曾說,降價是件很平常的事。亞馬遜的降價動作就極其頻繁,曾創下了十年內降價超過50次的紀錄。
在持續挖掘國內市場的同時,中國云計算廠商也開啟了“航?!毙聲r代,布局海外市場。

5月26日,參展工作人員在貴陽數博會現場介紹騰訊云數字孿生工廠(歐東衢/ 攝)
市場調研機構IDC預計,2023年,東南亞地區的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1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8.4%。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有十幾家廠商“出?!蓖卣乖隽渴袌隹臻g。
阿里云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阿里云在海外市場營收增長超10倍;今年以來,華為云面向海外發布全球存算網KooVerse等,字節跳動旗下的火山引擎也火速自建IaaS+PaaS基礎設施,開放新加坡節點;以天翼云、移動云為代表的國家隊,還有金山云、Ucloud、萬國數據等獨立云服務商,都在布局海外市場。
如今,擁抱人工智能大模型(以下簡稱大模型)成為云廠商發力的共同方向。
大模型帶來的算力需求,被業內視為是“未來十年云計算市場的最大增量”。云服務的用戶們正在積極地將大模型帶來的人工智能能力嵌入已有的工作流程,力求提高生產力。
比如,微軟幾個月內就將 GPT-4 模型嵌入了 Office “全家桶”中,并對升級后的產品線漲價,以期獲得更大的營收。數據顯示,推出不到一個月,微軟從 Microsoft 365 Copilot的人工智能功能中獲得超過 6000 萬美元的收入。
誘人的前景促使云巨頭們紛紛砸下真金白銀,研發大模型、戰略投資、自研人工智能芯片,開始了“軍備競賽”。新的服務模式也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而產生。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務),受到被業界追捧,阿里、百度、騰訊等先后宣布加入此賽道。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云計算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技術基座,加快推動云計算創新發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關鍵。
栗蔚表示,在戰略上,云計算將經歷自上而下的戰略深化,云計算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在價值上,云計算作為向下打通算力使用新方式,向上實現應用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將成為算力互聯互通的重要實現手段,為社會發展持續提供新型生產力資源池;在模式上,云計算將深度融合算力服務,屏蔽資源異構性,實現一體化感知、匯聚、調度、計量的模式價值愈加凸顯,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云計算將從數字化技術底座向數字世界操作系統演進深化?!崩跷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