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

9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由阿里云提供技術支持的杭州亞運會賽事成績發布類系統群正式上線
近期,國內主要云服務商先后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財報,市場整體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其中,阿里云實現收入496.82億元;天翼云實現收入459億元,同比增長178億元人民幣;移動云實現收入422億元,同比增長188億元;聯通云實現收入255億元,同比增長68億元;華為云實現收入241億元;百度智能云實現收入87億元。
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技術底座,云計算乘數字化之勢開啟又一成長曲線。電信運營商受益于算網云融合態勢之下的先發資源優勢,發展尤為迅速。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22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4550億元,較2021年增長40.91%。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3256億元,增長49.3%,私有云市場達1294億元,增長25.3%。
相比于全球19%的增速,我國云計算市場仍處于快速發展期,在全球經濟頹勢的大背景下依舊保持較高的抗風險能力。預計到2025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2022年, 三大電信運營商云計算市場增長迅猛, 天翼云、移動云和聯通云分別營收579 億元、503 億元和361億元,增速均超10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從細分領域來看,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增長潛力巨大。
2022年,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收入穩定,規模在2442億元,是PaaS+SaaS的3倍,增速達51.21%,較2021年同比下降29.24%,預計長期增速將趨于平穩;PaaS市場受容器、微服務等云原生應用帶來的刺激增長強勢,總收入342億元,增長74.49%,結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發展趨勢,預計未來幾年將成為增長主戰場;SaaS市場保持穩定增長,營收472億元,增速27.57%,作為中小型企業上云的典型模式,在政策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驅動下,SaaS市場預計將迎來一波激增。
觀察云巨頭發展,電信運營商正引領新一輪市場發展。
電信運營商利用云網優勢,向下整合算力資源,持續優化云及大數據中心分布式多級資源布局,形成端到端的云網一體化資源供給;向上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造高階能力,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多樣應用場景優勢,打破云網豎井化瓶頸,催生產業服務新業態。

7月18日,與會者在北京2023中國互聯網大會設置的數字技術與應用成果展的中國移動展臺了解云電腦技術方案(李鑫/ 攝)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三大電信運營商云計算市場增長迅猛,天翼云、移動云和聯通云分別營收579億元、503億元和361億元,增速均超10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近年來,我國先后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將云計算列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在云計算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202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2022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企業上云用云實施指南(2022)》編制工作,持續深化企業上云行動,進一步提升應用云計算的能力和效果,推動企業高質量用云。云計算作為數字技術發展和服務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將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目前,我國云計算應用已從互聯網拓展至政務、金融、工業、醫療、交通等傳統行業,但各行業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應用深度呈現階梯狀分布。
位于第一梯級的互聯網和信息服務業,已基本實現云計算的深化應用。這些行業基于自身具備IT屬性的先天優勢,充分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云原生能力融合,提升了企業業務智能化水平。
位于第二梯級的金融、政務、交通等行業,云化改造能力持續加深。以金融行業為例,普遍采用了容器、微服務、中間件等云原生技術進行底層架構的云化升級,構建了敏捷高效的研發運維體系,加大了云原生應用重構能力的力度。
位于第三梯級的能源、醫療、工業等行業的核心系統,云化改造程度有待提升。上述行業目前的云化改造主要針對非核心系統開展。如,醫療行業的云化改造主要針對信息及門戶系統、檔案及醫事服務等系統,通常采用專有云或混合云部署;能源行業的生產環境大多處于邊遠地區,對分布式云的應用尚不足,仍需運用云邊協同進行邊緣側云化改造。

2022年6月23日,之江實驗室計算與數據中心,工程師們通過“之江云”系統監測服務器集群的運行狀態 黃宗治 攝
云計算產業市場競爭環境日益激烈,新一輪競爭全面開啟。
如何制勝未來,筆者認為可從四方面發力。
一是堅持需求導向,激發企業上云力度。
比如,持續開展宣貫培訓,通過上云宣講、專題培訓等形式強化企業上云意識,提高企業對上云重要性的認識;完善企業上云公共服務平臺,廣泛匯聚資源,進行供需對接,為企業上云和數字化轉型提供個性化問題診斷、規劃咨詢等服務;組織企業上云典型案例征集,樹立上云成功范例,為企業上云提供具備充分可參照性的成功經驗等。
二是強化基礎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比如,推進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加快虛擬化、云管平臺等關鍵技術攻關,發展微服務、DevOps等新模式;積極利用開源社區實現技術迭代,持續提升云平臺的易用性、穩定性和自動化水平;鼓勵龍頭企業和研究機構開放平臺資源,攜手提升國內相關產業硬實力等。
三是深化國際拓展,加快“走出去”步伐。
比如,加強與“一帶一路”各國政府間政策對話交流,加快標準體系建設、服務能力測評,鼓勵云計算骨干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等。
四是完善人才體系,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和發展機制。
比如,立足產業發展需求,鼓勵廠商、高校、用戶加強合作,建立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機制;組織編寫云計算系列教材,面向大學生及有專業需求的人群開展云計算培訓;建立健全以業績、貢獻和能力為重點的人才評價和激勵分配機制,不斷選拔、充實兼具云計算技術和行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提高云計算產業規模化、精細化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