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鑫鑫 劉 斌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公司“四個中心”建設新要求,將黨校教育培訓“服務集團公司發展戰略、服務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的定位真正落到實處,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黨校(以下簡稱海油黨校)加大現場教學基地建設力度,認真遴選并集中掛牌了包括海工智能制造基地在內的多家現場教學基地,并以開發“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現場案例教學”為契機,從素材挖掘、內容設計、教學形式、師資培育四方面著力構建案例開發教學體系,為案例教學的開發利用和組織實施提供了路徑借鑒。
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分工”的原則,海油黨校與海油工程成立聯合項目組,將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親歷者作為案例素材的供給者,使其深度參與案例開發。海油黨校作為案例開發的保障者,提供案例開發輔導資源,制定案例開發項目計劃,推動案例開發各項計劃落實落地。
在這過程中,海油黨校打造經驗萃取工作坊,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親歷者的協作下,通過定主題、挖素材、編內容三個重要環節,對五個場景案例核心內容進行提煉,確保經驗可復制、問題可思考、價值可推廣。
一是定主題,確保開發不偏航。經過現場踩點及大量文獻調研,按照“主題價值高、典型有深度、覆蓋受眾廣”的定題原則,對有關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政策進行系統梳理,海油黨校確定了五個教學點的主題,指明了案例開發方向。
二是挖素材,兩頭協同并進。圍繞各教學點主題主線,海油黨校從專家深度訪談和團隊經驗萃取兩方面入手,還原事件本身,提煉轉型經驗、挖掘推廣價值。在專家深度訪談中,注重收集智能化轉型對組織形態、決策體系、生產工藝流程等方面產生顛覆性影響的內容,為廣泛采集教學點親歷者的想法和智慧做好充分準備。在團隊經驗萃取中,經驗萃取工作坊是案例開發的重要環節。在引導師的指引下,親歷者從教學點建設時間軸、情緒值兩個維度勾勒歷史曲線、回顧重要事件。同時,引導師通過諸多問題,由表及里,漸進式挖掘重要事件的背后原因,直至經驗價值被萃取顯現。
三是編內容,用戶思維巧切入。在整個案例編輯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在于轉換視角——以用戶思維構建案例文本。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要以用戶視角找到適合案例的切入點,故事發展脈絡描繪清晰、細節豐富有代入感、懸念設計有吸引力、重要線索設置恰當;另一方面,充分考慮用戶閱讀體驗,以迂回、層次遞進的章節形式呈現故事,而且每個章節都設計相應的思考題,留給學員充足的思考空間。
遵循成人學習規律,打造多元化教學內容。海油黨校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堂到現場,構建起了“1+1+5”的多元化教學內容體系:即提煉“1”個專業化教學指引,系統梳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智能制造的重要講話精神,了梳理智能制造發展沿革及國家智能制造重要文件,匯編《智能制造政策指引》讀本,供學員學習,提升學員理論高度;打造“1”門《人機共智智創未來》精品課,從“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海油實踐”“轉型思考”四個視角,為學員做好相關案例教學歷史背景及理論知識的輸入和鋪墊;設置“5”個沉浸式現場課堂,打造“數字化展廳”“指揮中心”“智能倉儲”“預制車間”“技能大師工作室”五個現場教學點,充分發揮“現場課堂”的育人作用,讓員工浸潤其中,增強學習互動性和體驗感。
按照“多層次、模塊化”原則,靈活設計教學內容,匹配不同干部人才隊伍需要。一是賦予新員工新使命。針對剛入職的員工迫切需要融入新團隊、新環境的情況,“數字化展廳”“智能倉儲”等感知度較高的場景為他們提供了較好的“窗口”。學員通過場景帶入可以了解企業智能制造基地的發展歷程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增強使命感和歸屬感。二是賦予一線技能人員新定位。身處生產一線的技能人員需要熟悉生產設備裝置原理,特別是在智能化設備升級后,更要重新定位個人與設備之間的協同關系。“技能大師工作室”可以在探索人機協同新模式方面為他們提供平臺,幫助他們了解智能化生產模式下的技能工人成長路徑,提升他們在智能化時代下的價值感和獲得感。三是開拓技術人才新思維。技術人才深耕專業領域,以攻堅克難為己任。海油黨校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業務場景“結構化預置車間”“智能倉儲”為重要教學點,幫助他們強化科技自立自強意識,建立集成性、完整性思維模式,提高對智能制造的系統性、可持續性、計劃穿透性及數據鏈完整性的認識,提升突破技術壁壘、攻關“卡脖子”技術的能力。四是構建管理者大格局。中層管理者作為組織的“腰部力量”,要統籌四方、協調上下。在現場教學場景設計上,海油黨校以數字化轉型管理“指揮中心”作為教學點,引導他們圍繞“智能制造企業與傳統制造企業在管理要素及對管理者能力要求方面的異同”開展實踐學習,幫助他們在現場案例教學過程中領略技術前沿知識、提升視野格局和問題解決能力。
案例教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學員為中心。傳統單一式的案例教學,很難幫助學員系統地拓寬知識體系。因此要根據學員群體特征,圍繞主題,采用多元靈活的教學形式,滿足學員的直觀感受、理論學習、實踐鍛煉等多方面需要。一是針對新員工這類知識成熟度和崗位成熟度都較低的群體,在教學設計方面主要側重過程體驗。在現場參觀環節,海油黨校會通過小組比拼、闖關解鎖、角色扮演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二是活動對新任中層干部,這類在原工作領域經驗豐富、業績優秀的業務專家,他們在新工作領域工作時間短、經驗少、知識成熟度較高、崗位成熟度較低的學員。海油黨校在“海油工程智能制造基地現場案例教學”設計中,組合運用課堂面授、現場體驗、頭腦風暴、團隊共創等教學形式,幫助他們快速適應新的工作內容,同時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講師隊伍建設是培育師資隊伍的核心任務,也是教育培訓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海油黨校建立完善的講師培養、評價和認證機制,選拔優秀人才加入講師隊伍,搭建黨校系統初級、中級、高級、專家四個層級內訓師隊伍認證體系,分層分類針對性培養;建立健全職稱評定制度,為講師的職業發展提供保障;建立師資隊伍之間的合作機制,促進講師之間交流學習,推動講師合作和共同發展。
注重師資隊伍培養。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通過訓戰結合認證模式,引導講師對實際工作中的優秀實踐案例及時進行總結,激發講師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思維,更好服務于公司實際發展需要,從而有效提升特色課程開發能力和防范化解潛在意識形態風險能力;加大對講師教學技能的培養,不斷豐富講師知識結構,以更好地適應做好案例教學對教師理論知識和學術水準的要求;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培訓對象的特點,及時更新適配案例。
完善師資隊伍激勵機制。建立健全講師激勵機制,加大案例教學激勵力度,在教學評優、“三好”大賽評先等方面向案例教學課程適當傾斜,把案例開發納入優秀評選加分項目,給予案例開發人員特殊業績積分,不斷激發講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講師的教學熱情和責任感。同時,學校在案例開發、案例制作、案例購買等方面提供配套的制度與經費支持,為開展案例教學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