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家
重視調查研究,善于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謀劃工作、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這進一步賦予調查研究以時代意義。2023 年3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發(fā)出了新時代大力加強調查研究工作的動員令。尤其是對于企業(yè)黨務工作者來說,調查研究作為一種重要的工作方式,是全面把握企業(yè)改革發(fā)展、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實際情況的前提和基礎,是服務企業(yè)中心工作、服務領導決策、指導基層實戰(zhàn)的有效途徑,廣大企業(yè)黨務工作者必須要用好用實調查研究這個黨的重要法寶,提高調研工作質量,站在更高的維度總結工作經驗、明晰問題癥結、勾勒發(fā)展輪廓、導引前進方向,為推動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作貢獻。
調查研究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面對和處理各領域各方面的難題,這對調研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yè)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群眾思想的多元性越來越突出,這就迫切需要調研人員錘煉內功、提升素質,夯實基礎。
要以高素質實現高水平研究。一是要懂政策,要有較強的理論造詣,要善于在調查研究中發(fā)現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只有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熟悉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才能確保調查研究的方向性、準確性、時效性。二是要懂研究,要善于通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和運行規(guī)律。衡量調研工作貢獻的大小不是看寫了多少調研文章,而是要看調查研究能否解決實際問題,看調查研究成果能否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三是要懂寫作,在撰寫調研報告時要特別注意實效性和有用性,不能為了寫報告而寫報告,杜絕復制粘貼、胡拼亂湊,避免把調研對象提供的文字材料簡單加工使用。
要以高境界開展高標準調研。一是要樹立求真精神,在調研中,既需保持客觀冷靜的頭腦,不被世俗流行和主觀臆斷所蔽,也需注重吸收不同意見、不同觀點,對似是而非的東西求證核實,這樣才能真正弄清事實、明白真相、找到本質。二是要樹立創(chuàng)新精神,要解放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用包容的胸懷去發(fā)掘基層的新創(chuàng)造、新做法、新經驗,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研究深層次共性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和創(chuàng)新性舉措。三是要樹立吃苦精神。調研工作是對一個人意志品質的考驗,尤其是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熬更守夜、冥思苦想,從這一點上看,沒有奉獻精神和吃苦精神是搞不好的。
要以高付出收獲高質量成果。一是要緊扣中心,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在領導關心、群眾關注的重大問題上開展研究、解決問題、拿出成果、體現價值;二是要深入群眾,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深入基層,聽取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汲取智慧,切實達到聽實話、察實情、獲真知、收實效的目的。三是要融入實踐,只有深入現場、設身處地,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靈性,才能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思路及辦法,并通過實踐來檢驗其可行性。
調研工作要在“深”和“實”上發(fā)力,要提前策劃、選優(yōu)方法、縝密思考,要明確主攻方向、列出調查清單,將主要精力聚焦在問題上,真正把情況摸清、問題查實、癥結找準,這樣才能為科學施策提供依據、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提前策劃,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調研不能拍腦門,不能心血來潮說走就走,決不能讓調研成了“被調研”。只有把計劃謀在前,弄清為什么調研、怎樣調研,調研才能有的放矢、有序推進。因此,調研前要科學制定方案,明確調研的目的任務、重點內容、調研地點、調研對象、方法步驟,讓調研對象明白干什么,并提前做好相應準備,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想要的東西。調研前和調研過程中也可以提前列出調研報告提綱,以便更有效地搜集有用的信息資料。
選優(yōu)方法,做到“胸中有術”察實情。提高調研的效率需要選擇正確的調研方法。常用的調研方法有座談調查、走訪調查、問卷調查、統(tǒng)計調查等。隨著現代信息化的發(fā)展,出現了網絡調查等新方法,其優(yōu)點是能夠全面、可靠、快捷地獲取信息數據,使調查研究內容更具支撐性和說服力。在具體調研中,應根據調研目的、內容、對象等實情,擇優(yōu)、綜合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多層次、多渠道開展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深化對相關問題的研究討論,以提高調研質效。
縝密思考,做到“腦中有書”取真經。調查研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深入思考問題的過程。要將思考貫穿于調研課題選擇、方案制定、實地走訪、論證分析、報告撰寫等全過程,利用所學的科學方法,不斷把零散的、感性的、粗淺的認識系統(tǒng)化、理論化、深刻化。要對未解決、沒弄懂、新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反復調研和思考,力求找準事物的關聯點、問題的突破點、矛盾的化解點,對癥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要堅持源于實踐和歸于實踐,對于一些研究思考的問題及時向干部職工請教,確保研究成果經得起實踐檢驗。
調研工作成功與否,最終要靠調研成果來反映和體現,因此必須要下大力氣做好做優(yōu)做精調研成果。在此基礎上,要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推廣調研成果,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并推動調研成果“遍地開花”“四處結果”。
做到透徹研究。調查獲取的素材不能簡單堆砌、直接使用,而是要進行深入“研究”。所謂“研究”,就是要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綜合,并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內在規(guī)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正確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必須從大局著手,瞄準現實中的突出問題,堅持“小中見大”“點面結合”,精研、深思、細悟,揭示規(guī)律、把握本質,提出有質量、有見地、有價值的對策和建議。
寫好調研報告。作為調查研究的成果,調研報告必須要實事求是,所形成的結果必須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是準確的而不是含糊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不然再華麗的數據、再動人的語言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甚至會對領導決策造成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調研報告的表意要直接,一針見血、直抒來意,充分表明寫稿者的立場觀點;語言要簡實,惜字如金、不說廢話,用最少的文字準確表達,盡量平實達意。一篇調研佳作不可能一筆而成,總是在認真推敲、精心打磨、反復修改之后,才會字字珠璣、鏗鏘有力。
推動成果轉化。一切研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運用。調研成果的推廣、轉化是整個調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調研成果體現價值的重要階段。調查研究是為了回答并解決現實問題,所以必須講究時間效果,要堅決克服為調研而調研、把“白紙變成廢紙”就算完成任務的現象發(fā)生。要及時運用多種渠道和形式轉化調研成果,例如可以通過納入領導講話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形成政策性文件指導開展工作。抓住了時機,調研成果就可以發(fā)揮重大作用、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
用好用實調查研究這個黨的重要法寶,企業(yè)黨務工作者必須錘煉內功、周密部署、打造精品。當前,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時,企業(yè)黨務工作者必須走在前、作表率,自覺將調查研究工作同企業(yè)中心工作和戰(zhàn)略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運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guī)律,努力以高質量調查研究推動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