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 然 何 軍 張祿軒
20世紀80年代前后,我國的一些學者和企業家開始了對企業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掀起了引進外資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熱潮,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實踐。許多企業陸續開展了理念提煉、形象識別、標識設計等工作,企業文化建設紅極一時。但實際上,不少企業的企業文化在被吸收和執行過程中或多或少產生了“形變”,一些企業的企業文化幾乎成為了宣傳冊、口號、活動的代名詞,這導致了此類企業文化“有形無神”。本文認為,企業文化建設應著眼于員工這一主要受眾,通過提升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力,確保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企業愿景、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簡言之,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全體員工在長期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及行為規范。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培養價值觀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企業文化逐步同化員工固有文化的過程。
員工是企業的生產力,是生產經營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也是企業文化傳播的對象。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程度將直接反映在其生產效率上,從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企業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每名員工在入職企業時或多或少地在思想上都帶有自身固有的文化觀念,這是由于個人經歷不同導致文化存在差異。這些文化差異或使員工難以盡快融入企業,或使員工執行力下降,或使員工生產工作效率低下,從而給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和損失。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只有讓文化擁有強大影響力,不斷影響、感染、同化員工,使其真正認同并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之中,才能夠與企業融為一體、與整個組織步調一致,才能起到激發員工士氣、激活員工動力、促進員工成長的作用。
一是社會文化多元化對企業文化造成沖擊。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亞文化,是社會文化滲透的產物,是社會文化的具體體現,二者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往往有什么樣的社會文化就產生什么樣的企業文化。當前,我國社會文化面臨多種元素沖擊,企業文化中彌漫著各種文化思潮。企業文化如果沒有強大的影響力,就不能成為主導員工的主流文化,其影響力將逐漸被弱化,從而導致企業員工在各種思潮中徘徊、迷茫、不知所從。
二是傳統文化受到質疑使企業文化根基受到沖擊。傳統企業文化普遍具有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而現代人更重視付出后是否能夠得到回報、得到什么樣的回報,選擇工作時對待遇和個人得失看得很重。隨著企業新老員工的交替,企業中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減弱。
一是企業文化建設不夠深入。許多企業的文化建設過于注重形象工程,忽視了精神層面對員工的影響效果,從而導致企業文化成為一種“包裝”,文化理念“藏”在精美的手冊里,未能讓企業文化建設產生真正的效果。
二是企業文化理念成為冗長口號。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價值觀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很多企業的員工不知道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現象仍屢見不鮮。面對企業文化中各種理念口號,員工只能死記硬背、無法入腦入心,更談不上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
三是企業文化建設方式方法匱乏。許多企業往往會通過會議或一些零散的活動宣傳貫徹企業文化理念,但這遠遠不夠,還需要創新拓展傳播方法和路徑,真正把企業文化上升到精神層面,切實提升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力,真正讓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知和接受是一個長期并需要持續堅持的過程,提升企業文化影響力不僅需要營造氛圍并反復宣傳,還要輔以一定的管理方法,才能確保企業文化影響力提升效果最大化。
企業可通過報紙、網絡、電視等傳播媒介,對內、對外傳播企業文化。在對內傳播中,企業要充分利用好內部報紙雜志、互聯網及局域網、展板等形式,大力傳播企業文化理念,努力營造文化氛圍,使員工在耳濡目染中逐步熟悉并認同企業文化理念;要積極開展各類活動,讓員工在企業文化活動中感受企業的文化氛圍、融入企業的文化理念。在對外傳播中,要強化企業形象宣傳和產品品牌宣傳,提升企業及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社會認知度,以此增強員工的自豪感、榮譽感,以此促進員工自覺融入企業發展。
廣義的企業文化包含物質層面、行為層面、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其中精神層面包括企業精神、企業哲學、企業道德、企業價值觀等內容,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精神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是企業文化的靈魂所在。只有抓住精神文化建設這一核心,才能有效地將企業精神轉化為員工的共同意志,才能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向心力,從而提高員工的士氣和工作效率。
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其最本質的內容就是強調人的理想、道德、價值觀、行為規范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強調在企業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注重用精神凝聚人、用機制激勵人、用環境陶冶人。因此,企業在提煉企業文化理念的過程中,要通過下發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開展各層級訪談等形式,廣泛征集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企業文化理念才具有群眾基礎,才能讓員工發自內心地認同并踐行。
走動式管理是一種情感管理、一種現場管理、一種領導藝術,是獲得更豐富、更直接信息,及時了解員工動態的一種策略。實施走動式管理,一方面是讓企業文化管理人員深入基層,檢查企業文化建設的推進情況及效果,了解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收集員工對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向上級反饋;另一方面是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點對點”“面對面”地向單位、向員工宣講企業文化理念,推動企業文化在基層落實落地見效。
一方面,針對工作對象特點及個體需求,可有效借鑒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傳播企業文化過程中細心洞察員工的立場、觀點和態度,注重有針對性地宣傳企業文化理念,講案例、擺事實,在反復的宣傳過程中使員工逐步認同企業文化理念,真正達到內化于心的效果。另一方面,針對企業的一些特殊事件,可創新采取非常規的措施推動企業文化落地。如:海爾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就是企業準確把握時機、采取非常規方法變危機為良機,讓企業“敬業報國,追求卓越”“高標準,精細化,零缺陷”“海爾真誠到永遠”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適時開出“猛藥”,為企業文化建設有效推進注入一劑“強心針”,或許會收到異乎尋常的效果。
一個優秀的企業必須有優秀的企業文化, 具有能夠使全體員工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員工只有在優秀的企業文化影響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才能真正認同企業文化、融入企業文化、共建企業文化,才能增強歸屬感和使命感、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高昂的斗志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