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大毛
國有企業在社會發展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是企業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需要。在新時代環境下,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面臨著較多難題,致使建設工作質量無法達到預期,甚至危害到人民群眾和國家的利益。在當前反腐倡廉的社會背景下,國有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及時發現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廉潔問題,營造和諧、健康的工作氛圍。基于此,本文對加強國企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工作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以作參考。
明確黨委主體監督責任。加強生產經營活動監督力度。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著諸多“廉潔隱患”,企業紀檢部門以往在監督工作中容易只抓“重點環節”,忽略了在日常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微腐敗”現象。企業黨委作為負責監督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角色,應當主動針對生產經營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做好生產部署和生產經營考察。既要監督管理好領導干部的履職盡責能力,也要定期對重點部門的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時發現腐敗線索,并以專題學習活動、內部各個宣傳平臺積極開展紀律宣傳,強化干部職工紀律規矩,增強干部職工紅線意識。
定期開展工作匯報。國有企業應當定期組織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工作報告,通過定期匯報的方式了解企業內部監督工作開展情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合適的解決策略,持續對國企監督工作進行優化。企業黨委是負責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要將上級黨組織所提出的工作要求傳達給企業領導干部以及各級管理人員,使其把政策理論和崗位實踐進行有機融合。企業黨委應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戰略要求,制定與之相匹配的監督工作計劃,面對重要問題或者重大事件時堅持親力親為,建立定期匯報制度,提升責任意識,發揮主體作用,杜絕腐敗現象出現。
建立全面的黨風廉政建設監督機制。現階段,在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機制的基礎上,更要重視讓各個監督主體都參與到監督工作中。國有企業監督工作涉及環節包括投資、決策、日常經營、職工管理等,監督范圍大、監督戰線長,由單一主體進行監督會容易導致監督工作出現漏洞。因此,應對企業內部的監督主體進行梳理,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監督隊伍,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企業監督涉及黨內監督、紀檢監察、審計監督、財務監督、督察督辦、安全監督等多個部門,充分發揮各類監督資源的優勢,形成全面監督體系。
建立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協同機制。國有企業可以將監督工作劃分為日常監督、重點監督、專項監督和年度監督四大類。其中既涉及到對企業內部部門職工的職責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又可擴展到對企業內重點人員、部門、崗位以及項目實施的監督,以及對企業內部重要決策的部署情況進行監督,根據監督結果,對企業年度績效進行考核。在企業黨委的統一領導和紀委組織的協調下,目標一致、信息互通的各項監督分工才能協調配合、有機融合。
拓展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內容。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工作的開展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從被監督者的紀律行為到生活作風,且監督實踐不局限于每天的8 小時。監督部門應當積極回應群眾以及職工上報的問題,重點對作風問題進行處理,讓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形成正確的工作作風意識。在重要節日,要利用專項監督檢查和部門協查的工作方式,解決存在的“四風”問題,及時對作風問題進行通報。在日常,通過定期組織民主生活會、“三會一課”等活動,讓領導干部自覺接受黨組織的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強化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
新時代環境下,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工作需要跳出傳統模式,重視構建“大監督”格局,形成全面化、全流程化監督機制。“大監督”格局的形成,有利于肅清不良風氣,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