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月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要大力培育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工匠人才是廣大企業技術職工的代表,是各行各業的領頭雁。全面推進新時代人才強企戰略,各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工匠人才。健全并完善適合企業發展特點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既是企業當前之需,也是企業長遠之計。
工匠型人才,是一個具備扎實基本功、出色拿手活和獨特創造力的勞動者群體,是實體企業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企業應完善工匠精神培育體系建設,激勵更多工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提高工匠禮遇。企業應推動并聯合各級政府出臺優待政策,從安家落戶、住房、繼續教育、看病就醫以及子女入學、人才激勵等方面向工匠型人才傾斜,從政策制度上解決工匠型人才的現實訴求。
拓寬發展道路。創新人才激勵制度,打破技能型人才受學歷、年齡、身份等條件的限制,探索工匠型人才掛職、兼職等政策,選拔優秀人才到機關事業單位掛職鍛煉,為工匠型人才從技術崗位成長為技術領導者創造必要條件,提升工匠型隊伍的社會影響力。
提升政治地位。適當提高工匠型人才在各級黨代會、“兩會”和群團組織的代表比例,注重培養和吸收工匠型隊伍中的優秀人才加入黨組織,豐富提升“模范工匠”評選的形式與層級,提高工匠的政治榮譽及待遇,增強工匠型隊伍認同感及歸屬感。
完善保障制度。用人單位除了要為工匠型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工資福利待遇保障外,還應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建立長效機制等,表彰激勵、幫助扶持、關心關愛具有突出貢獻的匠人,提升工匠的幸福感、獲得感、成就感。
高素質大師級的工匠人才,對一個行業的發展能起到引領作用。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制造業和服務業向中高端水平的深入發展,對勞動者素質和技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國家職業教育法明確指出,要持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這為各級黨委政府和用人單位培養“工匠型”人才提供了法律支撐。當前,國有企業正處于改革發展、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才能讓工匠型人才發揮特長,安心工作,潛心科研,專心創新。
領導帶頭抓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用人單位的黨政領導,要把弘揚工匠精神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常抓不懈,高度重視工匠隊伍建設,確保相關各項政策落地落實。要帶頭深入基層一線,深入了解工匠隊伍的訴求,幫助解決工匠人才工作生活問題、難題,自上而下形成重視工匠、愛護工匠的濃厚氛圍。要關心關愛工匠人才的成長進步,在獎勵扶持機制上、干部選拔任用上、為優秀工匠型人才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
問題導向重結果。要定期集中開展工匠政策制度落實的專項行動,排查出工匠反映強烈、難以落實的問題,因地制宜推進問題得到解決。尤其各級人社、財政、工會等部門,要針對職工職稱評聘、專項配套資金、獎勵扶持辦法、普法等重點領域,開展聯合執法、聯合調研、聯合督促解決等活動,為工匠政策落地落實掃清障礙。
落實長效監督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有條件的可組建工匠隊伍建設工作領導機構,確保工匠隊伍建設和工匠培養工作穩步有序推進。加強工會工作和工會人才隊伍建設,為工匠隊伍提供符合需求、溫馨的工會服務。加強監督監管,明確監督內容、監督方法及監督對象,通過內部監督、民主監督、媒體監督和群眾監督等多種形式,督促問題整改,確保工匠合法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