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德州 趙曼雯
剪紙是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勢,能夠體現勞動人民的審美觀和社會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山東省聊城市的剪紙具有悠久的歷史,已經形成區域文化獨特的表示,推動剪紙文化企業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聊城市剪紙文化的企業水平不足,不能有效挖掘剪紙文化資源并帶動經濟增長。因此,亟需發展區域剪紙文化資源,通過規模化企業生產,實現區域經濟與文化的同步發展。
1.能夠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聊城剪紙以當地的人物、傳說、山水和民俗活動等內容為題材,展現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及民俗風貌,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剪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的現代化使得剪紙傳承人員逐漸減少、剪紙技藝逐漸衰退,剪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威脅。剪紙文化企業發展能夠有效激活剪紙文化,實現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發展,使剪紙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
2.能夠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剪紙文化的企業發展能夠帶動傳媒、教育及旅游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對于培育新興行業、提升第三企業產值、調整三次企業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剪紙文化企業發展能夠促進就業率的提升,例如聊城市舉辦的剪紙文化培訓班免費向學院傳授剪紙技藝,已吸收數百名失業人員從事剪紙工作。剪紙文化企業發展符合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的發展理念,具有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有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能夠發展工匠精神和教育事業。文化發展和文化自信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目標和前進動力,剪紙作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開展國民教育最生動的教材,能夠推動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剪紙是一項精益求精的繁瑣工作,剪紙中蘊含著設計師及工匠不斷探索、精益求精、獨具匠心的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是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剪紙文化的企業發展能夠使工匠精神得到良好的詮釋和發展。
1.更加寬泛的題材和新穎的材料。聊城市剪紙文化經過多年的傳承和發展,使得剪紙的樣式風格不斷完善和創新。聊城民間剪紙按照其紋樣題材、制作方式和應用方式可以分為婚俗剪紙、祭祀剪紙、生活裝飾剪紙、繡樣剪紙四大類,經過歷代的剪紙藝人不斷傳承、改進和創新,在剪紙的內容和樣式上形成了聊城獨有的風格。聊城民間作品反應聊城當代民俗風情、地域特色、科技創新、城市建設、自然景觀等題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聊城地域文化和人們的精神面貌。以傳統剪紙元素結合創新設計手段來迎合當代新人審美的需求,讓傳統與潮流進行碰撞結合,突出新穎的同時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義,形成對剪紙文化的整體認知,激發人們對民間剪紙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2.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滿足消費者需求。剪紙圖案的素材可以是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和生產勞作的場景,亦可以是神話故事、民間諺語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剪紙圖案的表現形式逐漸變得多樣化,例如節日祝福、人物畫像、文化主題等內容的剪紙逐漸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隨著消費者需求多樣化水平的提升,定制剪紙也應運而生。無論何種表現形式的剪紙,剪紙的整體風格飽滿不失靈動,拙樸不失細致,隨手所剪的紋樣則形神兼備又小巧精致。剪紙藝人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熱愛,將各種素材組合構成,看似隨意簡單,卻合情合理,蘊含吉祥寓意和生活情趣。剪紙采用平面構圖方式,將各種場景一一展現,或整體相連,或是拼貼組合,自成意趣。
3.現有多個企業并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聊城市剪紙行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成立有聊城市剪紙協會和連城市剪紙學會,有華藝手工藝品加工部、韓氏龍文剪紙工作室、富緣剪紙藝術社、東潤工藝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集剪紙創意、加工、推廣等工作為一體的企業體系,為聊城市剪紙文化發展奠定了一定的企業基礎和物質基礎。2021年11月,聊城剪紙入選山東省非物質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這標志著聊城剪紙具有一定的社會認可性和市場推廣性,為提升聊城剪紙的品牌效應和品牌優勢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1.剪紙企業數量和規模不足。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聊城市剪紙文化企業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企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雖然近年來聊城市剪紙文化企業的數量逐年提升,但是仍然處于較低水平,生產規模仍然較小,剪紙企業的科技化水平不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仍然較低,并且不能發揮對相關企業的帶動水平。從總體上看,聊城市剪紙文化企業在運作模式、企業規模、經濟效益和經營水平等方面與其他企業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剪紙文化企業發展格局有待進一步深化。剪紙企業目前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剪紙大多由閑暇居民居家加工而成,勞動者具有明顯的分散型特點,難以發揮規?;a和集中化管理的效果。由于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加之沒有相關培訓,因此剪紙仍然以簡單加工為主,剪紙的技術水平較低,這也導致了剪紙的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處于較低水平。雖然聊城市的剪紙企業不斷增加,但是個體經營和手工作坊居多,生產手段、管理模式、營銷策略和經營理念嚴重欠缺,經營者不能根據市場行情對產品和服務做出調整,提升剪紙的企業水平存在一定難度。
2.剪紙文化的企業意識不強。長期以來,由于剪紙文化和企業發展沒有得到重視,導致聊城市剪紙文化資源未得到有效開發,剪紙文化沒有得到有效傳承和擴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提升,鄉村文化、科學教育等方面的文化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剪紙文化一直被置于邊緣境地而未得到深入開發和挖掘,剪紙文化企業背后的經濟效益難以得到發揮。由于剪紙是一項集細心、耐心和傳統技藝為一身的工作,很多年輕人往往追求“短平快”的工作方式而不愿意學習剪紙藝術,導致剪紙藝術不能得到傳承。政府相關部門和居民對文化建設的內涵和意義認識不足,往往由于片面追求直接經濟利益而導致剪紙這種文化資源不能得到傳承和保護。聊城剪紙的市場知名度低,剪紙文化品牌建設水平不足,剪紙外銷能力有限,加之當地剪紙消費能力較弱,使得剪紙文化企業發展長期處于滯后水平。聊城市的大型剪紙企業數量少,剪紙產品缺乏品牌建設和宣傳,剪紙缺少新穎的文化創意,剪紙文化推介活動經驗不足,最終導致剪紙文化企業水平提升緩慢。
3.剪紙文化企業投資較少。聊城民間的剪紙藝術一般以家庭作坊為主,在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制約,剪紙文化市場化運作水平嚴重不足。民間剪紙工作坊雖然能夠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但是想要得到大量的發展資源仍然比較困難。聊城剪紙由于生產環境的限制和剪紙銷路不暢,使得聊城民間剪紙局限于局部小規模的自我企業的模式經營,大多數都是自營自銷,資金的來源基本上都是剪紙生產性資金。政府在文化企業方面的投入和資金支持力度較小,在剪紙文化企業方面的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剪紙家庭作坊使用自有資金進行企業發展非常困難。聊城市剪紙文化企業還處于較小的規模,在發展過程中難以通過投融資活動獲取資金支持。剪紙文化企業的資金大多來源于企業的自有資金和政府補貼,由于企業的財務數據、財務制度、財務報告還不完善,難以在金融市場開展投融資活動。此外,剪紙文化企業的投融資觀念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聊城市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加大了對剪紙文化企業的總是程度,但是對剪紙文化企業政策還未完全落地,加之對剪紙文化企業的管理立足不足,導致剪紙文化發展缺乏后勁。
4.剪紙文化企業專業人才欠缺。剪紙文化企業發展需要具有經營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但由于剪紙文化企業的規模優先、效益交叉,專業管理人才匱乏一直是剪紙文化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題。從當前的現狀來看,聊城市剪紙文化企業專業化的管理人員數量少、水平低、隊伍小,并且呈現出老齡化趨勢,對剪紙文化企業發展造成較大阻礙。聊城市對剪紙文化企業發展過程中專業型人才的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還不完善,剪紙文化企業的發展仍然處于前期的模仿階段,剪紙文化產品的創新能力和科技含量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一些掌握剪紙技藝的老藝術家開辦了剪紙文化公司和工作室,開展了一些列培訓、生產、銷售等市場化活動,但是剪紙公司和從業人員的數量仍然不能達到企業發展的要求。聊城市現有剪紙公司的規模、資金及從業人員數量和市場占有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生產、銷售、管理、宣傳等方面的專業型人才數量短缺,不利于剪紙文化企業的發展。掌握剪紙技藝的年輕藝人難以被吸引到該行業,因此培養和吸引剪紙文化企業的接班人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項問題。
1.擴大剪紙文化的企業規模。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深刻認識剪紙文化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中的作用,及時對剪紙文化企業的發展進行規劃,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的聯動機制,促進剪紙文化企業的快速發展。政府及相關部門可設立剪紙文化企業發展基金,對符合要求的剪紙文化企業和剪紙文化產品進行扶持,充分發揮政府對文化企業的引導作用,通過市場驅動和政府推動相結合促進剪紙文化企業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剪紙文化推介搭建良好平臺,進一步強化剪紙文化品牌、培養剪紙文化消費意識、改善剪紙文化消費環境,使剪紙文化產品的消費熱點和消費領域逐漸被激發和拓展。聊城市剪紙文化協會和剪紙文化學會應當與國內外相關行業建立廣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聊城市剪紙文化企業的國模,逐漸打破文化、社會、政策、經濟等方面的限制,增加剪紙文化企業的數量、擴大剪紙文化企業的規模,通過建立經濟合作社等途徑實現資源整合,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突出剪紙文化產品的特色,使剪紙文化產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和需求,逐步擴大剪紙文化企業的規模和效益,打造聊城剪紙文化特色品牌。
2.提升剪紙文化的品牌效應。在當前文化消費水平相對落后的時期,宣傳部門和市場部門應當有意識地引領剪紙文化消費,轉變傳統的消費關鍵,培養剪紙文化受眾,并不斷培育廣大居民的文化消費意識和文化消費習慣,通過剪紙文化消費比重的不斷提升實現文化市場的繁榮,提升廣大居民的文化和精神品味。通過廣泛宣傳,使得全體居民逐漸培養成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形成居民爭相購買剪紙文化產品的良好氛圍。剪紙文化企業可以同國內外知名文化公司進行合作,帶動剪紙文化企業的企業運作和發展,發揮企業運作帶來的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聊城剪紙文化企業應當制定科學的品牌發展計劃,既要重視品牌的質量又要生產區別于競爭對手的產品,始終堅持品牌化、高端化、差異化、精品化、市場化運作。聊城剪紙文化企業建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就應當結合聊城的企業市場和文化創意元素,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特色。剪紙文化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剪紙文化企業應當在提升產品創意的基礎上積極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加快民間工藝、民俗文化同現在信息技術手段的結合,同時加快實現剪紙文化企業與旅游業、工藝品等行業的聯動發展,逐步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旅企業。
3.提高對剪紙文化企業投資。聊城剪紙文化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支持,而政府的支持資金應當為剪紙文化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提取部分財政資金加大對剪紙文化企業的投入,同時還應當采用其他手段吸引社會資金的加入。政府應當簡化對剪紙文化企業的審批手續,使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剪紙文化企業過程中,通過拓展投資主題、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等途徑解決資金不足的局面。剪紙文化企業應當以自籌資金和信貸資金為資金來源主體,逐步擴大剪紙文化企業的規模。企業應當聯合其他部門積極創辦文化推介活動,并爭取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金融機構應當加大對剪紙文化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通過創新貸款方式和風險分擔機制,為剪紙文化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剪紙協會和剪紙學會應當充分發揮作用,對剪紙文化企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和指導,建立剪紙文化產品與市場之間的橋梁,同時發揮對企業的評估和監管職能,促進剪紙文化企業發展及投融資活動的順利進行。政府應當降低其他資金進入剪紙文化企業的限制水平,鼓勵剪紙文化企業吸引外資和民營資本的投入,使企業在吸引外資的同時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使更多的新技術和新材料應用于剪紙產品的制作過程,為剪紙行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4.優化剪紙企業的人才隊伍。聊城市應當遵循靠事業留人、靠感情留人、靠待遇留人的原則,大力引進高層次的策劃、管理、經營人才到剪紙文化行業工作,在用人觀念上突破身份、學歷、級別等限制,發掘文化企事業和剪紙行業的優秀人才。地方高等院校要根據文化企業發展需求增加文化企業相關專業設置,加強文化企業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利用聊城大學的人才資源、研究資源、和學術資源,吸引更多相關領域的優秀學者參與到剪紙文化的傳承發展、開發保護、實踐應用等領域的探索與研究中。為了全面提高剪紙文化企業人才素質,行業協會和學會可舉辦培訓班、傳統文化交流報告會,對文化企業的從業人員包括行政和相關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加快知識更新的腳步,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決策水平和業務水平。聊城市應當加快培育文化企業人才市場,始終遵循文化發展規律,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創造文化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發展人才中介機構并發揮其在活躍文化市場、加快文化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聊城民間剪紙藝術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發展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是需要我們保護、傳承和弘揚的瑰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給聊城的剪紙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機遇與契機,通過對聊城民間剪紙文化企業發展模式的綜合研究,不僅對保護與發展聊城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而且對帶動經濟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聊城剪紙企業應當通過優化人才隊伍、增加企業投資、提升品牌效應等途徑,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