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 宋琳琳


摘要:近年來,東盟與中國經貿合作水平不斷攀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以來,東盟對華貿易總量繼續快速上升,連續第三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同時,東盟各國對華貿易結構不斷優化、特色鮮明、各具優勢,泛亞鐵路網建設也正逐漸推進。東盟各國的經貿便利化措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面對當前中國—東盟經貿合作中一些現實問題和挑戰,應加速以制度型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提檔升級,加速以通關便利化引領中國—東盟貿易合作升級。
關鍵詞:RCEP; 中國—東盟自貿協定; 經貿便利化
[中圖分類號] F752;F744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1003-2479(2023)03-091-08
Implementation of RCEP and Optimiza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and Paths for ASEAN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Trade Facilitation with China
Sun Ce, Song Linli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ASEAN and China has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RCEP), the total trade volume between ASEAN and China has continued to rise rapidly, becoming Chin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for the third consecutive year. At the same time, ASEAN countries are continuously optimizing their trade structure with China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n Asian Railway Network is also gradually advancing. The economic and trade facilitation measures of ASEAN countries have brought tangible benefits. In the face of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urrent China-ASE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high-level opening-up through institutional opening up, expedite the upgrading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3.0, and speed up the upgrading of China-ASEAN trade cooperation through customs clearance facilitation.
Keywords: RCEP; 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 economic and trade facilitation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簡稱RCEP)由東盟國家發起,通過長達8年、30多輪的艱苦談判,RCEP各成員國在2020年11月正式簽署協定。2022年1月以來,隨著這一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啟動實施,東盟各國不斷提升對華經貿便利化水平,取得豐碩成果。
一、階段成效:東盟各國對華經貿合作快速提升
伴隨著RCEP在各簽署國相繼落地,東盟國家對華經貿合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并呈現以下特點。
(一)東盟對華貿易額持續增長并穩居首位
2012年,RCEP的藍圖剛剛開始勾畫,中國與東盟貿易額也首次突破4000億美元。2019年,東盟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1。2020年,依靠6846億美元的雙邊外貿額,東盟超過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貨物貿易伙伴2。2021年,得益于消費和貿易領域強勁復蘇增長,東盟28.1%的對華貿易增速和8782億美元的貿易額再次引發高度關注3。2022年,得益于RCEP的生效實施,東盟對華貿易總量繼續上升,中國也連續14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據統計,2022年,東盟對華貿易總額達9753.4億美元。其中,自華進口5672.9億美元,同比增長17.7%;對華出口4080.5億美元,同比增長3.3%4。2022年,東盟對華貿易超千億美元的國家由RCEP實施前的4個增至5個,分別為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新增),馬來西亞對華貿易也越過2000億美元門檻。東盟國家中,對華貿易順差國家有4個,馬來西亞為各國最高,超過160億美元,但有7個國家的增長率低于2021年(表1)5。
(二)東盟各國對華貿易結構逐步優化且各展優長
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對外貿易基礎不同,輸出的產品各具優勢。RCEP實施1年來,各國對華貿易結構呈逐步優化態勢。對華貿易額較高的東盟國家,高附加值的工業、電子產品、能源、礦石加工產品等占較大比重。例如,對華貿易額穩居第一的越南,其對華出口產品中,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占比不斷提高;馬來西亞的出口產品中,芯片封裝、精煉石油、棕櫚油等排在前列;印度尼西亞的優勢產品是棕櫚油、煤炭、鋼鐵等;泰國的電腦、汽車配件、農產品、黃金珠寶等在華銷售日增;新加坡出口產品中,石油產品、化學品、消費品等一直占比較高。而對華貿易額相對較低的國家則以輕工業和農產品為主。以柬埔寨為例,其對華出口產品大多是服裝、小電器、皮革制品、農產品等。
(三)從中老鐵路到泛亞鐵路推動對物流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2022年,剛剛開通1年的中老鐵路運載了超過850萬人次旅客和1100萬噸貨物,讓東盟國家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和前所未有的機遇。2022年7月,泰國與老撾鐵路系統在萬象實現互聯互通的同時,馬來西亞鐵道公司宣布跨越馬泰老3國的“東盟特快”貨運列車年內將投入運營1。貨物抵達老撾后,可借助中老鐵路直達中國昆明、成都,進而促成與中歐班列并網。當前,中越泰線路(東線)和中緬泰線路(西線)都在設計推動中,中國昆明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中線)計劃也具備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互聯互通水平的提升,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物流保障。
二、具體舉措:東盟各國對華經貿合作便利化措施
RCEP各締約方尋求建立清晰且互利的規則,以便利貿易和投資,參與區域和全球供應鏈2。以海關環節為例,前提是確保各簽署國發布的法律法規具備良好的適用性、一致性和透明度;便利貿易,實現貨物快速通關是首要目的;促進成員國海關合作,打造區域和全球供應鏈是長期目標3。東盟各國實施的經貿便利化措施,給各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和機遇,以下根據2022年東盟各國對華貿易額排名加以分析。
(一)越南依托重點城市打造區域物流和出口服務中心
在商業發達的胡志明市,政府集中向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發力,重點投資發展8個主要物流中心,加速開發吉萊、協福等若干港口群,以使該市加快發展成為區域物流和出口服務中心。2022年10月,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訪問中國,與中方簽署了13個合作文件,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盡快完成老街—河內—海防標準軌鐵路規劃評審,擴大越南優質特色產品在華銷售,推動兩國更多優質農食產品互供出口”。同時,越南一些省份主動加大進出口貨物管理、監管、通關等方面數字化轉型力度。越南海關總局也適時推出以行政審批數字化為代表的多項配套措施,努力暢通貨物貿易通道1;還專門召開越南海關為便利貨物貿易和物流行業發展論壇(2022年),征求外貿企業意見。
(二)馬來西亞聚焦國內路網建設和跨境鐵路連通工作
隨著RCEP正式生效,根據馬來西亞貿工部預測該國或將成為協定中受益最大的東盟國家2。“第12個馬來西亞計劃”(2021—2025年)將政府工作聚焦在基礎設施聯通方面。一是不斷強化機場、港口、工業區和主要城市公路、鐵路網連接。二是優先支持欠發達地區公路、鐵路建設,包括KBKK高速公路、西海岸高速公路、中樞大道、GJB電氣雙軌和東海岸鐵路等3。2022年8月,跨越馬來西亞、泰國和老撾的貨運列車“東盟特快”順利試跑。正式通車后,三國貨物可以通過中老鐵路運抵中國昆明、重慶和成都等西南樞紐城市。馬來西亞貿工部官員在一場官方論壇上表示,馬中兩國企業可以探索深化在電子電氣、汽車工業、航空工業、可再生能源等戰略領域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機制,同時,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教育科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領域釋放合作潛能”4。
(三)印度尼西亞開放重點行業外資持股限制
印度尼西亞政府在《2020—2024年國家中期發展計劃》中,計劃在5年間投入3592億美元,實現高速路網通達全國小型工業區、經濟特區、旅游區、農業區和漁業區等,促進當地經濟增長5。2021年 3月,印度尼西亞進一步提出,將“負面投資清單”替換為“新投資清單”,列出245個優先行業,取消了一些重要行業對外資的限制。比如,批發經銷領域和電信行業曾有67%的外資持股限制,但“新投資清單”刪除了該限制。當前,印度尼西亞和中國深化高質量共建“全球海洋支點”和“一帶一路”的成功合作,全面體現在雅萬高鐵項目的順利推進上。2022年11月,隨著高鐵區間試運行圓滿成功,中國高鐵首次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下一步,打造“區域綜合經濟走廊”和“兩國雙園”成為雙方合作重中之重。
(四)泰國加速推動“東部經濟走廊建設”
傳統上,泰國對華農產品出口穩居東盟國家第一行列,但隨著鄰國出口水果紛紛實現規模化種植,泰國的優勢正被削弱6。RCEP生效實施后,泰國加速推動東部經濟走廊建設7。在橫跨北柳、春武里和羅勇3府的經濟帶上,通過系列激勵措施吸引外來投資:來此投資企業享有5~10年不等免稅期,部分免除機械進口關稅,免征生產、研發原材料進口關稅,專家減免部分個人所得稅。通過上述舉措,泰國優化了東部沿海工業區布局,促進域內產業鏈結合,不但強化了泰國傳統優勢的汽車制造、智能電子、生物科技、食品深加工等領域,而且為自動化機器人、航空物流、生化能源、數字產業等重點行業發展提供動力8。
(五)新加坡對華投資保持高水平,打造不同合作樣板
作為東南亞地區的發達經濟體,新加坡正在建立完備的貿易網絡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實現多部門為企業提供高效“一站式”服務的電子政務模式1。自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連續9年成為新加坡最大貿易伙伴;2022年,新中貿易額更是增長22.8%2。同時,新加坡也連續9年成為中國最大投資來源,并在不同區域施策: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位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聚焦綠色發展、數字經濟,并利用中新蘇州工業園區聯合協調理事會、中新合作服務貿易創新論壇等機制、平臺簽訂了系列協議;坐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區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是全球首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合力打造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強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的樣板;作為參與西部大開發的代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將城市金融服務、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術作為重點合作領域。在中國境內推進的中國與新加坡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樹立了優秀樣板。
(六)菲律賓頂層設計開創菲中合作新的“黃金時代”
2023年2月23日,菲律賓參議院正式批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核準書,成為15個RCEP成員國中最后一個完成國內法律程序的國家。根據菲律賓發展研究院預測,批準RCEP將使菲律賓出口增長10.47%,帶動GDP增長2.02%3。截至2022年,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菲律賓第一大貿易伙伴。2023年年初,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率團訪華,與中方在基礎設施、金融、農漁業等領域簽署了14個合作協定,被雙方媒體稱為“開創中菲關系新的‘黃金時代”。在中菲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海關與菲律賓海關簽署關于“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安排(AEO),中國海關成為菲律賓海關首個AEO互認伙伴,這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貿往來便利化4。在提升對華合作方面,菲律賓貿工部官員透露,菲律賓與越南、印度尼西亞正在競爭比亞迪電動汽車組裝工廠落戶本國5。
(七)緬甸依托陸海聯運新通道促進“瀾湄合作”升級
緬中兩國近年來經貿合作不斷深入,緬甸最大貿易伙伴和最重要投資來源都是中國。作為瀾湄合作的首倡國和受益方,緬中雙方在2022年7月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期間共同提出,繼續抓好跨境電網協議實施,保障中緬油氣管道順利運營,適時探討“中緬經濟走廊+”合作,提升雙邊經貿合作水平6。2022年以來,中緬在印度洋區域合作的新通道,即德陽—臨滄—緬甸、重慶—臨滄—緬甸國際班列,以及深圳—臨滄—仰光—印度欽奈等海公鐵聯運線路相繼開通。截至2022年年底,中緬印度洋新通道累計完成海公鐵聯運、公鐵聯運20批次,貨運量2.18萬噸,貨值3.48億元7。中緬國際班列的開通加強了中國西部與緬甸及環印度洋地區經貿合作。同時,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國電建投建的緬甸首個百兆瓦級光伏項目群在2022年5月開工;截至2022年年底,首批項目京榮光伏電站已經成功發電,并網進入緬甸國家電網運行1。
(八)柬埔寨提升柬中農業合作水平和農產品通關速度
柬埔寨是農業大國,出產的大米、橡膠、木薯等長期以來在中國市場持續熱銷。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柬埔寨自由貿易協定和RCEP相繼簽署,柬中兩國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雙方90%以上貿易產品實現零關稅,成為柬埔寨聯合中國實踐瀾湄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最佳例證2。
2023年2月,柬埔寨首相洪森訪華并就加強柬中農業合作和農產品貿易達成新成果。中國商務部專家認為,生鮮農產品6小時快速通關,“單一窗口”合作,通關文件電子交換互認,檢驗檢疫標準互認,深化中柬絲路電商合作都是雙方應繼續推進的工作3。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根據柬埔寨《2015—2025年工業發展計劃》和《2030年西哈努克省發展愿景》,西哈努克省將成為柬埔寨經濟增長中心、物流中心及現代化工業生產中心。該省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聯合中國企業實現共同開發建設,通過先行先試,獲得了迅速進展4。
(九)老撾憑中老鐵路成為東盟各國對華產品轉運樞紐
老中兩國跨國貿易在2022年成績斐然,主要的動力之一就是中老鐵路的開通。中老鐵路的運行使老撾全年對華出口數量居其主要外貿伙伴首位。相比傳統運輸方式,中老鐵路開通運營能夠使兩國跨境運輸時間大幅壓縮,物流成本顯著降低,安全性、正點率得到很好保障5。中老鐵路讓老撾由“陸鎖國”變成“陸聯國”,跨境貨物運輸逐步覆蓋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優質產品可以借此更快進入中國市場。自2021年12月開通運營以來,中老鐵路“打造快速通關、轉關模式,同時,將口岸查驗轉移至目的地海關或始發地海關辦理”,列車由開通初期的日均1對增加到目前的日均6對,貨物品類由10余種擴展至1200種。以磨憨—磨丁口岸為例,通關時間由40多個小時縮減至5個小時以內6。在“鐵路快通”模式下,最快2.5小時即可通關放行7。老撾國家級經濟特區磨丁經濟特區也在規劃設立國際免稅購物、商品貿易、金融服務、會議會展、保稅加工等多元化產業集群,打造合作樣本8。
(十)文萊吸引中國企業參與石化、港口、路橋等項目
作為東南亞主要產油國和世界重要液化天然氣生產國,文萊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將本國經濟由單一結構向多元化轉型,并提出“2035宏愿發展戰略”和“文萊經濟藍圖”9。文中兩國合作的旗艦項目——浙江恒逸石化大摩拉島綜合煉油化工項目是中國迄今對文萊最大單筆投資,以助力文萊產業升級,減輕該國對油氣出口的依賴10。恒逸公司還聯合浙江大學幫助文萊高校開辦化工專業,為項目儲備人才。摩拉港是文萊唯一的深水港和國際貿易主要通道,除了油氣資源,90%的進出口貨物均途經摩拉港。目前,文萊達魯薩蘭資產管理公司聯合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接管摩拉港集裝箱碼頭運營,運轉效果良好。投資巨大的文萊淡布隆大橋吸引了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建設,建成后可以將文萊本土和“飛地”淡布隆連成一體,車程也由2小時大幅縮短至15分鐘,極大提升區域間往來便利。
三、破解問題,推進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一)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2022年,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東盟對華貿易增速較上一年有所放緩。一是東盟各經濟體貨幣受到“強美元”影響明顯。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連續加息,導致東盟各國貨幣對美元貶值趨勢明顯,并在年內持續受到通貨膨脹持續和資本外流的雙重壓力。二是受烏克蘭危機等重大事件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高位波動,東盟國家通貨膨脹水平明顯上升。例如,問題較突出的老撾在2022年6月的通貨膨脹率同比達到23.8%,環比達到10.2%(年通貨膨脹率為14.3%)1。三是2022年大部分時間,中國繼續承受新冠疫情防控巨大壓力,使東盟各國對華供應鏈受到一定阻滯,物流成本上升,同時旅游業蕭條等影響不容忽視。四是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一,發展外向型經濟能力差異明顯。例如,由于擔心RCEP實施后對農業部門的沖擊和影響,菲律賓參議院在2023年才遲遲批準這一協定。五是部分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受到其國內南海問題狹隘思維困擾或域外國家“拱火”造勢,影響其對華合作積極性。
(二)提升中國—東盟經貿便利化水平的主要途徑
中國與東盟互為最大貿易伙伴,東盟各國對華合作水平不斷提升,正是得益于政策對接日趨深入,跨境合作穩步推進,融資制度不斷創新等各方面工作的扎實開展。2023年1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我們要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既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又推動世界共同發展。”2 東盟各國對華合作意愿愈發高漲,經貿發展和基礎設施合作碩果累累,雙方應該借勢而為在宏觀層面和具體工作層面實現新突破。
1.加速以制度型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2年12月,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的發展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3。這是繼中共二十大報告后,再一次明確以制度型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4。2023年3月2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王受文表示,中國將繼續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進程。一方面,主動對照CPTPP規則深化相關領域改革;另一方面,就DEPA開展部級、司局級談判5。這表明,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在逐漸減少對傳統的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方式的依賴,轉而緊緊把握RCEP正式生效帶來的發展機遇,以制度型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對接CPTPP和DEPA等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規則,以此作為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制度支撐。
2.加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提檔升級
2022年11月,中國與東盟共同宣布正式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談判。雙方同意,談判將涵蓋貨物貿易、投資、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等領域,打造更加包容、現代、全面和互利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1。關于這一問題,有中國學者預測除了RCEP成員國之間已經承諾的稅費減讓條件,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談判中還將出現進一步減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的建成將帶動日韓澳新等RCEP成員國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與貿易便利化、技術性貿易措施等方面進一步減讓,促進域內經濟加快發展2。2022年12月,東盟秘書長林玉輝在會見中國駐東盟大使侯艷琪時表示,東盟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期待同中方深化貿易投資合作,推進東盟—中國自貿區3.0版建設3。
2023年2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談判啟動了首輪磋商。按照中國商務部透露的信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將在兩方面實現明顯提升:一方面,雙方將在現有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和RCEP基礎上,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供應鏈互聯互通將納入自由貿易協定和自由貿易區建設方案4。東盟方面也提出了相似觀點,例如泰國商業部官員就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將推動雙方擴大生產、加強區域互聯互通,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合作,以應對錯綜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 5。可以預見,中國與東盟“對向加速”意味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將以更快速度呈現在世人面前。
3.加速以通關便利化引領中國—東盟貿易合作升級
2023年2月,中國商務部向媒體表示,“中國—東盟雙方將致力于提升與優化貨物貿易和投資等現有領域,在現有中國—東盟自貿協定以及RCEP基礎上,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6。可見,雙方已經描繪了“雙向奔赴”的共享藍圖并正在穩步實施。相比在RCEP框架內降低關稅的“硬福利”,實現通關便利化則是“軟福利”。雙方海關將擴大實施預裁定制度,大力推進信息化、智能化通關和貨物平均放行、結關時間體系化建設,加快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協同發展,以通關便利化引領中國—東盟貿易便利化。一是指導進出口企業準確判斷貨物、原材料進出口時間,提前提出申請;特殊情況下,批準合理的臨時申請。二是全面提升口岸通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特別注重實現網絡對接和通關系統兼容。三是梳理改進各水運、空運、鐵路口岸進出口通關流程,細化作業時限,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四是口岸與物流企業協同聯動,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同步發展。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新時代我省對俄經貿合作中的數字化通道建設研究”(20GJC198);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23年智庫課題“RCEP框架下我省對外農業合作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張 ?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