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雨
隨著社會經濟增速放緩,部分企業和持卡人還款能力和意愿持續下降。很多客戶因未合理規劃收入,導致無法按時歸還欠款,并利用多平臺養貸。如此一來,減免利息、延期還款成為每個債務人的現實需求。
對此,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多措并舉強化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業和個人的金融服務。然而,市場上卻出現了鉆政策的空子,并以非正常手段幫助債務人惡意躲避債務、延期還款、修復征信。同時,他們從中收取高額服務費和咨詢費,即“反催收聯盟”。
據各家銀行反饋,“反催收聯盟”已經形成一條規?;?、專業化、組織化的產業鏈。
記者在各大平臺輸入“反催收聯盟”,鋪天蓋地的廣告迅速集結,相關資料信息高達幾十萬條。這個組織不僅阻礙銀行開展正常催收工作,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
“反催收聯盟”將自身包裝成幫助債務人脫離苦海、助債務人上岸的“幫扶者”。他們通過短視頻App、直播平臺、論壇等互聯網渠道傳播反催收技巧,以幫助減少還款金額、代辦停息掛賬以及征信修復等為噱頭,吸引債務人的目光。
同時,他們借力互聯網平臺“偏好”算法的定向推送,極大提高曝光率,短時間捕獲大量有債務協商需求的客源,售賣反催收服務,販賣反催收技巧和話術。在某電商平臺上,消費者搜索“反催收”就能看到各種反催收話術的商品,價格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
“反催收”組織的詐騙手段不只騙取錢財,他們還會以“修復征信”“減免利息”等幌子,要求客戶提供個人信息代辦虛假材料,實際上是把騙取來的個人信息賣給黑中介,從而獲取錢財。
當個人信息泄露,債務人將面臨不停的電話騷擾,甚至會成為不法分子進一步騙取錢財的對象。
隨著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監管機構也開通了“投訴”渠道,在銀行與持卡人之間搭建平等溝通的平臺。這一原本促進持卡人和銀行溝通的便捷途徑,卻被“反催收聯盟”利用。
他們會傳授債務人故意拖延還貸的方法,有套路地激化債務人與銀行之間的矛盾,指導債務人使用與銀行對立的話術,刺激催收人員,誘導催收人員違規,并錄音。
另外,他們會指導債務人致電銀保監會投訴維權熱線或各地區的銀保監局投訴專線進行惡意投訴,以達到免除利息或延期還款的目的。
“反催收聯盟”領域聚集了“老賴”、貸款中介、金融從業人員,尤其是催收行業前從業人員,他們深諳銀行政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債務人惡意逃避債務,妨礙金融行業正常的催收業務。若放任其蔓延發展,則會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破壞社會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