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楨楨 曾權祥 黃葉盛 李丹 吳振華 柯達



【摘要】目的:分析內鏡逆行闌尾炎術治療闌尾炎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我院自收治的30例闌尾炎患者開展本次臨床實踐研究,入組后,采用單雙號法對患者進行分組,15例分到單號者納入對照組,采用傳統闌尾切除術治療,15例分到雙號者納入觀察組,采用內鏡逆行闌尾炎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手術后,觀察組患者IL-6(11.62±1.65)mg/L、CRP(21.84±2.15)mg/L低于對照組(20.89±2.03)mg/L、(40.17±3.04)mg/L,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15.08±2.14)h短于對照組(26.16±2.87)h,觀察組患者切口疼痛評分(2.17±0.45)分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8.08±0.69)分、(20.00%)(P<0.05)。結論:內鏡逆行闌尾炎術治療闌尾炎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傳統闌尾切除術;內鏡逆行闌尾炎術;闌尾炎
基金項目:茂名市科技計劃項目《內鏡逆行闌尾炎治療術》(200419164558943)
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reatment
WANG Zhenzhen, ZENG Quanxiang, HUANG Yesheng, LI Dan, WU Zhenhua, KE Da Maoming Peoples Hospital Digestive Department,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in the treatment of appendicitis.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appendic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clinical practice study, and after enrollment, the patients were grouped by single and even number method, 15 ca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traditional appendectomy, 15 ca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surgery, IL-6 (11.62±1.65) mg/L and CRP (21.84±2.15) m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0.89±2.03) mg/L and (40.17±3.04) mg/L, and 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15.08±2.14) 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6.16±2.87), and the incision pai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17±0.45)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6.67%)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8.08±0.69) and (20.00%)(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in the treatment of appendicitis is remarkable,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appendectomy; 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Appendicitis
闌尾炎是一種由各種原因引起闌尾發生的炎性改變,常見致病因素有闌尾腔內細菌感染、闌尾梗阻、闌尾黏膜受損、闌尾管腔狹窄、血供障礙等[1]。發病后,患者會出現腹肌緊張、右下腹轉移性疼痛、反跳痛、壓痛等癥狀,嚴重時還易誘發闌尾膿腫、闌尾穿孔、腹腔膿腫、化膿性門靜脈炎等并發癥,這些并發癥病情進展快速,具有致死風險,故需要臨床早期對闌尾炎患者進行治療[2]。傳統闌尾切除術是既往臨床治療闌尾炎的一線方案,雖能有效清除病灶,但是,手術切口較大,術后疼痛程度高,并發癥多,會對患者前軀體造成較大的痛苦和會延長其術后康復時間,近年來,內鏡逆行闌尾炎術這一新型微創治療技術被逐漸應用于臨床,本文主要探討了內鏡逆行闌尾炎術治療闌尾炎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立項后,隨機抽取我院自收治的30例闌尾炎患者開展本次臨床實踐研究,研究起始時間為2020年4月—2023年3月,入組后,采用單雙號法對患者進行分組,15例分到單號者納入對照組,15例分到雙號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男6例,女9例,年齡14~75歲,平均年齡(52.98±2.13)歲;觀察組,男7例,女8例,年齡15~74歲,平均年齡(53.11±2.12)歲,上述一般資料對比,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后續研究對比有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 治療方法為傳統闌尾切除術,對患者行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在麥克唐奈點作一長度為5cm左右的手術切口,吸凈腹腔內積液,以便確定闌尾位置,然后,處理好闌尾系膜,對距離闌尾根部0.5~0.8 cm位置的盲腸壁進行荷包縫合,再順行或擬行切除闌尾,并將剩余闌尾放入盲腸腔內,作提拉收緊、縫合等處理,最后,逐層縫合切口。
觀察組 治療方法為內鏡逆行闌尾炎術。(1)通過內鏡下的闌尾腔插管:由于闌尾腔中的 GerlachS瓣膜遮住了盲腸,所以插管比較麻煩,所以使用了透明帽技術與 Seldinger技術,可以保證盲腸插管的安全性。(2)闌尾減壓術:在順利插入闌尾導管的情況下,用導管快速將闌尾中的膿水抽出,以減少闌尾的氣壓,避免因過度高壓而引起的闌尾缺血、壞死。(3)內窺鏡下的反向盲腸造影:對盲腸進行降壓處理后,將適當的對比劑灌入到盲腸中,以觀察盲腸是否狹窄或充盈缺損。(4)肛管引流術:在X光和內鏡下,將塑膠肛管插入肛管,使肛管中的膿水完全排出,使肛管中的積壓物減少,使肛管中的積壓物減少。(5)闌尾灌洗:在導管引出后1周內,當闌尾的急性發炎癥狀消失時,將導管取出,然后用生理鹽水和抗菌素進行徹底的灌洗。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IL-6、CRP等炎癥因子水平:取患者空腹狀態下3mL靜脈血,采用高速離心機作離心機處理,取上清液待檢,采用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IL-6水平,采用膠乳強化濁度法測定CRP水平。(2)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切口疼痛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患者切口疼痛評分,評分為0~10分不等,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越高則VAS評分越高。(3)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含切口感染、腸粘連、腸梗阻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組間IL-6、CRP等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IL-6、CRP等炎癥因子水平對比,手術前兩組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組間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術后排氣時間、切口疼痛評分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組間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人群,好發于20~30歲青壯年,相關數據顯示,其發病率約為40%,男女比例約為2~3:1[3]。闌尾炎不僅可引發小腹右側出現突發性劇烈疼痛、腹部腫脹、便秘或腹瀉、食欲不振、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嚴重時還易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如數據表明,闌尾炎死亡率約為1~5/1000,盡早治療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關鍵[4]。傳統闌尾切除術是既往臨床治療闌尾炎的一線方案,雖能有效切清除病灶,但是,傳統手術創傷較大,對闌尾組織造成的損傷較大,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且不利于其術后康復。美國胃腸內鏡協會(ASGE)的官方雜志(GIE)報道了一種新的微創內鏡診療技術——內鏡下逆性闌尾炎治療術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國內劉冰熔團隊對42名接受內鏡下逆性闌尾炎治療術檢查及治療的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及佛山市南海經濟開發區人民醫院對3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結腸鏡下無創治療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提示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經濟、安全、損傷極小的優點,能在無創下根治闌尾炎,并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避免外科手術所帶來的風險和創傷[5]。我院內鏡中心擁有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日本富士4400電子內窺鏡、奧林巴斯電子內窺鏡、超聲內鏡、磁控膠囊內鏡、高頻電發生器、C14-尿素呼氣實驗檢查儀器等高端儀器。科室有醫護專業人員26人,其中高級職稱以上的專業人員6人。科室榮獲茂名市科技進步獎七項,發表于省級及國家級雜志論文70多篇,2020年1月—2020年3月我科已成功為4位病人內鏡逆行闌尾炎治療術(人均費用約8000~9500元,人均住院天數4d,術后隨訪均有滿意的臨床效果,未發生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在茂名地區取得相當的社會影響力[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后,觀察組患者IL-6、CRP等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其中,IL-6是一種具有多重免疫調節功能的細胞因子,也是機體炎癥反應中最重要的細胞因子,具有促炎作用,其含量的高低能直接反應機體炎癥因子水平,CRP是一種急性蛋白,當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漿中CRP含量會急劇升高,因此,其成為臨床最常用的非特異的炎癥標志物,含量的高低與機體炎癥水平呈正相關[7]。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內鏡逆行闌尾炎術能有效減輕闌尾炎患者機體炎癥因子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內鏡逆行闌尾炎術是一種集治療和診斷為一體的新型微創手術,能促進術者全面觀察患者的闌尾完整形態和病變情況。準確將闌尾病變切除,將闌尾周圍的膿液抽吸干凈,并對闌尾管腔進行沖洗,然后取出糞石,放置支架,從而能將引發闌尾炎發生的致炎因素完全消除,進而能減輕其機體炎癥因子水平[8]。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切口疼痛評分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主要是因為內鏡逆行闌尾炎術不需要行手術切口,只需將內鏡經肛門置入,并結合造影指引術者精準進行手術操作,且手術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闌尾的完整性,從而能使闌尾自身的免疫功能得以保留,另外,內鏡逆行闌尾炎術借助于內鏡的指引,能幫助術者明確闌尾的解剖特點,減少手術操作過程中對闌尾周圍正常組織造成的創傷,從而能有效減輕其疼痛程度和并發癥發生率[9]。
綜上所述,內鏡逆行闌尾炎術治療闌尾炎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善金,易健,盛建文,等.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對闌尾膿腫的療效及安全性評估[J].宜春學院學報,2022,44(6):64-65,112.
[2] 李慶群.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治療急性非復雜性闌尾炎的臨床價值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22,17(15):21-24.
[3] 常真,王蓉,喬小偉,等.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治療急性非復雜性闌尾炎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貴州醫藥,2021,45(12):1922-1923.
[4] 于軍.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治療急性非復雜性闌尾炎患者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11):38-40.
[5] 王業金.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治療急性非復雜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3):92-93.
[6] 黎新.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療效及安全性評估[J].臨床普外科電子雜志,2021,9(1):31-34,42.
[7] 李冉.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治療急性非復雜性闌尾炎的療效觀察及安全性評估[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19):3222-3223.
[8] 管詩強,葉桂花.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治療急性非復雜性闌尾炎的療效觀察及安全性評估[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7):39-40.
[9] 韓彥華.腹腔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治療急性非復雜性闌尾炎的療效觀察及安全性評估[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