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燕


【摘要】目的:分析無償獻血護理中運用整體護理對獻血者不良反應和滿意度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為220例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的無償獻血者。采用隨機抽簽法對獻血者進行每組110例的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和整體護理。分析不同護理模式下對護理質量、不良反應以及滿意度的影響。結果: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獻血者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整體護理在無償獻血護理工作中優勢明顯,和常規護理相比其護理質量評分更高,有利于降低獻血者不良反應,提高護理滿意度,適合推廣。
【關鍵詞】無償獻血;整體護理;不良反應;滿意度
Evaluation of the nursing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on blood donors
CHEN Yanyan
Gansu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Central Blood Station, Gannan, Gansu 74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olistic nursing on adverse reactions and satisfaction of blood donors in unpaid blood donation care. 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220 unpaid blood donors from Decem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Blood dono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of 110 cases in each group using a random draw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overall care, respective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nursing quality, adverse reactions, and satisfac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nursing quality score(P<0.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donors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P<0.05). Conclusion: Overall nursing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unpaid blood donation nursing work, with a higher nursing quality score compared to routine nursing. It is beneficial for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donors, improv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Key Words】Unpaid blood donation; Overall care; Adverse reactions; Satisfaction
無償獻血是一項社會公益性活動同時也是臨床輸血用血的主要來源[1]。為提高獻血質量需對獻血者身體狀況做全面評估,在滿足條件后為其規范化采血。因為采血過程具有創傷性,獻血者易因此而形成緊張情緒,增加獻血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甚至影響下一次的獻血。可見對獻血者開展護理工作尤為重要,通過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預防不良反應,提高滿意度,樹立無償獻血服務的良好形象[2]。整體護理是護理領域獨具特色的護理理念,其側重對護理服務對象提供整體化護理內容,使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得到滿足,提升護理質量[3]。本次研究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時間內接受無償獻血的獻血者為觀察對象,總樣本量為220例,意在探索整體護理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在研究時間范圍內(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共有220例無償獻血者參與研究。采取隨機抽簽法分組,每組110例,對照組,男58例,女52例,年齡23~55歲,平均年齡(39.81±5.26)歲,其中70例有無償獻血史;觀察組,男60例,女50例,年齡22~50歲,平均年齡(38.91±5.32)歲,其中75例有無償獻血史。兩組獻血者數據信息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可作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依照血站采血常規流程為獻血者提供基礎服務內容,包括指導閱讀獻血前告知書,口頭講述獻血流程及獻血前后的注意事項,完成血液采集后在休息室休息20min,無異常后可指導獻血者離開。
觀察組(整體護理):(1)建立無償獻血整體護理小組。小組內對護理人員在溝通技巧、采血穿刺技巧、采血相關不良反應的應急處理、整體護理理念等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能的內容作全面培訓。(2)采血前整體護理。采血前對獻血者身體狀況做基礎體格檢查,采集血液樣本做血液檢驗,確保獻血符合無償獻血要求。引導獻血者熟知獻血前須知,確認無誤后簽字確認。等待采血過程中,通過發放獻血相關宣傳手冊,播放視頻圖文等形式開展采血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同時護理人員耐心回答獻血者所提出的問題,建立正確認知,使其充分認識到無償獻血的安全性及對身體的益處,打消心中顧慮,穩定情緒,避免過度緊張。采血前由護理人員和獻血者做一對一的溝通,通過語言和神情了解獻血者的心理狀態,做到全面性心理疏導。對于害怕疼痛者,告知其在進針穿刺時會稍有疼痛但可忍耐,完成采血并聽從護理人員正確按壓后,穿刺點會很快愈合。對于擔心獻血后會產生不良反應的獻血者,向其介紹發生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以及防范措施,輔助其建立信心,營造輕松的獻血狀態。對于初次獻血者予以語言鼓舞和精神激勵,緩解恐懼感。(3)采血時整體護理:在采血時將采血室內溫度調整至25℃左右,濕度60%左右并營造溫馨輕松的采血氛圍。采血人員親切接待獻血者,指導其采血過程的配合,在進針前使其建立心理預期,保證一次穿刺成功。建立采血通路后,指導獻血者根據規律收緊或者放松拳頭,同時密切觀察獻血者的狀態,在出現面色蒼白、冷汗等狀況時及時停止采血并做針對性處置。(4)采血后整體護理:達到既定采血量后,退出穿刺針并指導獻血者對穿刺位置使用無菌棉簽持續按壓15min,期間不可揉動,避免發生皮下血腫。輔助獻血者在休息區休息觀察20min并為其提供糕點、飲料等補充能量。護理人員檢查穿刺點情況并評估獻血者心理狀態,無異常后則指導其離開。叮囑獻血者近2日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并在飲食中多補充優質蛋白和新鮮蔬菜和水果。(5)隨訪整體護理:在每日采血工作結束前,根據采血登記所預留的電話號碼對獻血者做一次電話隨訪,了解其采血后有無出現頭暈、心悸等不良反應,做針對性指導,了解身體恢復情況并告知下次獻血時間。
1.3 觀察指標
(1)護理質量的評估項目包含獻血環境、應急處理、操作技術、服務態度四項,滿分標準為25分/項,達到25分則代表最好的護理質量。(2)統計獻血者發生的獻血不良反應:低血糖、面色蒼白、心悸,并做好應對處置。(3)采血完成獻血者離開前,向其發放自擬的滿意度問卷,問卷滿分為100分。≥80分為十分滿意;≥60分且<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100%-不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析二組護理質量
觀察組護理質量各指標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分析數據如表1。

2.2 分析二組不良反應
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占比較對照組低,P<0.05,分析數據如表2。
2.3 分析二組滿意度
獻血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數據如表3。
無償獻血是公益性質的社會活動,通過定期獻血對于獻血者而言可促進代謝,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利于身體健康[4]。并且無償獻血也是臨床輸血用血的主要來源,對于挽救需要輸血治療的急危重癥患者具有重要意義。但對于獻血者而言,獻血過程具有一定創傷性和疼痛感,特別是針對初次獻血的獻血者而言,內心更加緊張,因此而導致的面色蒼白、心悸等不良反應風險也更高,對采血的順利進行產生影響[5]。在獻血采血的同時還需要配合科學干預,調整獻血者緊張焦慮情緒,降低不良反應。
整體護理是臨床特色護理理念,其通過整體角度對護理工作進行落實,更利于護理治療的持續改進。以整體性為框架,優化內部護理細節,為獻血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使其對護理內容更加滿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整體護理的觀察組其護理質量評分更高于對照組(P<0.05)。比較兩組獻血者不良反應,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王峰[6]在相關研究中也獲得了相似的研究結論,其以200例無償獻血者為觀察對象,經護理,觀察組不良反應率4.00%更低于對照組14.00%(P<0.05)。提示整體護理的實施對于降低無償獻血不良反應的應用價值明顯。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更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對照組所接受的護理方案多為基礎性的護理內容,缺少從整體性總結獻血者的護理需求,護理內容寬泛且缺少系統性,整體效果并不滿意。觀察組所接受的整體護理從整體性出發,多維度分析影響護理質量的因素,系統化制定護理內容。如,構建為無償獻血提供服務的整體護理小組,組內分工明確對護理人員做整體性培訓,確保其所掌握的護理技能滿足護理需求,提高護理質量[7]。以整體性為框架為獻血者制定采血前、采血時、采血后以及隨訪時的護理方案。采血前從多維度整體性開展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滿足不同獻血者的認知提升需求及心理疏導需求,根據獻血者產生消極情緒的原因做逐一的心理疏導,營造輕松的獻血氛圍,保證獻血的順利開展。采血時從優化環境、穿刺護理、采血狀態監測等方面開展整體護理,最大限度規避采血時的不良影響因素,有效防范不良反應[8]。采血后為獻血者提供補充能量的食品,為機體運轉提供能量,降低低血糖等不良反應。在指導獻血者離開前,對其做全面身體評估并在飲食和運動等生活干預方面提供指導,促進狀態恢復,提高護理質量及滿意度水平。
綜上所述,對無償獻血者采取整體護理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潔賢,黃樺.在無償獻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應用整體護理的作用[J].當代臨床醫刊,2022,35(2):116-117.
[2] 宋華之.整體護理在無償獻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美學美容,2022,31(16):94-96.
[3] 譚結珠.探究采血小板獻血不良反應的處理及整體護理[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4):22-23,25.
[4] 陳琛.整體護理在血站無償獻血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10):188-190.
[5] 鄒丹麗.血站獻血服務中通過整體護理對報廢率和不良反應的價值研究[J].中外醫療,2020,39(31):126-128.
[6] 王峰.整體護理應用于無償獻血招募和血液采集過程中的價值研究[J].系統醫學,2021,6(5):158-160,167.
[7] 汪麗.整體護理在招募無償獻血者和血液采集中的效果[J].黑龍江科學,2020,11(10):54-55.
[8] 張松英.整體護理干預在無償獻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的應用[J].智慧健康,2020,6(2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