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琪



【摘要】目的:評估共情護理與治療性溝通聯合方案在優化老年慢阻肺患者應對方式、減輕其自我負擔方面產生的積極價值。方法:40例被診斷為慢阻肺的老年患者是我院本次的研究對象,最早來院就醫的時間為2022年4月,最晚就醫的時間為2023年4月,將其中的20例患者分配至對照組,其余患者則歸屬于觀察組,隨機均等拆分法為分組方法,常規護理為對照組的既定策略,共情護理聯合治療性溝通為觀察組的既定策略。對比兩組在心理狀態、應對方式、自我負擔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方面的差異。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干預后的焦慮(SAS)以及抑郁(SDS)得分均較低,應對方式(MCMQ)相關指標得分均較佳,自我負擔(SPBS)得分較低,且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結論:老年慢阻肺患者經過臨床上共情護理聯合治療性溝通綜合方案的科學干預后,負面情緒得以明顯轉變,應對方式比較積極,自我負擔感較輕,滿意度高,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慢阻肺;共情護理;治療性溝通;應對方式;自我負擔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empathic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on coping style and self-burde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ZHOU Xiaoq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yuan, Sichuan, Guangyuan 62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ositive value of a combined program of empathic nursing and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in optimizing coping styles and reducing self-burde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Methods:40 elderl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OPD were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our hospital. The earliest time to seek med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as April 2022, and the latest time to seek medical treatment was April 2023. 20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t were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Empathic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was the established strateg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mental state, coping style, self-burde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anxiety (SAS) and depression (SD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e scores of coping style (MCMQ)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better, the scores of self-burden (SPBS) were lower,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P<0.05). Conclusion:After the scientific intervention of clinical empathy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comprehensive program,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can be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coping style is more positive, the sense of selfburden is less, the satisfaction is high, and the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Copd; Empathic nursing;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Coping style; Self-burden
老年人是慢阻肺的高發群體,受臨床癥狀的影響,多數患者治療信心較低,心理負擔較為沉重,常出現焦慮、煩躁不安以及絕望等負面情緒[1-2]。在給予患者科學治療方案的同時,還需要實施匹配的護理干預方案,這樣才能提升治療效果,優化預后,改善患者的生活生產質量[3-4]。本文就共情護理聯合治療性溝通方案應用于老年慢阻肺患者后,在改善其應對方式、減輕患者自我負擔方面的作用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0例患有慢阻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入選了我院的本次研究,2022年4月為研究的啟動時間,2023年4月為研究的截止時間,以隨機均等拆分法將20例患者劃分至對照組,其余20例則為觀察組成員。基本信息和對比結果較為相似(P>0.05),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 方案為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給予患者常規的健康知識宣教、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告知以及用藥干預等基礎護理。

觀察組 方案為共情護理配合治療性溝通,具體措施如下:⑴共情護理:①入院后初步干預:護理人員用親和力十足的語氣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對患者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可緩解患者初來醫院的陌生、緊張感;②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將住院期間的內心訴求表達出來,之后護理人員換位思考,告知住院期間相關治療措施可能給身心產生的不適感,可減輕患者對救護措施的抵觸情緒,增加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③情感激勵:引導其他病友給予患者鼓勵及精神支持,定期召集慢阻肺患者進行成功治療經驗的分享,可以增加患者住院期間的社會歸屬感,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⑵治療性溝通:①初次溝通干預: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溝通,掌握患者的病情進展、醫學認知水平、心態及護理需求;②評估溝通干預:全面測評患者對慢阻肺的醫學認知及治療態度,對患者錯誤的醫學認知、消極思維方式進行重點記錄;之后給予患者慢阻肺健康知識科普,讓患者明白自身醫學認知及思維角度的局限性,并積極予以引導,可轉變患者錯誤的醫學思維及認知方式,增加患者的治療積極性;③治療性溝通干預:護理人員采用積極、暗示性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治療方面的有效溝通,讓患者明白慢阻肺對自身生活、社交活動的負面影響;讓患者在護理方案指導下干預一段時間,再讓其觀察護理方案的積極效果,可增加護理方案的可信度,糾正患者局限性的錯誤認知,轉變患者的偏執想法,增加患者對護理方案的依從性。
1.3 效果評估
(1)心理狀態。測評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水平的標準為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低則佳。(2)應對方式。衡量兩組患者應對方式的標準為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測評項目依次為面對、屈服以及回避,分值越高則證明該項目的傾向越明顯。(3)自我負擔。對兩組患者的自我負擔情況進行測評,評估依據為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共包含10道題,每道題分值為1~5分,總分為5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負擔越重。(4)護理滿意度。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來測評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調查表的選項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態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干預后的心理狀態得分均較低(P<0.05),見表2。

2.2 應對方式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干預后的應對方式相關指標數值均較佳(P<0.05),見表3。
2.3 自我負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干預后的自我負擔得分較低(P<0.05),見表4。

人體每時每刻都需要攝入足量的氧氣,以促進體內營養物質的氧化分解,進而釋放出機體諸多系統及器官組織所需的能量[5]。如果患者氣流受限,有呼吸困難、胸悶以及咳嗽癥狀,證明患者攝氧能力較差,體內氧氣含量較少,就會出現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的慢阻肺癥狀,對人體的生活生存質量產生嚴重威脅[6]。科學的護理方案可以轉變多數患者患病后的消極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讓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慢阻肺疾病的治療。
在本次研究中,共情護理相關措施以患者的感受為中心,護理人員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心理及護理訴求,拉近了護患彼此間的距離,護理人員逐漸獲得了患者的認可,因此觀察組的SAS以及SDS得分均較低(P<0.05)。護理人員用積極、鼓勵的溝通方式與患者進行交流,制定的共情護理方案增加了患者面對慢阻肺、治療慢阻肺的信心及勇氣,消除了患者內心的逃避及屈服心態,因此觀察組的MCMQ得分均較佳(P<0.05)。共情護理方案大幅度緩解了患者因病痛不適感出現的諸多負面情緒,治療效溝通糾正了患者以往錯誤的醫學認知及局限性的醫學思維,讓患者明白救護措施在改善其臨床癥狀方面的積極價值,內心的負擔不再沉重,因此觀察組的SPBS得分均較低(P<0.05)。共情護理配合治療性溝通綜合方案全程以老年慢阻肺患者為中心,盡可能解開患者內心的疑惑,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減輕了患者內心的負擔,提升了患者治療疾病的勇氣及信心,因此觀察組患者比較滿意(P<0.05)。
綜上所述,共情護理配合治療性溝通的綜合干預方案可以大幅度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不良情緒,讓患者積極面對慢阻肺的治療,減輕了患者住院期間較大的自我負擔感,護理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1] 宋嬋娟,趙娣,陳慧娟.基于Watson關懷理論的人文關懷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23):162-165.
[2] 王秋娟,葛園園.接觸-介紹-溝通-詢問-回答-離開溝通模式聯合電話回訪在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2,31(22):4211-4214.
[3] 王紅,劉毓英.治療性溝通技術對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肺功能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5):878-879.
[4] 錢昭君,馬燕,鄒雪琴.King互動達標理論結合CICARE溝通模式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1):35-38.
[5] 肖漢,孔德生,張妍,等.患者感知醫患共情對慢阻肺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焦慮、自我效能、睡眠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0,28(3):611-614.
[6] 周蘭蘭,丁微微.自我感受負擔在老年慢阻肺患者家庭關懷度與健康行為間的中介效應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22,21(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