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婷
(銅仁市第二中學 貴州 銅仁 554300)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化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早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也為生物教師帶來了教學的挑戰。所以,教師需要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去轉變以往的單一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進行不斷的思考與創新,積極融合新時代的信息化技術,從而助力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于生物知識進行直觀的感受,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等。在此,本文也從多個方面出發,對于信息化視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創新策略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夠真正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
高中教學層面所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大多數高中生物教師并沒有從實踐應用的角度去進行課程教學工作。對于生物這門學科,大部分教師只是作為基礎的理論課程去進行教學方案的編制和教學設計,僅限于傳統的理論講解,導致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的實踐性認識不足,從而也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疏漏。生物是與學生的生活、自然匹配最為緊密的學科。在教學這門學科的時候,教師應該樹立實踐的意識,真正促使學生達到學用結合的目標,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僅從理論層面出發是存在一定不足的。
而即使是在講解一些理論知識的時候,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手段也非常的單一,大部分教師只是通過口頭講解,導致學生的被動性非常強烈。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依靠的只是黑板、教材和粉筆,難以促使學生對于抽象的生物知識進行更為直觀化的學習,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這樣的教學不足也應該得到改變。
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知識的時候興趣不夠強烈,大部分學生覺得高中生物知識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并且有的學生覺得生物知識對于他們的生活沒有價值,所以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生物,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難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沒有興趣支持的情況下,大部分很多學生也難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做到積極思考,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很多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將生物的學習局限在有限的課堂上。但是課堂的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要想取得良好的生物學習效果,學生也需要在課下做出自己的努力,不能將學習局限在有限的課堂上。事實上,大部分學生沒有在課下進行預習、復習活動,只是被動接受教師的引導罷了。所以學生需要改變自己的被動學習狀態,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方面去主動探究生物知識,同時在課堂上也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首先,高中生物教學信息化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資源豐富這一方面。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高中生物教師和學生能夠運用更多的資源,而且如今師生獲取資源的方式也變得更加的便捷,他們通過網絡就能夠下載多方面的資源。如此一來,生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變得更加的靈活。此外,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高中生物教師也能夠讓實驗教學的開展變得更加的直觀。之前由于缺乏信息技術的支持,有些生物實驗內容還是數年甚至十年以前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根本無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而結合一定的信息技術,就可以促使生物虛擬實驗這一全新的概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一些虛擬化的實驗去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目標,促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等。
其次,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生物教學的時候,教師還可以促使學教學環節變得更加的靈活。之前教師只是憑借以往的經驗去進行教學方案的確定,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而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在課前就可以對于知識進行充分的預習,同時在線上將自己的問題反饋給教師,然后教師再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問題去組織教學。這樣可以促使教學環節變得更加的靈活。不管是預習、課堂學習還是課后復習,都能夠融入信息技術,從而促使相關的教學環節更加的高效。
再次,利用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評價。信息技術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大數據支持,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學APP 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評價,改變以往的唯成績論的評價方式,從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加有效的發展效果。
雖然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存在顯著的優勢,但是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生物教師在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時所取得的效果不理想,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一是教師的教學組織形式比較單一,難以促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在結合信息技術開展生物教學的時候,教師最主要的目的是促使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得到充分的激發,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最終提升生物課程的教學質量。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素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教師也難以實現豐富的課程教學模式,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滿足,不管是在資源的擴展還是在模式的創新方面,教師都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如果難以應對學生的需求變化,則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信息化的生物教學設計較為普遍。很多教師認為,通過PPT 展示的教學就是運用了信息化的教學,這種認識是存在片面性的。信息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自然也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并且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有著全新的需求,但是因為教師可能存在理念和認識上的不足,所以難以整合信息化教學經驗,難以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實際作用,也難以取得有效的效果。
在結合信息化技術開展高中生物教學的時候,首先需要分析的就是教學內容。高中生物中的教學內容是非常復雜的,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了避免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產生抵觸心理,教師就必須要分析教學的重難點,同時也要注重對于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整合,讓學生能夠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建立整體的思維。
同時,生物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實驗性的內容。對于一些簡單的實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開展實踐,但是有一些比較難的實驗,師生難以結合現實條件去開展實驗,為此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去模擬實驗,這樣促使學生能夠有效把握相關的實驗內容。所以說,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能夠找準知識之間的聯系,理清重難點,分析實驗內容的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來為學生進行相關的引導。
除了進行教學內容的分析之外,在應用信息化技術開展生物教學的時候教師也要注重分析學生的學情。高中生肯定是會存在一些差異的。有些學生在生物學習方面理解能力比較好,取得的學習效果不錯,而有些學生可能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經常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就需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
在把握學情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大數據來對于學生的學情進行充分的分析,比如可以通過一些教學APP 來分析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同時,在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如學困生、學優生和中等生等等,之后教師在利用信息化技術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利用信息技術,高中生物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更加豐富的情境。在對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教師就要考慮如何為學生來設計課堂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在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一些教學APP、多媒體、希沃白板等來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希沃白板來和學生之間加強交流,讓學生及時將自己的學習問題通過希沃白板上傳到班級群中,然后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問題的解決。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創設視頻情境、圖畫情境、動畫情境。
以細胞的學習為例,細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且教師不可能在每節課上都去引導學生開展一定的顯微鏡觀察實驗,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視頻情境,播放關于細胞的一些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能夠直觀地看到細胞的組成部分、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過程以及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過程等。這樣將知識進行一定的整合,促使學生利用直觀的情境去進行把握,才有利于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對于學生的思維進行充分的引導。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能完全依靠信息技術去展示教學內容,還要適當加入自身的語言引導,讓學生的思維能夠不斷深入,這樣才能發揮發揮信息技術和高中生物融合的最大作用。比如教師在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的時候,可以為學生提供設計一定的問題。具體來說,在讓學生去觀看細胞的相關視頻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有哪些方面的不同。這樣讓學生能夠一邊觀看視頻,一邊去進行思考,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
教師應該認識到,高中生物教學和信息技術的結合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簡單展示一些視頻、PPT 就可以。信息技術只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最重要的還是教師要對于學生的思維進行充分的引導,在引導學生思維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相關的問題,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等,這都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充分的提升。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成果的取得能夠提升學生的體驗感、成就感,讓學生能夠更加熱愛生物這門學科。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忽視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只是為學生簡單布置一些作業就完成了教學。而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促使學生展示自身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加強之間的交流。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將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展示出來,還可以通過一些希沃白板來將學生的互動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了解到自己取得了什么樣的學習成果,加深學生的體驗感。
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高中生物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比如可以通過教學APP 來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之后通過大數據去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再結合這樣的分析去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這樣才能真正地促使學生評價更加的全面。
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對于生物教學進行創新的時候,教師也需要重視這個環節。有效的導入可以真正促使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促使他們有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過程中去。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導入部分為學生展示一些視頻,創設一定的動態化情境,從而促使學生的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這節課的時候,因為光合作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為了降低這一知識點的抽象性,教師在導入部分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光合作用的視頻,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對于光合作用進行初步的認識。有效的視頻也能夠促使學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更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過程中去。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不時穿插一些視頻來引導學生,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希沃白板來和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從而豐富教學的方法。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細胞的生命歷程》這節課的時候,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相關的知識點,教學內容是比較復雜的,而教師就可以通過視頻將復雜的內容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促使學生也取得直觀化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希沃白板來和學生進行互動,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去進行討論和交流活動,如果哪個小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可以通過希沃白板反饋給教師,教師再通過希沃白板給學生提供解決的方法,點撥學生的思路等,以此促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更加的靈活。
在進行生物知識講解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及時通過網絡來為學生補充一些信息,促使知識講解更加的信息化,加深學生的理解。在之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般是教師做好教學的方案設計,然后為學生進行口頭講述。大部分時候,教師所能夠利用的只是教材以及輔導用書,而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以網絡中的海量資源為基礎來為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從而促使知識的講解實現信息化。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這節課的時候,有些學生在理解酶的特性時存在一定的不足,那么為了讓學生對于酶的特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補充一些網絡化的資源,比如從網絡上為學生收集一些關于酶的應用案例,然后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加深理解。
學習環境信息化指的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為他們帶來的一些體驗。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利用的只是教材和黑板,學生所利用的也是筆記本、教材等。在課堂上,學生的一些學習用具與學習資料是比較有限的。而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希沃白板來進行學習,促使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得更加的信息化,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準備一個平板電腦,然后安裝希沃白板,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希沃白板來為學生布置一些相關的任務。同時,不管是在預習的時候,還是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教師都可以通過希沃白板來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環境更加的信息化,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在課堂上做筆記的時候,學生也可以借助一定的信息技術手段,比如用平板電腦來記錄重難點知識。
信息技術能夠促使學習評價更加的完善,從而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更加便捷地記錄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尤其是在大數據的幫助下,高中生可以通過一些教學APP 來分析學生的預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評價。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預習情況通過教學APP反饋給教師。具體地,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一些線上打卡的預習任務,然后教師再通過相關的APP 分析學生的預習完成情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評價。在課后作業方面,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的作業上傳到相關的平臺上,然后通過大數據來分析學生在作業中普遍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個人會出現的一些不足,從而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評價。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該積極探究信息技術為高中生物帶來的改變,積極結合信息化的優勢去創新生物教學,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