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 王二帥 (南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2022 年4 月25 日,教育部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新修訂通知,指出“要鼓勵支持普通中小學根據實際增加職業教育相關教學內容,對普通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等方面的教育提供支持?!敝行W開展職業啟蒙教育一方面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職業認同、激發職業興趣,建立初步的職業萌芽。本文圍繞當前職業啟蒙教育的現實困境,影響職業啟蒙教育開展的原因?如何推進當前職業啟蒙教育的實施?
近些年,隨著對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出職業啟蒙教育。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推行過程中出現一些現實困境,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現狀:職業啟蒙教育處于探索階段,實施力度不強;缺少專門的職業啟蒙教師;在開展過程中缺少實踐資源。
受傳統教育影響,我國職業啟蒙教育比較薄弱,自古以來就存在重知識輕技能的思想,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傳統教育觀需要發生轉變,提出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職業啟蒙教育在開展過程中,缺少針對性政策與法律支持,在部分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成為一種應試課程。一方面現在部分中小學更多的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成績上,在選擇職業上家長與教師更多地傾向于教師、醫生等傳統職業,一味地按照成人的想法向學生灌輸。忽視對學生正確價值觀、職業觀的樹立;另一方面我國職業啟蒙教育起步比較晚,經驗較少,在開展過程中缺乏專業性指導與專業教師,部分學校以勞動教育課程推進職業啟蒙,但在開展過程中缺少對學生的引導。
近些年國家一直提倡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通過開展專門的職業啟蒙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職業認識,樹立正確職業觀以及增強職業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學生對職業認識不再局限傳統職業,拓展對更多崗位的認識。我國職業啟蒙教育推行時間較短,在很多方面需要完善。目前在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缺少專業教師的指導,這門課程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課教師兼任。部分教師在開展過程中缺少實踐性且中小學對于職業啟蒙這門課程沒有對教師進行培訓,導致教師在講授這門課時更多的是自身的經驗,缺少科學性知識。
一方面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更多關注知識傳授,沒有意識到職業啟蒙教育的價值;另一方面教師自身具有一定教學任務與教學要求,課堂授課不愿意結合本堂課內容與職業啟蒙相融合。同時,職業啟蒙教育的實施不能很快見到成效,教師很難從中確認學生的學習狀況,部分家長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成績上,這導致部分教師不愿意開展職業啟蒙教育,這就降低了中小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價值,對學生的指導也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019 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要求“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2020 年4 月25 日,教育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新修訂通知,指出組織職業學校對普通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等方面的教育提供支持。職業教育學校本身有很多實操課程與實訓基地,中小學生掌握對職業的初步認識與職業體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一方面很多職業院校本身擁有的資源有限,與企業合作也比較少;另一方面,由于經濟快速發展,出現了很多新型產業,但職業院校本身缺少,不能提供更全面的、新型的場地。單獨依靠職業院校的資源是有限的,應該建立職業院校、中小學與社會教育資源,促進職業啟蒙教育的推行。職業院校與中小學在進行職業啟蒙教育合作時,沒有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很多合作更在淺層面。政府配套及實施政策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呈現區域差異問題。
近些年推行基礎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早期職業認知,樹立職業理想。在推行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實困境?首先相關法律及政策不明確;其次部分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時更多的是浮于表面,忽略更深層次含義;最后中職院校與中小學聯合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提供實踐課程,但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職業學校教育資源受限,社會各企業資源共享意識較薄弱。
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推行職業啟蒙教育,加強對職業啟蒙教育的規范。但專門針對職業啟蒙教育的相關政策與法律仍不完善,缺少整體系統規劃。首先,開展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缺少經費支持。國家相關部門并沒有將職業啟蒙教育的經費支持納入教育財政保障的范圍內,中小學校教育經費一般由地方政府支付,除去正常教育教學支出,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經費不足。其次,國家頒發相關政策,鼓勵各地區積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但由于各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開展力度有所差別。部分地區缺少對本地區職業啟蒙教育相關針對性文件的頒布,久而久之中小學在進行職業啟蒙教育課程時一帶而過,并不能起到實質性效果。最后,職業啟蒙教育政策比較少,在這一方面教育領導部門應當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與經濟制度的調整,制定出符合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的課程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政策,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我國傳統教育理念重知識輕技能導致學校、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更多的關注成績,忽略對為什么受教育的思考。許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才開始進行就業指導,對未來職業選擇迷茫。職業啟蒙教育在基礎教育開展,目前過于“表面化”。
首先,學校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缺少整體系統性規劃。常見課程教師根據自身經驗或通過搜集資料作為課堂內容,缺少專業團體;或帶領中小學生參觀中職學校的實訓基地,學生對職業認知僅停留在初級階段,忽視職業價值觀的培養,沒有發揮職業啟蒙教育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其次,一方面中小學教師職業教育專業性薄弱,職業啟蒙教育是發展初期,沒有一套完善的職業教師培訓體系,有部分學者指出開展職業啟蒙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這勢必加重教師負擔及加大對教師專業性要求。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自身有更多教育教學任務,無暇分身。最后,部分地區家長受傳統教育理念及職業理念影響,對職業啟蒙教育支持程度低。家長對子女潛在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關注度比較低,這說明家長總體上還缺乏對職業引導的意識。從上述分析可知,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彰顯“表象化”“邊緣化”。
近些年國家頒布一系列文件鼓勵職業院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對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職業教育學校本身具有比較豐富的職業教育經驗、擁有較多的實訓基地,對中小學資源共享,加深學生對各職業的理性認知,更加客觀地看待職業,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價值觀。
首先,職業啟蒙教育在社會推廣力度不大,關注度低。一方面,當前我國職業啟蒙教育處于初級階段,相關法律政策及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學校作為教育教學主體有傳遞教育信號的功能,正是因為學校關注度低,導致大眾、家長、教師對職業啟蒙教育的不重視。其次,職業啟蒙教育的開展在社會、學校、家長之間沒有形成教育合力。上文中也提到職業教育學校對中小學提供實踐基地,但由于自身資源有限,職業啟蒙教育推行受到限制。社會資源、職業教育資源、學校資源之間沒有制定相關體系,開展過程缺少社會資源的支持。目前校企合作局限于職業學校,受教范圍是中職學生,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開展與企業合作容易發生“閉門羹”。
職業啟蒙教育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家庭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職業啟蒙教育的順利開展。面對如今“內卷”的社會,學校、家長更關注學生成績。通過良好成績讓學生考取好的大學找到一份家長眼中“體面”的工作,這使得教育變得功利性。如何正確看待各行各業,樹立正確職業觀?中小學通過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初步幫助學生對職業有一個認知,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上文提到中小學職業啟蒙出現的現實原因,如何突破當前現實困境,本文淺談一些觀點,改善當前問題。
要改變職業啟蒙教育薄弱問題,需要具備比較完善的職業啟蒙教育課程體系,并制定明確的教育政策。首先,國家層面制定大的方針政策。一是完善職業啟蒙教育課程體系,鼓勵各地區根據各地教育情況對職業啟蒙教師開展定期培訓,增強這類教師的專業素養。二是國家應該增加一部分教育經費的投入,保障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三是把職業啟蒙教育作為綜合評價中的三級或二級指標,提升地方政府、學校、家長的重視。
其次,地方政府加大對職業啟蒙教育的宣傳,增加大眾認可度。做好對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督察工作,派教育專員定期對職業啟蒙教師進行培訓、考核。同時,在不違背職業啟蒙教育課程體系的教育目標、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各地方經濟發展狀況增加特色職業啟蒙教育課程。
最后,中小學與職業教育學校加強教育銜接。職業教育學校不僅僅局限提供實訓場地,也可以提供中小學師資。中職院校的教師一般是掌握較強理論與實踐能力,與中小學教師合作共同促進學生職業啟蒙。
職業啟蒙教育是開啟學生職業興趣、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志向、勞動意識和培養學生初級的職業技能。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容易受傳統職業教育觀念的影響,職業選擇時更多地向學生灌輸醫生、教師等“體面”職業,忽略職業啟蒙的深層意義。轉變學校、教師、家長傳統職業教育觀念,才能更好地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樹立正確教育觀、職業觀。
首先,中小學轉變傳統職業教育觀念,定時舉行職業啟蒙開放課,邀請家長或企業參與其中。同時,根據本地區經濟情況建立一套合適的理論與實踐職業啟蒙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加強與職業教育學校及周邊企業聯系,為學生提供職業體驗課程。其次,教師在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時,不僅要讓學生對職業有感性的認識,更注重發揮職業啟蒙教育對學生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培養。做好教師啟蒙,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部分教師受傳統職業教育觀念的影響,希望自己的學生取得優異成績,在將來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作為教師一言一行影響學生,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向學生傳遞正確的職業觀念。最后,對家長啟蒙。學校、社區來聯合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宣傳活動,邀請家長表述對不同職業的看法,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領家長參觀企業或實訓基地,轉變傳統職業教育觀念。
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僅依靠中小學校與職業院校合作的力量是遠遠不足,需地方政府牽線中小學校與當地特色企業,構建“官-校-企”三方合作機制。
首先,中小學校自身需建立特色課程,包括課程設計、材料收集、課程安排及考核,保障職業啟蒙教育在學校內順利開展。同時,定期對各科任教師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將職業啟蒙融入學科教學當中。
其次,中小學校與職業教育學校聯合建立一套細致地反饋機制,完善職業啟蒙教育流程,使中小學了解學生該課程的掌握情況,便于教師對學生后期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確立。
最后,職業教育由于資源有限,需要更多社會參與。校企合作不能只局限中職院校,受眾范圍擴展到低齡學生。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很多企業不了解職業啟蒙教育是什么,不愿意合作;另一方面加強企業、職業教育學校與中小學之間的聯系,形成教育合力。通過邀請企業、工廠的工匠大師開展專業講座,培養學生樹立工匠精神。
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一方面推動學生職業認知,擺脫傳統職業觀念的束縛,樹立正確職業觀,對今后人生規劃有了初步認知;另一方面職業啟蒙教育普及影響整個社會重新審視各行各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其中,擴大職業啟蒙教育的實踐領域,為學生提供學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