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亮
(定西市隴西縣西鋁學校 甘肅 定西 748100)
有效教學是教師在理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情感特點和認知規律、學生情感發展的需要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靈活實施教育教學,促進學生情感升華和智慧提升,實現學生情感協調發展的教學實踐。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探索以情感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方法,構建情感與智慧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提高學生對物理的理解和應用,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在促進物理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導入是衡量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要做好課堂教學工作,需要從提高導入環節的效果,從課前便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充分考慮生活與物理的相關性,認識到日常生活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將生活元素與課堂導入相結合,開始營造課堂生活環境,營造學生熟悉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的意義,產生更強的興趣,大力開展正規的課程學習。
例如,在教授“科學探究:摩擦力”時,本課程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課程的特點,教師可以在介紹階段首先介紹生活中的一些情況。如,在冬天,天氣很冷,小明不小心,在路上灑了一杯水,因為擔心上學遲到,小明看了看灑在地上的水沒有理會,急忙跑去學校,放學后,小明回家依然走上學的條路,課時走著走著小明突然滑倒在地上。小明仔細看了看,地上有一塊冰,仔細想想,好像是上學時不小心灑了的水,因為并沒有處理,他就急于離開,想到這一點,小明又氣又笑。教師可以這個問題為導入,為什么小明走路時不摔倒,而是摔倒在冰上?這個問題會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此時,教師將根據學生的情況介紹課堂內容。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核心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與以往相同的教學方法,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甚至失去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物理成績急劇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使用有趣的課堂導入,讓學生對學習物理有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采用實驗教學或有趣語言的引入,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光的直線傳播”時,在本章的內容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用手影直接在多媒體屏幕上解釋光的傳播,或者用太陽光直接在課堂上觀察和學習,讓學生感覺神奇的“光”,接下來,教師應適當融入課堂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有趣的語言進行主題介紹,如: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有許多神奇的現象,如蘋果墜落、摩擦電、沸水等,你對光了解多少?一些學生說:“光的顏色不同?!币恍W生說:“光源有很多種,可以是燈泡,也可以是太陽?!钡鹊?。同時,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利用具體案例加深學生理解,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自主探究。有時,由于初中物理教師過于重視學生成績,他們總是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在物理教學中被動地接受教師的一些傳播。然而,在這種傳播中,他們的物理學習能力難以提高,在未來的學習中過于依賴教師,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還應在物理課上為學生組織一定的獨立探索空間,使學生能夠分組進行一定的探索,小組合作教學法能有效引導學生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主動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師在為學生提供分組時,要注意學生的基本學習興趣,可以把各級學生分成一組,這樣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此外,教師還應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適當的指導,單獨探索并不意味著教師不關心學生,教師也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地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
例如,在教學“力的平衡”中,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開展本專業學習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組織合作探索,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學困生、優等生、中等生分成一個小組,然后讓學生進行獨立的合作探索。在探索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一定的任務,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防止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化。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應積極參與,由組長監督,避免部分學生混水摸魚,出現小組假合作的現象。教師還應讓學生代表發表一定的演講,然后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引導學生解決一些問題,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總結本課程的知識,這將促進學生更系統地學習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并能夠積極地融入課堂,避免了教師的單一解釋。
3.1.1 實踐研究任務,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塑造高效課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但在當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不注重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導致學生只掌握基本的關鍵知識,沒有很強的知識應用能力。鑒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實踐研究任務的布局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實驗是初中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引導學生更直觀、更快地理解知識點。此外,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它有更多的變化,更受學生的歡迎。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實踐研究任務調整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并不斷努力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汽化和液化”相關知識時,可以嘗試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驗研究任務,汽化和液化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見,如,在手背上擦拭適量的酒精,擦拭酒精的部位會有點冷,這是最常見的汽化條件。這種情況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教師可以布局相關的實踐研究和探索任務,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汽化和液化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索能力會得到提高,學生對汽化和液化相關信息的認會不斷加深,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感覺,可以促進各種能力的產生。
3.1.2 情景探索任務,促進學生探索能力提升
教師還可以通過情景探索任務,促進學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在構建某一情景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相關的探索和設計,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對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它本身以任務驅動的學生學習為核心,如果教師在創建任務場景時不考慮學生的興趣,教師構建的場景就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難使學生產生內在的動機。對于課堂教學,如果想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師需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讓學生在感受、思考、創新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習,通過場景探索任務驅動學生是最佳選擇之一。
3.1.3 微課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
微課具有簡單的特點,可以隨時隨地出現在任何地方。教師可以稍微準備一些學生喜愛的課程內容,提高教學的多樣性,學生可以在學習后將微課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后學習。對于物理課程來說,學習非常困難,學生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努力來完全理解知識點,微課可以加速這個過程,防止學生在獨自學習的過程中因無法完成學習任務而沮喪。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微課的設計越來越多,其多樣性和興趣也在逐漸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微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2.1 發掘生活素材融入課堂教學
初中物理三維課程包括生活課程,為了塑造生活課程,教師必須積極推動生活材料進入課堂教學,即教師需要將生活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在課堂上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初中物理探索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只需要進行相關的探索,就能找到日常生活中物理課程的體現。在此前提下,教師可以嘗試布局相關的生活探索任務,讓學生嘗試在生活中找到一課的關鍵知識,相當于預習活動,學生想確定生活知識的關鍵知識,必須理解什么是知識點,但在探索過程中,學生將繼續提高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促進生活課堂的產生。
例如,教師在講解“噪音及其控制”相關知識時,可以嘗試探索生活材料,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車輛和各種音響設備正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這不僅方便了我們的生活,而且增加了很多噪音,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然而,由于目前對噪聲控制的方法不夠重視,大多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噪聲對自己的直接影響。本節課的知識點主要內容是噪聲的區分和噪聲控制方法。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學生們以前對此了解不多。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在學生活中找到噪聲,并嘗試找到噪聲控制的方法,將生活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相結合,創造生活課堂。
3.2.2 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實踐
生活課堂的塑造也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相關的實踐。生活本身包括一切,學生只需要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在生活中發現一些物理變化。然而,學生確定這些物理變化是一個更基本的事件,學生能否實踐和探索物理變化,使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點。因此,在塑造生活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所學的知識點,驗證所學,提高記憶力。
3.2.3 課后反思環節與生活相結合
在塑造生活課堂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嘗試將課后反思階段與生活相結合。由于物理課程的關鍵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課后反思階段需要學生探索知識點的具體情況,如果缺乏直觀的物理變化來猜測和驗證,學生學習知識點將變得極其薄弱,換句話說,學生需要直觀的物理變化,在大腦中產生數據模型,實現知識點的完全掌握,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后反思階段和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實驗是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形成中起著主導作用,新課程標準注重物理教學,提高實驗教學的需要,使實驗教學更具探究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這方面,初中物理教師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規劃實驗課程內容,提高實驗設備的選擇和應用,組織探索,生活物理實驗,鼓勵學生參與實驗,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實際操作,深刻理解物理的本質規律,產生嚴謹的科學精神和實驗探索能力。
例如,當教授“連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時,本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課程開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課程所需的實驗材料,并讓學生繪制簡單的串聯電路圖和并聯電路圖,學生繪制電路圖后,可根據自己繪制的電路圖進行實際連接。通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驗證了自己繪制的電路圖,還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如在做“電磁感應”實驗過程中,后排的學生看不到敏感電流計的指針是否擺動。有時,由于實驗設備老化,敏感電流計的指針擺動很小,學生根本無法進行良好的觀察,在這個實驗的幫助下,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將完整的電磁感應檢測操作過程投射到屏幕上。通過觀看屏幕,學生們觀察到了理想狀態下磁生電的全過程,由于多媒體技術的干擾,學生們對電磁感應的物理變化有了更好的了解。再如,在做“測量大氣壓強”實驗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實驗設備汞是有害的,不能在課堂上通過實驗現場演示。教師通過視頻播放向學生展示整個實驗過程,達到與現場實驗相同的學習效率。
總結是擴展和改進的有效途徑,是課堂“點睛之筆”,有利于促進學生智慧的升級,實現知識的有效轉移和應用。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根據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關鍵問題的認知水平,進行分層擴展和教學。具體來說,教師要有效整合知識鞏固、思維訓練和素質提高,指導學生總結物理變化和規律后,要布局相應的梯度訓練,讓知識有情感溫度,促進學生物理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處理具體的物理問題,真正全面推動每個學生的發展。
例如,“電路”課程模式有很多種,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們在稍微改變電路問題后感到困惑,這是由于缺乏理解。因此,在與電路相關的課程中,教師將擴大課程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如,在“特殊法測電阻”這個案例中,小規模擴展問題讓學生思考: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兩個電壓表得出結果,當然,如果只有一個電壓表,不能移動電表的位置,測量提供多個開關,或雙擲開關,你還能測量電阻值嗎?這個問題突出了電路問題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在過去的初中物理教育中,存在著重視智育、忽視其他教育類型的問題。近年來,隨著德育課程目標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現德育,但從宏觀角度看,初中物理教學仍以智育為重要目的,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難以得到更全面的培養。五育并舉理念在教學中的滲透已成為必然趨勢,初中物理教學必將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需要教師的充分重視。物理教學作為一種創新教育,具有很強的智力教育和德育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探索五育融合的道路。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后思考如果他們選擇冬天穿的鞋子,他們需要注意什么,但也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他們的家庭環境,這樣老年人就可以降低生活過程中的風險。這樣,智力教育、勞動教育和德育的整合就完成了。同時,感興趣的學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審美素質進行更好的改變,使審美教育順利融入其中。再比如,在教學“電功率”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了解家里各種電器的電力情況,從互聯網上收集我國或其他國家的電力情況,努力了解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實現智力教育與德育的結合。
評價是課堂教學“靈魂”,公平客觀的評價對學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引導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成為教師改進和優化教學的前提,有效鞏固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鑒于此,初中物理教師應注重教學評價,注重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僅擴大評價水平、評價內容,從學生課堂表現、小組學習方法、學習質量等方面,而且提高評價關鍵,實現教師評價、小組自我評價,使評價更加全面、公平、客觀,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思維能力,提高情感課堂教學的效果。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提出需要改變和創新每個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回歸教育的真實性,真正樹立道德,培養人才,全面教育人才。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明確責任和使命,掌握和實施新的教育理念,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踐經驗,改進和優化教學過程和階段,建設情感物理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最終有效塑造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