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
(慶陽市西峰區新建小學 甘肅 慶陽 745000)
以學生為主體理念指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各項教學活動的組織、設計、構建,都應圍繞學生發展需要來開展,以切實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自主性認知訴求。通過對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實質、內涵解析可以看出:其在育人導向、教學定位上,既是對學生認知規律的切實遵從,又是凸顯教學設計針對性、實效性的理論支撐。同時,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為指引,來落實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不僅更利于語文課堂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的彰顯,且對于學生認知潛能的開掘、認知能力的提升、認知體系的完善,也具有積極影響。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對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踐行,可為其教學設計向著多維時空輻射而拓寬渠道,這又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行動指南。基于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研究時,應以深度吸收以學生為主體理念之內涵為切入點,且將其精準、適度、全面貫徹至語文教學活動組織、措施優化的各環節。使每一項教學策略的實施,無限貼近學生的“最近發現區”。讓學生在系統化、高質量、多元化的教學項目引領、驅使下,深度融入到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以此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且落實對高效課堂、有效教學的全面打造。
在育人導向上,以學生為主體理念與高效課堂有著無限契合之處,其兩者共同為學生的認知發展而服務。而通過對高效課堂與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內涵解析,則勢必更利于小學語文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
以學生為主體理念是基于新課標思想而提出的全新育人導向,其不僅對教師、學生的課堂角色進行了精準界定,且要求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主體意識喚醒。在實質上,以生為本理念倡導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身心特性、發展需要來構建課堂活動,進而讓學生在自主體驗、深度感知、積極參與中合作、研討、交流,以達到豐富學生認知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認知視閾、完善學生認知體系的育人目標,讓課堂教學更好服務于學生的個性化、自主性發展需要滿足。其在內涵上,為教學設計優化、課堂實效提升提供了理論參考與行動指南。
所謂高效課堂,主要指課堂教學中,應圍繞學生發展訴求,設計一系列探究式、趣味性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獲取知識、開掘潛能、豐富體驗,來確保預設教學目標的達成。就內涵而言,高效課堂既是對學生認知規律的切實遵從,又為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可以說,高效課堂不僅是對新課標要求的全方位落實,更是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堅實保證。而且,通過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可為學生選用多種方式、借助多項途徑學語文、用語文而搭建平臺,這又是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塑造的關鍵支撐。
將以學生為主體思想、理念融入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各環節、各層面,不僅更利于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塑造,同時對教學實效提升,也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以學生為主體理念可為教師優化教學設計、研判學生認知實際、認知規律、發展需要而提供理論參考,這勢必更利于課堂教學活動、項目、任務等的多元化、豐富性呈現,進而為教學實效增強而奠基。
另一方面,學生在高效課堂內所開展的探究、實踐、體味、感知、應用等,自會切實激發其語文學習興趣、開掘其語文認知潛能,進而為學生深度學習語文、充分用語文而拓寬渠道,這又是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必然途徑。
小學學生的語文課堂主體地位凸顯,離不開鮮活情境、多元問題、豐富活動的驅動。而在切實兼顧學生身心特性、發展訴求的基礎上所開展的高質量教學項目設計,則勢必更利于語文教學實效的強化,以及學生認知發展需要的滿足。因此,教師應從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視角出發,在深入了解學情、研判教情的基礎上,對語文教學策略進行改革與創新,以此來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理念,且讓其更好作用于語文高效課堂的構筑。
鮮活課堂情境的創設,不僅可無限拉近語文與學生的距離,且對于課堂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的彰顯,也有著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在根據學生發展需要來落實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時,應以充分利用各類情境資源、素材為鋪墊,將其靈活、適度、精準遷移至課堂生態,為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味、探究而創設條件,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存在感。而且,面對游戲情境、媒介情境、生活情境等刺激,學生的語文興趣也會切實激活,這勢必更利于預設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學生思考、互動、交流積極性的調動,進而為以學生為主體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落實而拓寬渠道。例如,在識字教學中,可針對與“口”有關的寫法與用法,在課內即時引入“變一變”游戲創設情境:由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口”字,然后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積累,自行寫出與之有關的其他漢字,在此基礎上衍生出諸如“品、日、曰、可、右、聽、只”等漢字,于潛移默化中擴充學生的字詞積累量,且加深其對不同漢字讀音、寫法、用法等的理解。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詩詞品析、鑒賞教學中,則可通過對媒介資源的利用,來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伴音吟誦、視頻觀摩、圖畫解析等途徑,來感悟詩作的意境與韻味,利用情境來拓寬學生的認知視域、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構建提供支撐。
問題是銜接師生、生生溝通與交流的橋梁,更是激活學生思維、深化學生理解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時,應徹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下“強制灌輸”、“直接講授”的誤區,在深度解析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的基礎上,落實對探究式、多元化、開放性課堂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在問題啟發、誘導下,自主參與至對課文內容的解析、重點知識的內化,使“教”與“學”的關系得以適度優化。同時,多元化問題的滲透,還可為學生課堂主體性凸顯提供支撐,這也會為師與生角色切換、教與學關系優化而奠基。例如,在《珍珠鳥》閱讀指導中,可從作者與“珍珠鳥”的關系解析出發,在其生動且富有詩情畫意的描寫中引入問題:(1)我與珍珠鳥發生了怎樣的階段性故事?(2)珍珠鳥和我之間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我與珍珠鳥的故事反映了什么樣的道理?讓學生在層層深入、逐步遞進的問題驅動下,開展對課文的深層次閱讀,且在此基礎上分享自己的認識與看法,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學生,在此過程中激活學生語文思維,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語文課堂內所開展的聽、說、讀、寫等認知項目,均離不開豐富活動的支撐。因此,教師應在深度遵從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將活動貫通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各環節、多領域,為學生在活動有所感觸、有所啟發、有所收獲而搭建平臺。而在諸如演講比賽、課文朗誦、課堂辯論、心得分享等活動的驅動下,學生便會獲得更多展示自我、釋放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其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會得到全方位調動,這又會為學生認知體驗的豐富、主體地位的增強、學習自信的建立而奠基,也會為高效課堂構建目標的達成注入新鮮血液。例如,在《桂林山水》教學中,可通過課文賞析分享、精彩語句品味、分組朗讀比賽等活動,來加深學生對作者傾注于課文中的思想、情感理解,讓學生在互動、分享、研討、爭辯中獲得認知蛻變。同時,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還可設計“說說我眼中的桂林山水”閱讀心得活動,讓學生在課外自行搜集、整合與“桂林山水”有關的各類資源,倡導其從別樣視角反饋自己對“桂林山水”的認識與理解。以借助豐富活動的引領,提升語文教學實效,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以深層次彰顯。
總之,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既是對新課標思想與理念的深度貫徹,又是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提升語文教學實效的必然選擇。而且,高效課堂與以學生為主體理念本身是相輔相成、彼此影響的關系。而教師在高效課堂構建的過程中,必然對學生認知實際、發展訴求會進行深度關注,這又會為教學指導的針對性落實、實效性增強而提供多維支撐。更為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理念是引領語文教學改革的風向標,其不僅強調教學指導策略的多元化、豐富性,而且對學生語文閱讀、寫作、表達能力的增強,也有著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在根據以學生為主體理念要求來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時,應從多維時空、高點站位出發,對學情、教情進行深層次、全方位研判、考量,在此基礎上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在語文課堂內互動、研討、交流、協作搭建平臺。在逐步豐富學生認知體驗、激發學生興趣、拓寬認知視閾的過程中,為高效課堂構建注入新鮮血液,為學生認知發展增添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