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發民
(白銀市景泰縣紅水鎮西壩小學 甘肅 白銀 730400)
格式塔理論的核心觀點是指整體性原則,認為整體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相加,其產生的效能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在認識一個新事物時,人們總是先整體認知,才會分開認識其各個部分。這一過程中往往會結合之前的經驗對于新事物產生整體性認知,因此就產生了頓悟、遷移、創造性思維等思想。在學習中也是同樣道理,學生通過頓悟所理解的數學知識,在學生記憶中印象深刻,當學習新的知識點與大腦中記憶相關聯時,學生會不自覺的產生知識遷移,從而更好的學習新知識。但是學生的頓悟還有一定的條件,首先要對數學知識整體性的認知,再根據所掌握的數學學習經驗與新知識之間建立某種聯系,從而產生頓悟。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深入研究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再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設計與各知識之間具有關聯性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頓悟學習。創造性思維是要打破常規教學體系,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教師未能將數學知識整合,以碎片化講課為主,這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鍛煉極為不利。因此,教師在預設教學方案時,要注重零散知識點的關聯性,根據學生的理論基礎,逐漸增加數學難度,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
深度學習的早期研究結論認為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建構的過程。具體是指學生學習新的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通過批判將新舊知識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整體,并應用這個整體知識架構去解決新遇到的學習問題。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批判思維與知識遷移水平。深度學習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突出理解性與批判意識。學生在大腦中所形成的知識架構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形成的,并且是經過多次批判才確定的思維體系。第二,注重整合知識。小學數學的知識點之間都有較強的關聯性,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庫,只有將新知識融入到學生已經形成的知識架構,才能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第三,強遷移性與實用性。在學習中學生將新架構的知識體系遷移到新問題的解決中,完成學以致用的學習目標。第四,突出學習的主動性。深度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主動將新知識的思考結果接入到知識結構中,是自身學習需求的體現。
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對于高級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通過傳統的教育理念,難以培養出具有高級素質的人才,導致社會各界的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的工作崗位被優秀性能的機器人所替代。為了培育出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急需轉變目前的教學理念,深度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改進教學的理念,為小學數學主題式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主題式教學改革中順應了歷史發展規律,將教學的中心由教師轉移到學生。小學數學的學習難度是逐漸增加的,這也讓許多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當遇到一點困難挫折時,就會失去繼續探究勇氣,養成意志不堅定的不良習慣,而深度學習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學習難度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趨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信心,完善自己的思維,促進綜合素質的快速發展。
在數學中向量被定義為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也稱為幾何向量,我們可以用帶有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向量。向量的方向與箭頭的方向一致,線段長度則表示向量的大小,這些屬性決定了它不同于數,但可以通過數據來表示,學習經歷了識數和對數的運算的終極式認識,形成了整個邏輯嚴密的數學知識架構。從其他角度來看的話,學生對數的學習是一種從認識到再認識的過程,遷移運用所學知識,學習研究更高階段更有難度的知識,提高了學習能力。所以說,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學生對數的學習是基礎,必須吃透數、數式、方程概念和本質,整合學習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對數學的學習中不僅包含對數的學習,也包含對圖形運用,如中學要學習的幾何課程和代數,大學的線性代數等。而向量又同時包含數與形,對向量的學習可以對學習代數和幾何學打下基礎,通過學習運用,學生可以用向量知識來解答數學問題。例如,首先,在中小學的教學課程中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對數學的運算,掌握和理解運算法則,分析數的概念和數域的變化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而向量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雙重屬性,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對于教學來說,必須讓學生要有對向量概念的理解能力,再把向量運用到其他知識的學習上,從而降低學習的難度。其次,就是學科之間知識的遷移應用,比如學生可以利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加深對數學中向量的學習運用。另外,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控制教學節奏。我們分析發現,學生學習向量有一個適應過程,所以學生的學習節奏、自我認知都較差,自控力不強,抗壓的能力也比較薄弱,所以對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而在空間向量的學習,經過之前的學習,學生會變得沉穩,能夠掌握學習節奏和規律,在有了基礎以后,學習可能會更有效。
在整個教育階段,教材對向量的編寫可能是在不同年級和不同學期的。因此必須明確向量教學的思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按不同的階段來教學,方便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第一,就是對平面向量的學習,依據教材中的內容從對概念的理解、向量基本的表達,如向量的畫法、箭頭的指向、線段的長度等基礎知識的學習,然后過渡到平面向量的計算與應用,學習利用向量解決數學難題。第二,從平面向量遷移到空間向量的學習,在空間幾何中學習向量,分析和理解空間向量與平面向量之間的區別,在幾何圖形中把握向量的方向和大小。在這一過程中,對教學者而言,就要把握教學內容的核心,做到對教授知識的心中有數,能夠讓學生對向量這一大塊知識的上下銜接。同時,教師應該注重給學生講解方法的重要性,所學的知識是有層的,也是貫通的,所以對方法的掌握非常關鍵,這有助于學生對下一學期向量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不同的角度能夠舉一反三,加強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比如說,空間向量只在維數上有所不同,其他邏輯結構和平面向量并沒有什么不同,可以利用之前所學的知識來學習空間向量,相對來說更為簡單。
根據學生的反饋,可以完善和改進教學思路,保證更高效科學的教學活動。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認知和水平,調整教學內容,能夠動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規劃合理的教學方案,使得內容的難度、課程的進度符合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完善學習架構,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第二,細化教學中的問題,比如說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在講解空間向量時,覺得學生已經學習了平面向量,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對空間向量的講解不夠深入,使得學生難以理解透徹,造成對這一模塊知識的掌握不好。在知識間的過渡性學習中,不能認為學生有基礎就可以淺教或者少教,要根據學生的需求,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不同,對平面向量沒有學習好的學生,在通過空間向量的學習中可以受到啟發,反過來在加強了對平面向量的學習,這一點是在很多教學中老師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在向量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建立知識模塊之間的聯系,以平面過渡到空間再到立體幾何的學習,完成整個系統的學習任務。
總而言之,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社會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這對教育系統的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考驗,深度學習結合了時代要求,為小學數學主題式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與創新意識。通過深度學習,學生能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到整體的知識結構,深層次理解數學知識,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條件,結合數學知識的特性設計出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