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青山

商業的本質就是一場勢能之戰。為什么很多品牌一定要進入商場銷售?因為在商場可以構建勢能,從而讓品牌可以更高價格賣給客戶。
特斯拉跑到商場里面去開店,也是因為勢能。電動車成本貴、售價貴,產品一開始相比燃油車是沒有太多競爭力的,那特斯拉靠什么賣出去呢?如果特斯拉一開始就在傳統的4S店售賣,幾乎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因為在那里它根本沒有勢能,無法成交。而商場提升了特斯拉的勢能,這個場景更適合人們來談論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后來一堆汽車新勢力品牌紛紛效仿。
對于品牌而言,勢能就是其活著的血液,是其生長的能量。那么勢能到底從何而來呢?
勢能從競爭中來,從強大的對手中來。當你擁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時,你應該感到幸運無比。
我們來看特斯拉的勢能是怎么起來的,是因為它要與全天下的燃油車為敵。它的對手不是沒有,也不是一個,而是一群,是所有燃油車企。這就是領導者的競爭格局。當你沒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時,可能你的對手就是全天下,你要做好與全天下同行為敵的準備。
如果你不能像特斯拉一樣做到與全天下為敵,那么找到一個可靠的對標對象,然后自己主動湊上去也是可以的。就像百事可樂挑戰可口可樂、肯德基挑戰麥當勞、加多寶挑戰王老吉一樣。
當主要對手與你勢均力敵的時候,實力相差不要太大。那么恭喜你找到了你的一生之敵,好好陪他玩兒就是你最大的勢能戰略。
當主要對手與你的實力相差很大的時候,那么這個競爭最好是階段性的佯攻,而不是真正的對壘。也就是以碰瓷為主,不要試圖爆發正面沖突,否則容易被團滅。碰瓷也會吸收強者的勢能,比如青花郎的兩大醬香白酒之一就是階段性地碰瓷茅臺。碰瓷一定要是階段性的,否則容易被碾壓。一旦稍微得勢就要見好就收,重新展開勢能構建。本質上這種碰瓷更多適用于弱者,不是真正的強強對話,而且是階段性策略。
當然,無論我們處于競爭的任何鏈條,只要我們找對勢能源頭,擺正自己的競爭姿勢,就能很好地通過競爭構建好勢能。
偉大領袖說我們要集中力量辦大事。任正非說,不要在非戰略性機會上浪費戰略性資源。這些說的其實都是戰略的聚焦。只有聚焦,我們才能形成戰略合力;只有聚焦,我們才能避免更多的誘惑。
百度總裁李彥宏曾經說過,在早期的時候,他最大的困惑是尋找戰略機會,但后來百度成功之后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做選擇,排除干擾。這說的也是聚焦。其實企業在任何階段都需要保持相對的聚集,聚焦最大的敵人是局限性。比如說當年的諾基亞公司,全球第一大手機品牌公司,就因為自己是老大,所以忘乎所以,忘記了環境變化的力量。因為過度聚焦過去的業務,于是就喪失了大膽改革的決心,最終被時代所拋棄,非??上?。
當然,只要時代和競爭環境變化不大,我們的戰略還是應該保持相對的聚焦。聚焦是構建勢能的一種強大力量。
比如當我們在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戰略資源聚焦到一個小范圍的市場,以此形成相對的競爭優勢。比如胖東來,商業分析家大部分都在說胖東來的服務好,胖東來是靠服務打動顧客、贏得顧客。胖東來的服務是有目共睹的。但從戰略角度來看,胖東來正是通過戰略聚焦才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因為從戰略布局上,胖東來就沒走出過河南,一直在深耕河南地區市場。早些時候媒體采訪胖東來為什么不走出河南,得到的解釋是無心擴張。他們把戰略資源收縮到河南范圍內是正確的戰略舉措。因為胖東來整個企業的經營本質上靠的是人文精神,老板自己的人文精神影響力比較大。一旦脫離河南市場,這種人文精神帶來的經營優勢可能就蕩然無存,那么走出河南的胖東來就不再是原來的胖東來了。

當然不僅僅是市場聚焦,包括產品、渠道、品牌等要素都可以根據競爭所需,制訂相應的聚焦戰略。比如特斯拉在產品線上就非常聚焦,從創始以來實際就沒做過幾款產品,而只要做的都是主打產品。包括蘋果手機,實際上也不會出太多款式,反正競爭力增強不少。不僅是產品的廠商,甚至是超市和零售商也在通過聚焦形成勢能。比如說COSTCO(開市客),它之所以成功也主要是因為聚焦大包裝。聚焦的本質就是做減法。企業其實絕大部分時間都需要通過做減法來實現勢能構建。
重復的力量是偉大的,當重復的信息總是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人們總是會更加印象深刻。就連謊言重復一萬遍也會變成真理,這足見重復的力量是多么強大。
對于戰略而言,重復是最偉大的力量,也是戰略執行時面臨的最大阻礙。當我們為一個企業做完戰略定位之后,很多企業會在第二年提出要有什么樣的改變。仿佛不改變點什么就很不自在,感覺自己有點戰略懶惰一樣。我們每年會花掉大量的時間來和企業家做這樣的人性博弈。
保時捷這個品牌大家應該都知道,前段時間我參觀了一下保時捷的幾乎所有車型。從第一款直到現在,跨越了十幾年十幾款車。我就發現保時捷的設計風格一直在重復,十幾年來幾乎沒什么外表上的變化。當重復久了之后,就變成了永恒的經典?,F在保時捷的經典造型基本已經深入人心,在消費者心里具有極高的勢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