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楠 楊仲曹 孫占強
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16
數字經濟時代,社會生產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社會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技術領域,迫切需要兼具專業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來滿足產業升級需求。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社會職業人才培養的重任。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職業發展需求。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抓住時代機遇,發揮出頂層設計作用,充分挖掘數字經濟背景下的教育資源和發展機會,為教育創新和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提供充足動力,確保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正確性和實效性。
數字經濟是依托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形成的新型經濟模式,數字經濟發展作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在其發展中會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來推動產業數字經濟發展,高職院校作為職業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在教育教學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社會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教育模式;為此高職院校需要立足數字經濟發展背景,深度挖掘其中的教育資源來實現教育高質量改革,確保職業教育符合社會對人才需求程度,發揮出職業教育及人才培養的功能作用[1]。
人才是社會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生產力提升的關鍵要素,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驅動,而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完善的教育體系;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教育改革重要性不言而喻,立足于數字經濟發展背景,結合社會產業需求來實現高職教育創新改革,能夠提高職業人才培養質量,確保專業人才能夠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社會產業發展需求,避免出現專業人才與實際市場脫節、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2],高職院校教育高質量改革,一方面能夠提高職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創造能力等綜合素養;另一方面,借助復合型人才的輸送,能夠促進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
數字經濟背景下強調的是信息技術高效利用,旨在借助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創新社會經濟新形態;數字經濟背景為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發展新思路,有利于高職院校更快突破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借助數字經濟的創新理念和技術應用手段來創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模式;特別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職業教學中,建立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專業教學管理平臺等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和創新創業能力塑造,借助數字經濟發展理念,能夠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入高職教育體系中,從而幫助教師創新教育理念,健全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和專業知識教學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發展需求[3]。
數字經濟時代,社會產業多元化發展結構會導致其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成為當前社會市場缺乏的人才。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方向尚未形成統一的規劃,大部分高校將教育改革方向集中在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從本質上分析,高職院校教育改革需要圍繞學生的職業發展進行,而學生的職業發展需要與社會產業相匹配[4],因此,數字經濟時代中發展元素和人才需求標準為高職院校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信息依據,高職院校能夠圍繞社會產業數字經濟轉型發展中缺乏的專業人才和技術層次來進行教學體系改革。確保專業技能教學和職業能力培養處于先進水平。事實上,無論采用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改革、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還是采用其他教學模式改革,數字經濟中帶來的科技成果和人才需要標準必然會應用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為高職院校教育模式改革提供理論支撐。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是教學實踐的核心驅動力,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化技術的高效應用,為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系信息化建設提供了發展方向。高職院校可以依托信息技術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專業教學與創新創業教學融合、人才培養與社會產業鏈融合等一體化管理體系,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集約化、智慧化教育教學管理,實現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優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助力教育水平的提升[5]。
數字化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雖然目前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線上教學平臺、“智慧校園”等教育體系的搭建等,但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深度不夠,不能將數字經濟發展理念充分應用到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導致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深度不足、教學發展水平滯后,難以實現高職院校全方位信息化教學改革,不利于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高質量改革[6],因此,高職院校想要發揮出數字經濟的優勢,首先要解決數字化教育體系問題,圍繞數字經濟發展核心理念和技術優勢,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做到科學化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掌握數字經濟背景下教育改革的主動權,為后期的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理念創新奠定扎實的基礎。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強調的是全過程、全方位改革,需要從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目標、教學內容等多層次的改革,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出數字經濟背景優勢,全面實現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現階段,部分高校雖然在教育改革中能夠借助信息技術來增強改革效果,但大部分改革內容都集中在某一項教育改革,未做到全面改革規劃,這樣導致教育體系難以做好資源多元化整合,實現聯動育人效應,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改革目的;追求某一項教育教學的突破改革,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不利于整體高職教育體系改革,容易造成教育體系的不適應性,如在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上,過度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而忽視了教學理念和教學平臺的創新改革,導致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缺乏實踐渠道,也會對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形成負面影響。
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旨在突破傳統教育體系的局限性,創新教育新模式,以此來發揮出新時代教育優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保持高職院校教育前瞻性和專業知識技術先進性是教育改革的關鍵要素,數字經濟多元化發展理念能夠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效借鑒,幫助高校在教育改革中更好地把握自身專業發展與教育改革方向的融合程度,實現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等層次的協同發展,確保院校專業教學資源與教育改革相匹配;但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在教育改革中,過度追求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教學模式,忽視本校專業教學現狀,在教育改革中出現好高騖遠現象,這樣導致教育改革不適應于教學實踐,教學改革方式與實際教學出現矛盾,嚴重影響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發展。
完善數字化教育體系,能夠幫助高職院校更好地挖掘數字經濟背景下教育資源,將社會產業鏈與高校教育鏈實現有機融合,借助教育體系制度力量來強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程度,確保數字化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全過程、全方位應用,增強其應用有效性。
首先,高職院校需要借助多元化發展理念來突破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將外部教育資源引入到校內,可以通過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借助外部力量來實現教育合同共同體,打造數字化教育體系[7]。
其次,需要充分發揮出數字化技術的資源管理優勢,依托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建立高職院校教學資源數據庫,將校內外資源進行充分整合,提取有效元素來完成教育內容、教育模式創新、教師隊伍質量提升等方面改革,如在教師隊伍質量提升中,采用雙導師制將校外企業骨干技術人員納入到教師隊伍中,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職業崗位能力和專業素養。
最后,落實終身教育發展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數字化教育體系中教學資源的充分共享、教學模式的數字化,能夠實現學生的全過程教學,如高職院校通過一體化教學平臺對大學生進行追蹤教育,針對學生職業發展需要和崗位技能需要,進行針對性教育,讓學生在實習階段、畢業后都能進行系統化專業知識學習,使其不斷地接受教育,養成終身學習習慣,提升其職業發展能力。此外,借助終身教育發展模式,也能增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力度。
數字經濟背景下對高職院校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高職院校在教育改革中,需要圍繞數字經濟發展背景,立足專業產業鏈人才需求程度,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課程設計、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協同育人機制,讓高職院校改成呈現出科學化、系統化、全面化,以高職院校整體發展來推動專業教育改革,避免出現教育改革缺乏核心驅動力,如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高職院校需要遵循系統化、統一化管理原則,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教學全過程。
從教學資源方面,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教育資源和專業技術資源的互換及數據信息雙向運用,確保學生的專業技術學習深度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程度[8];從教學模式上,建立一體化教學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通過校外教育服務、校內專業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課程設計上,利用數字化技術來實現“理論+實踐”的融合教學,讓學生借助數字化技術、虛擬仿真技術來實現專業技術的創新探索和創造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技術創造想象力;數字經濟背景下教育協同機制建立實現了高職院校校內和社會產業資源的充分融合,能夠為教育改革提供核心動力,進而建立多元化教育生態。
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離不開教師團隊的力量,教師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實施者和執行者,教師的改革能力、教學水平、綜合素養等都影響著數字經濟發展理念及數字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程度,并且高職院校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借助社會產業發展,不斷強化自身專業教學水平,實現專業知識的有效更替、教學模式的與時俱進,確保改革方向滿足本院校發展需要,避免出現跳躍式改革現象;高職院校通過構建高水平教師隊伍能夠提高教育改革的適應能力,讓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全新的教育理念、新型教育模式通過教師的高水平的教學能力實現有效落到實處,確保教育改革內容與傳統教學課堂形成無縫對接,提升教育改革實質性;在師資力量建設中,高職院校可以采用內外結合方式進行教師隊伍建設[9]。在校園內,需發揮出頂層設計作用,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模式,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來實現教師專業技術的更迭和專業素養的提升,讓教師掌握前沿的專業技術,把握數字經濟背景下專業教學改革的機會。在校外,一方面也可以引入校外企業骨干技術人才來提高教師團隊專業技術水平和職場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招聘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引入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前沿專業教學技術的教師人才,為高職院校教師團隊注入活力。通過師資力量建設能夠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適應能力,讓教育改革策略和創新教育理念得到有效實施。
數字經濟時代對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院校需要抓住數字經濟背景下教育改革機遇,正視數字經濟對高校教育領域的影響,充分開發數字經濟背景下職業教育資源和創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職院校教育多元化發展,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改革,肩負起職業人才培養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