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萃洋
(武漢商學院)
作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精神傳承,文化在任何藝術發展階段都會對藝術創作產生影響。中華民族歷經5000余年發展形成的中華傳統文化體系是各階段人民在創作、傳播過程中形成的文化遺產,其以物質和文化財富為主。中華傳統藝術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宗教信仰和各種藝術特色,也為我國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元素支持。動畫作為現階段文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堅持守舊傳承創新的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得以在動畫造型設計中廣泛應用,不僅賦予了動畫人物造型豐富的色彩和文化內涵,同時使得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飽滿。故此,本文通過研究分析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應用,為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傳承發展以及動漫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僅存的國家,在5000余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且元素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帶有明顯的民族特性,對于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京劇、水墨畫等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展現形式,包括的中華文化元素類型十分多元,經過千余年的發展,傳統文化已經和現代人民的日常起居生活有效融合,并在各個領域不斷傳承和發展,在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帶有明顯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在建筑、服飾等方面都有著客觀的體現[1]。以目前人們的生活發展看來,中華傳統元素的滲透也逐漸得以深化。對環境這種應用可以基于設計人員個人的設計經驗,產生相應的創作靈感。
動畫造型設計作為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其原創工作需要以初始的設計定位為基礎全方位進行發展和探索。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與動畫造型技術設計的結合,能夠通過設計發展圖示的多元化推動我國動畫產業的穩步發展。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動畫的故事發展線索以及時代背景,在特殊歷史發展時期,針對其人物穿著和外在環境等利用傳統元素進行再現,具體包括了人物的服飾、顏色以及形狀搭配等。在動畫造型設計環節設計人員可以根據中華傳統元素進行全面的結構拓展,并將動畫造型放置在合適的時代背景下進行分析和探討,避免與歷史環境產生沖突。動畫造型設計總體包括了打理線條、維護造型完整性以及色彩選擇和動作設計等多個方面,也是動畫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這些要素完全符合中華藝術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全新發展理念[2]。受眾可以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產生更加直觀的視覺體驗,并且產生沉浸式的感受,增強我國動畫產業的視覺觀賞體驗。
早在西周時期,人們便劃分了染織工序,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南京的云錦、宋朝的宋錦已經成為當時聞名世界的重要錦緞材料[3]。在紡織技術持續發展的影響下,真絲織物的圖案類型也變得越發多元,云氣紋也被人們稱為流云紋,使用滾動線的形式表示,利用云氣紋可以賦予裝飾圖畫動感特征。在圖畫構建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全面發揮畫面分割的作用,使得裝飾能夠分成多個區域組成動態的藝術,而且能夠將多個裝飾區域進行整合,從而實現視覺方面圖案的有效統一。印染作為中華民族發展中形成的傳統工藝技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歷史的洗禮,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印染的圖案帶有吉祥意義,同樣也可以分為粗糙、高雅等多個風格,體現了不同民族的藝術價值以及生活特性。印染藝術作品在體現客觀事物的同時,也展現了主觀意識影響帶來的集中輸入,體現了各項民間工藝大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剪紙作為我國民俗民風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廣受社會公眾歡迎的民風民俗文化之一。剪紙藝術并非進行客觀事物的模仿和再現,而是以民間藝術家的想象力發揮作為出發點,根據事物原型利用藝術表現方法進行二次加工,從而形成良好的視覺藝術效果。剪紙藝術傳播方法通常是以連接內容圖像為基礎,通過圖像的彼此組合進行夸張和變形處理,展現圖案中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同樣,年畫也是我國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傳統繪畫形式,在新年和各個傳統節日時應用較為廣泛,體現了吉祥快樂的寓意。年畫形式十分多樣,色彩上以純色為主,有著明顯的視覺沖擊力,而在選題方面則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時至今日,天津楊柳青年畫以及江蘇蘇州桃花塢年畫成為我國民俗藝術體系的代表,并且經常以各種吉祥和喜慶的方式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漢字作為中華藝術體系的基礎技術組成部分,也是最具想象力和概括性的內容。文字觀念是漢字發展的起源,圖片是一種能夠在更大范圍內進行信息傳遞的主要途徑,也正因如此我國的圖畫文字得以和文化精神有效融合。在現代設計行業中,漢字憑借在造型和創造力方面的優勢也成了中國動畫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劇作為中國戲曲藝術的代表,傳統京劇表演所用的臉譜綜合使用了各種顏色和線條形成對應的圖案,用以展現戲曲中不同人物的性質和品格,絕大部分人物的譜型和顏色有著特殊的要求,主要是為了彰顯表演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受眾可以通過戲曲表演的觀看,借助人物臉譜形象了解人物的內心,京劇臉譜的藝術特點主要體現在變形、傳神等多個方面。
在現代動畫造型設計工作中,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滿足正向創新發展的需求。在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影響下,文化土壤的多元性變得越發明顯,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變得更加頻繁,最終形成了融合性的文化脈絡結構[4]。我國的動畫產業發展需要堅持我國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需求,在動畫造型設計工作中,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引入和應用可以為我國動畫設計產業提供歷史發展要求和形態互補的工作模式,確保傳統文化能夠在國際化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支持。
在我國動畫造型的后期宣傳和發展過程中,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引入和應用優勢互補形成中國特色。一個優質的動畫造型設計,能夠凸顯場景的變化軌跡以及故事的完整性,故此,動畫造型設計不僅需要突破其外在形態,更加要形成帶有明顯優勢性的精神內核,可以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進一步提高動畫造型的核心構筑能力。傳統文化元素的引入和應用能夠凸顯動畫造型的結構元素以及動畫形象。在動畫造型設計工作流程中,設計人員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的特殊要素作為具體框架,或者是在某一個細微環節中融入特定的文化元素凸顯動畫要素的主線,能夠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達成動畫造型設計的目標。
在我國長期發展形成的中華傳統民族文化體系中,始終強調陰陽協調、天人合一以及真善美的統一[5]。這些以人文哲學為基礎形成的文化和審美現象對于傳統藝術發展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又以儒學、道學和佛學作為主要代表。儒家思想作為2000余年中國意識形態中的主流思想體系,孔子始終提倡美與善的高度統一,這也是孔子藝術觀形成的基礎條件。在現代動畫造型設計中,設計人員同樣需要關注真善美三者的統一,《阿凡達》則是利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人們講述了一個表面看似簡單但卻能夠深入人心的故事,不僅故事情節中的善與惡對比明顯,最終的故事結局也是善良戰勝邪惡,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在造型設計中應用的具體表現。道家始終以自然無為作為核心,提倡無為無不為的主張,更加關注尊重自然,力求在一種恬淡環境下回歸自然。《功夫熊貓》中的烏龜大師的各項行為哲學則客觀體現了中國傳統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國古典哲學思想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應用使得該元素成了動畫造型設計中的亮點所在。佛學在傳入中國之后,受到本土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禪宗,修行方式可以分為漸修和頓悟兩種,對于中華藝術的發展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山水情》則是體現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發展,雖然影片時長僅有18分鐘,但整體的格調卻十分清新、灑脫,顯示了佛家超凡脫俗的禪意。
在動畫造型設計工作中,傳統民間藝術的形式以及藝術形態的多元化借鑒使得動畫造型擁有特殊的表達結構以及內容。傳統民間藝術可以為動畫造型設計提供更加平易近人的設計元素,使得受眾能夠從內心深處接受動畫角色的設定。設計人員也可以根據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創新性的設計方案,基于傳統的故事框架針對民間文化藝術形態進行多元化的發掘。傳統的民間藝術不僅包括了文學作品,同時也覆蓋了民間的戲曲、壁畫、雕刻等,不僅客觀反映了不同階段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也為后續的歷史發展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全新的支持[6]。比如《大鬧天宮》這一動畫電影中就融入了中華傳統的民間藝術作品,又以我國的民間戲曲藝術形式為主,使得動畫造型設計具備明顯的民族風格特征。在動畫整體創作過程中,更加強調中國價值觀念的輸出,使得受眾能夠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體系的獨特魅力,并利用動畫形象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和神韻。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的文化娛樂方式依舊呈現出單一化發展傾向,看戲依舊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為頻繁的娛樂方式。《將相和》《白蛇傳》這類京劇以及《梁山伯和祝英臺》《西廂記》這類越劇都是在當時形成的廣為人知的戲曲藝術作品,對于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在國內動畫早期設計發展的過程中,導演都提倡中國傳統戲曲的引入和應用、《大鬧天宮》是我國動畫產業的代表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導演在使用傳統戲曲元素時,考慮了戲曲人物造型濃墨重彩以及寫意傳神的藝術特征。《哪咤鬧海》作為我國動畫發展中的代表作品,角色造型、動作和音樂都添加了中國傳統的戲曲元素,并且又帶有濃濃的京劇風。陳唐關總兵李靖在動畫造型設計過程中,身著大紅袍,這也體現了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其非富即貴的身份。身上穿著的護膝鎧甲以及寶劍則展示了李靖忠勇正直的形象。在面部五官設計中,設計人員則是為其設計了兩道劍眉,緊鎖的眉宇也體現了李靖個人內斂嚴肅的性格特征。這種造型設計方法與傳統戲曲發展中的武將臉譜和扮相相似度較高,該角色在設計過程中使用了臉譜色彩的暗示方法,使得受眾在動畫觀看的過程中,能夠通過顏色的變化體會到不同人物的性格角色特征。同時,戲曲元素得以在動畫造型設計的動作設計環節廣泛應用,李靖的各項動作帶有明顯的京劇程式化特征,昂首闊步是其動作的主要特性,這些動畫造型設計客觀體現了中國傳統戲曲元素的藝術風格。
在中華傳統文化藝術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寫意是最為典型的外在特點,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與西方文化體系明顯區別的內核所在。在動畫造型設計中,設計人員始終從中國古典文學體系中發掘相應的創作靈感,并融合美學思想,保障動畫造型設計能夠達到傳統繪畫藝術中神似的目標追求。動畫造型設計是以傳統美學理論中的精神觀作為基礎,落實以形寫神的設計目標,利用外部事物的典型特征展現人物的內在神韻。在《哪咤鬧海》的動畫造型設計中,哪吒作為主要人物,整體的人物造型線條十分流暢,結構較為清晰,利用工筆線條形成了人們最為熟知的福娃樣貌,也是最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娃娃形象。在哪吒這一動畫人物造型設計環節,設計人員賦予的烏黑圓亮的眼睛,傳遞出哪吒具有的揚善懲惡的威武氣勢。在動畫作品播放的過程中,哪吒這一角色的造型整體表現出一種線條流動狀,和傳統的云水江海的起伏波動形成了良好的動畫節奏,展示了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中國意境。
中華傳統文化作為長時間發展過程中各階段人民的智慧結晶,客觀反映了不同朝代人民的文化生活以及精神需求,其中包含的豐富的文化和精神元素在現代經濟社會依舊具備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我國動畫產業發展中,造型設計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展現人物形象、傳達人物精神有著重要的價值。中華傳統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應用,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以及造型的中國化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現如今,在動畫造型設計環節,傳統藝術元素中的形而上的設計思想、民間藝術、戲曲元素以及寫意設計方法等得到了廣泛應用,使得我國動畫造型設計的中國風特色變得越發明顯。我國可以基于全球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背景,利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文化價值觀,有助于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