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 邢江濤 王涵
摘要:2022年,中印關系總體處于平穩狀態。中印兩國在解決邊境劃定、貿易失衡、印度洋利益沖突和“一帶一路”南亞建設等傳統問題上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俄羅斯等主要大國也對中印關系良好發展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不論是印美戰略合作升溫還是俄羅斯對華依賴加深都可能引發中印兩國其中一方的擔憂和不滿。與此同時,中國和印度在維護全球經濟發展、建立多極世界秩序、保持俄羅斯強大獨立等涉烏議題上的共同利益又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中印關系的延續性和可控性。展望2023年,中國應該基于中印兩國的共識和共同利益,利用印度擔任G20和上合組織峰會輪值主席國的時機,積極同印度應對新的全球性挑戰,推動中印關系穩中向好發展。
關鍵詞:中印關系;印美關系;印俄關系
中國和印度同是世界上兩個發展較快的新興經濟體和人口較多的發展中國家。這種相似的國家身份雖然使中印之間的互補性較弱,難以開展深度合作,但也使兩國在維護全球和平發展、構建多極化世界秩序等領域存在共識,避免發生激烈對抗。近年來,受中印固有問題以及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大國的影響,中印關系出現短暫性下滑趨勢。中印兩國是搬不走的亞洲“鄰居”,中印關系的健康穩定對兩國經貿發展和亞太安全繁榮至關重要。為此,本文旨在以2022年為時間節點,探究中印關系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和發展機遇,在此基礎上,展望2023年中印關系的發展趨勢。
一、中印傳統問題總體保持穩定
過去幾年,受邊界劃定、貿易不平衡和印度洋利益沖突等傳統問題的影響,中印關系趨于緊張。進入2022年,中印兩國雖然在處理上述問題上沒有取得重大進展,但也沒有發生激烈沖突對抗,總體保持穩定狀態。
首先,中印邊境局勢保持平穩態勢。中印兩國對待邊境問題的不同態度使邊境局勢存在很多風險,印度認為解決邊境問題是中印關系緩和的前提,而中國希望通過發展中印關系帶動邊境問題的解決。印度外長蘇杰生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邊境狀態將決定中印兩國關系。2022年12月,中印兩國軍隊在中國藏南達旺地區發生沖突。與此同時,隨著軍長級會談等邊境事務會議的相繼舉行,中印邊界問題仍然保持穩定狀態。2022年,中印兩國先后舉行三輪軍長級會談、兩次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就邊境局勢達成“四點共識”,同意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進行磋商、盡早解決實控線遺留問題。總之,盡管印度堅持邊境爭端決定中印關系的態度,希望增加同中國談判的籌碼,但隨著上述邊境事務機制的實施,中印雙方加強就邊境問題的溝通協商和邊境地區的管控能力,使得邊境局勢趨于平穩。
其次,中印經貿合作保持平穩發展。一方面,印度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減少對華貿易逆差阻礙了中印經貿關系的良好開展。2022年,印度先后對中國光伏產品、印刷電路板、聚醚多元醇、氰化鈉等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此外,印度保持對華經貿科技高壓,頻繁打壓中國在印企業。2022年,印度以構成隱私安全威脅為由,封禁54個中國手機應用程序,以逃避關稅、涉嫌違反《防洗錢法案》為由,突擊搜查OPPO、小米、一加等中國手機廠商。另一方面,中印經濟互補性較強、雙邊貿易額穩步增長確保了中印經貿合作的平穩發展。2021年,中印貿易額達1256.6億美元,中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 1 ]。2022年,中印貿易額達1359.8億美元,同比增長8.4%[ 2 ]。因此,盡管中印存在貿易不平衡問題,但基于雙邊貿易的互補性,中印經濟合作仍會保持平穩狀態并成為維護兩國關系向好發展的“壓艙石”。
最后,印度警惕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在南亞的推進以及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活動。考慮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可能會削弱印度在南亞的經濟影響力以及所謂的“中巴經濟走廊涉及印度主權領土”,印度仍然對“一帶一路”南亞建設持有謹慎甚至排斥態度。印度外長蘇杰生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炒作中國“債務陷阱”,警告各國不要因債務困境接受中國援助。2022年11月,印度外交部表示,印方堅決反對利用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改變本地區現狀的企圖。與此同時,印度對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活動保持警惕。印度歷來將印度洋視為本國勢力范圍,致力于成為印度洋的“凈安全提供者”。出于對中國在印度洋影響力日益增強的擔憂,印度加強對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活動的監視和偵察。同年12月,印度海軍參謀長庫馬爾表示,印度密切追蹤中國船只在印度洋開展作業的動向發展。
二、印美戰略合作升溫阻礙中印關系發展
中國對印度感到擔憂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印美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俄烏沖突發生后,印度強化與美國雙邊或多邊關系,推進同美國在政治、經貿、安全防務等領域合作。印美戰略合作升溫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中國對印美兩國建立戰略同盟的擔憂,進而引發中國的嚴重關切和強烈反對。
首先,印美兩國密切政治溝通交往、重建“四方安全對話”。一方面,印度提升與美國的雙邊關系。印美兩國不但舉行首腦視頻會晤和電話交談,就清潔能源、軍事、經貿等領域合作和烏克蘭局勢進行討論,而且舉行“2+2”部長級會議,就國防、科技、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交換意見。此外,印度外長蘇杰生訪問美國,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等多位高官舉行會談。另一方面,印度利用拜登政府推進“印太戰略”的時機,加強同美國在“四方安全對話”框架內的溝通協作。2022年,莫迪總理出席“四方安全對話”首腦峰會,同美日澳三國領導人就俄烏局勢、印太戰略、經濟增長等議題進行討論。針對印美重建“四方安全對話”、打造對華“包圍圈”,中國外交部表示不滿和反對:“搞小圈子,挑動陣營對立,真正威脅構建和平、穩定、合作的海洋秩序”。
其次,印美兩國深化經貿投資合作、組建“印太經濟框架”。其一,美國增強對印度的經貿投資。2022年11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問印度,承諾美國將出資5億美元支持本國太陽能設備制造商在印投資建廠。其二,美國鼓吹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轉移,引導美國在華企業赴印投資建廠。美國不僅向印度轉移從中國遷出的太陽能電池、稀土和芯片等產業鏈,還啟動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并簽署美印半導體供應鏈和創新伙伴關系諒解備忘錄。其三,美國拉攏印度參與本國主導的區域經濟組織。同年5月,美國將印度確立為“印太經濟框架”的創始成員國,加強同印度在貿易、供應鏈、清潔能源和反腐敗的經濟合作。中國警惕印美鼓吹對華經濟“脫鉤”、組建“印太經濟框架”,中國外交部表示:“美方應切實按照自由貿易規則辦事,而不是沖擊現行的區域合作架構,開地區一體化的倒車”。
最后,印美兩國加強武器貿易合作、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一方面,印度大力購買美國先進的軍事裝備。自2022年以來,受俄烏沖突以及西方國家經濟制裁和技術封鎖的影響,俄羅斯被迫擱置甚至取消對印度的部分軍備供應。為了滿足自身國防需求、促進本國軍力發展,印度不得不轉向購買美制武器裝備。2022年,印度公布年度國防預算,落實“阿帕奇”和“奇努克”直升機等印美軍事采購協議。另一方面,印度積極同美國開展聯合軍演。同年,印美兩軍在印度喜馬偕爾邦和北阿坎德邦舉行“霹靂”“準備戰爭”聯合軍演,印度海軍前往西太平洋海域參與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加魯達盾牌”“馬拉巴爾”等聯合軍演。針對印美開展聯合軍演、深化防務合作,中國外交部表示不滿和反對:“印度和美國在中印邊境附近開展聯合軍演,違反中印雙方簽署的協定精神,不利于中印兩國之間的信任”。
三、俄羅斯對華依賴加深可能引發印度不滿
俄烏沖突發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起全方位的競爭博弈。美國利用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和世界霸主地位,不但領導英國、德國、法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科技封鎖,使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受損、經濟軍事實力衰弱,而且施壓土耳其、印度、印尼等非西方國家“選邊站隊”,多次向聯合國大會及安理會提交涉烏議案,使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下跌、國際影響力降低。
2022年2月,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宣布中俄建立“無限制”戰略伙伴關系,標志著兩國關系達到新的頂點。俄烏沖突發生后,基于外交、經貿、能源、國防等領域合作以及構建多極世界、抵制西方民主價值觀、改革現有國際秩序等方面共識,中國進一步增強同俄羅斯的戰略協作。外交上,中國雖然在烏克蘭問題上保持中立立場,但著力保護俄羅斯免受西方國家責難,例如指責美國及北約將俄烏矛盾推向“火山口”,多次就聯合國涉烏議案投棄權票以及反對將俄羅斯逐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政治上,中俄兩國加強高層互訪、深化政治互信,不僅舉行首腦會晤、首腦電話會談等雙邊交流,還利用G20、上海合作組織等組織機構發展多邊合作。經濟上,中國反對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單邊制裁,加強同俄羅斯的經貿聯系,幫助俄羅斯將糧食、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出口市場轉向中國。安全上,中國不但向俄羅斯出口半導體、電子芯片和集成電路,幫助俄羅斯實現武器庫現代化升級,而且同俄羅斯舉行“東方”“海上聯合”等軍事演習,提升中俄兩軍的協同作戰能力。
印度擔心俄羅斯對華依賴加深可能導致俄羅斯在中印邊界劃定、印俄軍備貿易、克里米亞主權歸屬、“一帶一路”南亞建設等問題上偏向中國,進而對印度的領土安全和國家利益構成威脅。首先,印度長期依賴俄羅斯在中印邊境問題中發揮協商調解的作用。印度擔憂俄羅斯對華依賴加深可能改變俄羅斯在中印拉達克地區對峙以及未來中印邊界劃定問題上的中立態度。其次,俄羅斯是印度主要的武器進口來源國。印度擔心為了降低中國對印俄軍備貿易的猜忌,俄羅斯會減少對印度出口先進裝備和武器系統。這將大幅削弱印度的國防能力,迫使印度轉向美國、法國、以色列等武器供應國。再次,巴基斯坦是中國的傳統盟友。印度擔憂俄羅斯可能會加強俄中巴三國在政治、能源和防務等領域的多邊合作,甚至改變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一貫的親印度立場。最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印度“東向行動”政策在南亞地區存在利益沖突。印度擔心俄羅斯對華依賴加深可能使俄羅斯在“一帶一路”南亞建設問題上偏向中國。
四、中印就烏克蘭問題存在共識有利于緩和雙邊關系
俄烏沖突發生后,作為世界上兩個發展較快的新興經濟體和較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在維護全球經濟發展、建立多極世界秩序、保持俄羅斯強大獨立等涉烏議題上存在共識。可以發現,2022年年初,中印兩國就聯合國涉及烏克蘭問題的投票表現基本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印關系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首先,中印兩國在維護國民經濟發展、停止俄烏沖突狀態上存在共識。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上人口較多的大國和發展較快的新興經濟體,長期依賴國際糧食和油氣資源的進口。近年來,受COVID-19疫情的負面影響,中印兩國經濟增速放緩。2022年,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直接導致全球小麥、玉米等糧食供應短缺和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出口下滑,進而引發國際糧價和能源價格飆升。在此背景下,中印兩國不得不花費更高的成本購買國際農產品以保障本國糧食安全,大量購買俄羅斯廉價的油氣資源以對沖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因此,中國和印度都在擔心烏克蘭局勢對本國經濟復蘇和全球經濟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呼吁俄烏兩國盡快結束沖突狀態,鼓勵雙方回到對話和外交的道路上。
其次,中印兩國在反對美國單邊主義、構建多極世界秩序上存在共識。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與此同時,印度長期奉行“不結盟”政策,致力于把本國塑造成國際舞臺中“獨立和有影響力的一極”。因此,中印兩國都主張抵制美國單邊主義行徑并建立多極世界秩序。當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著多極化的趨勢發展,而烏克蘭局勢可能使這一趨勢受到影響。自2022年以來,美國利用其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以及西歐對俄羅斯的恐懼心理,不僅領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起多輪經濟制裁,還要求土耳其、印尼等非西方國家“選邊站隊”。因此,出于對美國國際影響力提高和世界單極化趨勢增強的擔憂,中國和印度都拒絕公開譴責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避免加入對俄經濟制裁的西方國家陣營。
最后,中印兩國在保持俄羅斯強大獨立上存在共識。進入21世紀,中俄雙邊關系持續改善,兩國建立密切的政治和外交關系、穩固的能源和貿易聯系以及可靠的軍事和防務關系。冷戰結束后,印俄兩國繼承和發展了良好的印蘇關系。俄羅斯不但是印度傳統的地緣政治伙伴和重要的能源貿易伙伴,而且是印度主要的武器進口來源國。此外,俄羅斯還是世界多極化的主要力量和國際政治格局的權力平衡者。因此,中印兩國都將俄羅斯視為務實的戰略合作伙伴。2022年至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僅對俄羅斯發起多輪經濟制裁,將俄羅斯排除在國際金融體系之外,還強烈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多次向聯合國提交干預烏克蘭局勢的議案。因此,考慮到俄羅斯存在國家實力衰弱和國際地位下跌的風險,中國和印度必須保持俄羅斯的強大獨立,避免俄羅斯衰落成為三流國家。
五、結語
中國和印度是搬不走的亞洲“鄰居”,和睦相處是唯一的正確選擇。回顧2022年,中印關系的良好發展既受到中印傳統問題的內部阻礙,又受到美俄等主要大國的外部影響。一方面,中印兩國在解決邊境沖突、貿易失衡、印度洋利益沖突和“一帶一路”南亞建設等傳統問題上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另一方面,印美戰略合作升溫、俄羅斯對華依賴加深都可能引發中印兩國其中一方的擔憂和不滿。此外,俄烏沖突削弱了俄羅斯在中國和印度之間扮演平衡調解的外交橋梁作用。這也對中印關系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展望2023年,中國應該基于中印兩國在維護全球經濟發展、建立多極國際秩序、支持俄羅斯獨立強大等涉烏議題的共同利益,將印度擔任G20和上合組織峰會輪值主席國視為緩和中印緊張關系、改變印度對華態度的有利時機,加強中印雙邊政治、經貿、防務領域合作和中俄印三邊協調機制。中國和印度同樣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長遠的經濟發展目標和維護亞洲安全穩定的責任擔當,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印兩國能夠本著對歷史友誼的把握和現實利益的需要,推動新時代中印戰略伙伴關系行穩致遠,為亞太地區和世界的穩定繁榮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李云霞,于歡.美國“印太戰略”對中印關系的影響[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6(2):62-72.
[2]中國外交部.“中國同印度的關系”[EB/OL].[2023-05-23].
http://www1.fmprc.gov.cn/ web/gjhdq_676201/gj_676203/ y z _ 6 7 6 2 0 5 / 1 2 0 6 _ 6 7 7 2 2 0 / sbgx_677224/.2023.1.
基金項目:河北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資助項目 美國“印太戰略”對中印關系的影響(XCXZZSS202310)。
(作者簡介:于歡,河北師范大學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印度外交、中印關系;邢江濤,河北師范大學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國關系與中國外交;王涵,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外社會思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