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軍
學業質量評價是指對學生完成學科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的評價,是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業質量評價包括學期期末考試、學業水平考試、中考和高考等。
學業質量評價必須指向核心素養。傳統學業質量評價以教師、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評價為主體,以學生的學業分數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往往僅憑教師個人經驗和對教材知識的理解,通過紙筆考試對學生識記、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水平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和內容單一、隨意性強,難以真正科學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業質量。2017年公布的高中學科課程標準和2022年公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學業質量評價應依據學科課程標準進行,應著重評價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學業質量評價必須以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根本原則。同樣,以評價核心素養為中心的學業質量評價是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保障。
實施學業質量評價需要注意四個方面。第一,強化素養導向。注重對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評價。評價時要以關鍵能力為重點,兼顧核心素養的各個方面。多分析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科定義和表現形式,讓學業質量評價真正實現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從而更好地引導教學,促進“教—學—評”的有機銜接。第二,以具體情境為載體。通俗地說,核心素養是在相對復雜的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核心價值、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要正確評價以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為中心的學業質量,就需要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應用的素養水平。對于一些學科來說,設計典型任務考查學業質量水平,可體會思維過程與方法,體驗典型的思想情感等。情境、任務設計要多樣、綜合和開放。第三,體現基礎性和綜合性。學業質量評價不能全部都是考查核心素養,還要考查基礎性知識,體現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即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學科知識、思想方法,多角度觀察、思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第四,創新評價方式方法。學業質量評價不一定都是以紙筆測驗的方式進行,多元的評價方式是值得肯定的。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書面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注重典型行為表現,推動表現性評價的落地和實施。
建立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學業質量評價因人而異,因此研究和形成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勢在必行。學業質量評價標準應以各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征進行整體刻畫。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還應明確將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水平,并描述不同等級水平學習結果的具體表現。盡管課程標準對學業質量標準進行了初步的規劃,但離具體實施還有一定的距離。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的建立,必將為學業質量評價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