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文
摘要:如今,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將核心素養作為頂層設計,并使其與語文學科特性相結合,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當前語文課程內容的設置提供重要依據。閱讀是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增強學習體驗的有效方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從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采用多元的閱讀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有效提升閱讀水平與語文學科素養,最終實現語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閱讀教學策略的運用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有著密切的聯系,以全體學生閱讀的質量與效果對教學策略的高效性與適應性進行反饋,更有利于優化教學策略,提升閱讀教學效果。因此,閱讀教學策略的創新與優化是關鍵,教師需要在充分明確閱讀目標與主題的基礎上,提高閱讀活動的趣味性、多元性與綜合性,進而提升學生的文本鑒賞水平及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激發其閱讀潛能,切實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唯有如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才能更加高效。
1?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對學生語言構建的正確引導
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并不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與運用,除了學生的主觀原因以外,還與教師缺乏對學生語言構建的正確引導有關系。通常,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文本的構建多是直接講授,學生則相應地接受與記憶。文本中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與人物的喜怒哀樂通常是需要學生去深切感知的,而這種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理解作者的真實情感和語言運用的巧妙之處。并且部分教師不重視有關語言材料運用的練習題設置,導致學生缺乏語用的訓練機會,進而難以提升其“語文構建與運用”這一核心素養。
1.2不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訓練
在如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出于對教學任務能否及時完成的考量,將教學重心放在閱讀方法及閱讀主題的講解上。在教師占用大量課堂時間的情況下,學生便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難以調動自身思維展開學習思考。與其他課程不同,語文學科本身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閱讀教學是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積累與思維訓練的重要途徑。
2?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索
2.1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堅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主動學習與自主學習為表現特征,體現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動機的關鍵,學生只有擁有了高漲的學習興趣,才會主動進行文本的閱讀、分析與總結,繼而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其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同時其本身具有的生動性、形象性等特點,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主動探究與思考。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呈現出多種形式,最為常見的就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強調結合課程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的內在動力得以增強。
例如,對于《雨巷》的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播放視頻:暮春江南,一條寂寥的、悠長的小巷中正下著蒙蒙細雨,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小姑娘在小巷中經過。在視覺的沖擊下,學生可以建立對雨巷情境的直觀認知。隨后,教師可輔以提問來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探究欲望:“大家在觀看視頻后,覺得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應該如何去讀這首詩呢?當中出現了哪些意象來描繪意境呢?”當學生的感官與思維均被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所引導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必然高漲,并且會明確自己的閱讀學習方向。另外,在后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體驗會不斷增強,進而能夠逐漸感知作者的精妙寫作手法與詩文的美感。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閱讀思維的發展,而且能進一步增強其審美體驗,實現了對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有效落實。
2.2以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積極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以教師的有效引導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是一種通過發揮學生群體作用來推動教學進程的方法,教師應采取布置任務、設計問題鏈等手段,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有目的地合作學習。同時,教師要引導小組成員進行科學的責任分工,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使其產生真切的學習體驗,確保小組合作探究的高效性。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而言,能進一步增強其合作意識與語言表達能力,充分感知合作學習的高效性特點,學會勇于表達自身的觀點、想法,最終切實提升其綜合學習能力,達成閱讀教學培養目標。
例如,對于《老人與海》的閱讀教學,教師可采用設計問題鏈的手段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首先,有效導入,激發學生合作的熱情,拋出一個開放性問題:“大家是否閱讀過國外名著?從中產生了哪些感悟呢?”由于問題沒有統一答案,不同學生的感悟不同,對名著的切身體會也不同,這就能夠激發學生表達與交流的欲望。學生在接收到問題后,會基于自身的閱讀經驗,在小組內展開思考與回答,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其次,教師要拋出一個深層次問題:“老人與海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兩者產生了怎樣的作用呢?”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自主學習,做到在小組內成員間的積極討論與分析,最終由小組長進行發言。最后,教師要鍛煉學生聯系課文進行理解的能力,進而提問:“大家覺得課文中的哪些內容與中心主題相關呢?大家對這些內容有怎樣的感悟呢?”引導小組成員進行課文的反復、精準閱讀,并通過再次的分析與討論確定相應的答案。在整個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閱讀學習過程中,一系列問題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明確合作學習方向,同時學生可在小組內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實現了資源、想法的共享,有利于他們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的提升。
2.3以指導誦讀加強學生閱讀理解
學生的有效閱讀是建立在對文本全面理解的基礎之上的。自古以來,誦讀的工具性特點便被挖掘,反復、高聲地朗讀可以產生加強理解與記憶的作用,而這一理論也在經歷幾千年的實踐教學后得以驗證。對此,新時代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沿用這一基礎教學方法,但需要教師結合核心素養、新課改等提出的具體要求予以創新,使誦讀的作用得以全面發揮,并達成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
例如,對于《沁園春·長沙》的閱讀教學,詩中詳細描述了長沙的秋景及作者對自身年輕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從而產生了對生命的感慨。對于這首詩的閱讀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悟詩人的豪情壯志,以及學習其身上奮勇拼搏、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在開展誦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特定的語言環境,如可以播放意境合適的音樂,讓學生在傾聽教師的范讀后,再依照自身的理解進行創新朗讀;或者播放一些革命時期“軍民一家親”的視頻、圖片等,以情感的渲染幫助學生奠定好情感基調,這樣才能實現有感情地朗讀。
另外,關于語氣問題,如果詩中表達了詩人的豪邁與雄心壯志,那么在誦讀的過程中就可引導學生運用較為輕快、悠揚的語氣。通過控制語氣和語速體現詩詞中的節奏,展現詩詞中的意境,將作者的思想和詩詞的內容融為一體,既有利于學生掌握詩詞的內容,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中的思想和情感。
2.4以拓展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面對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目標,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應對其進行拓展和延伸,融入豐富的資源,圍繞教材主題進行文本內容的拓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來說,這種拓展式閱讀可以從時間上拓展,將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延伸和拓展至課前、課后不同的環節;也可以從閱讀形式上引領學生在課前對同類閱讀作品進行拓展。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結合具體的閱讀文本,拓展與其相關的閱讀材料,包括背景知識、學術界針對這本書的評價等。這樣,學生在拓展和延伸閱讀的過程中形成閱讀積累,并且逐漸提升了思維能力。
例如,對于《赤壁賦》的閱讀教學,這是一篇寫景敘事的散文,作者通過欣賞風月、談古論今,將自己對社會的抽象認識表達出來,文本兼具唐宋古文和南北朝駢賦的特征,文質俱佳,對于學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難度。教師如果只是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字詞進行理解,并翻譯古文大意,很難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的解讀,從而降低了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前可以搜集一些有關蘇軾生平的資料,交代寫作的背景,讓學生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文本的思考和解讀,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文本中的思想和意蘊,掃清閱讀中的障礙。
總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明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在核心素養層面上的教學缺失,進而有針對性地改善教學方法。教師采用創設情境、合作學習、指導誦讀以及拓展閱讀等手段,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培養探究意識,使他們在自主以及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并且在學生的閱讀視野被不斷拓寬后,掌握閱讀技巧與閱讀習慣,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亞君.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構建[J].好日子,2022(4):65-67.
[2]黃丹.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淺談[J].科學咨詢, 2021(12):284.
[3]次德吉.新核心素養背景下優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女人坊(新時代教育),2021(9):73.
[4]花茹.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 2022(10):71-72.
[5]許言言.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策略[J].課外語文(教研版), 202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