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雉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指出,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生態五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時代背景下具有新內涵、新特征。人類文明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落后到進步的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了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社會主義社會文明;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為宗旨的生態文明。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個完整科學的理論體系,是實現中國式現代的重要理論指南,其提出具有現實意義。
第一,以原創性的話語體系探索文明演進的新路徑,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從根本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同時指明了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看,人類文明的演進有一定的規律,較之封建社會,資本主義創造了一個更加文明的社會形態,并逐漸擺脫了人對自然的依賴,形成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文明,但是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的文明形態,僅限于“物”的文明,而非人的文明,因此,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一個原創性的話語體系,在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同時為探索文明演進提供了新路徑。
第二,以時代性為根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重構,具體表現為:傳統的“家國情懷”重構為愛國主義思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直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底色,五四運動以來,以家國天下思想為根基,在一場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中形成了寶貴的愛國主義思想;傳統的“民貴君輕”思想重構為人民至上的理念。從孟子的民貴君輕,再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都體現著人民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傳統的“禮法合一”重構為“依法治國”思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直強調德治和法治相結合,依法治國思想堅持以道德為底線法律為準繩,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幾千年經驗與中國共產黨人幾十年的執政理念相結合,體現了新時代的治理觀念。
第三,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南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科學社會主義的表征,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體方向,同時為世界上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和渴望獨立、解放的人民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后疫情時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使中國人民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為世界人民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