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韓,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立足于中國的地質實踐,在礦床普查與勘探、變質巖石學、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前寒武紀地質學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沈其韓是新中國最早一批地質工作者,不僅參與了新中國早期的礦業勘探,還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從零發展我國變質巖石學和前寒武紀地質學,推動我國地質學從荒蕪到繁榮,從中國走向世界,為我國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22年4月27日,沈其韓出生于江蘇省淮陰縣,自小勤于思考,成績優異。在讀中學的時候,抗日戰爭爆發。戰火下的學校沒有固定的教室,師資參差不齊,課程也是能減則減,雖然讀書條件艱苦,過程也磕磕絆絆,但沈其韓仍然堅持學習。中學畢業時,海門已淪陷,1941年,19歲的沈其韓經上海轉浙西,偷渡日偽封鎖線,來到內地重慶參加高考。1942年,沈其韓考入重慶大學地質系。當時,高考只有商科、數學系和地質系這三個專業,由于中學時期對地理比較感興趣,在填報志愿時,沈其韓果斷選擇了地質系。
沈其韓在恩師礦物學教授王炳章先生的指引下,開始學習巖石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大學畢業時,地質工作正受到國家重視,準備在南京籌辦地質單位,沈其韓借此機會考進了南京中央地質調查所,后調入南京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從事地質研究。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