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桐桐 奧布力·塔力普



摘要:中國關于土地方面的制度改革一直在進行,而土地流轉是土地改革制度發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從自然資源、GDP、農民人均收入、勞動力轉移人數、種植補貼、醫療與教育等方面分析了黑龍江省樺南縣大八浪鄉社會經濟發展現狀,介紹了大八浪鄉的土地分布情況和土地流轉規模以及土地流轉特征。選擇土地流轉面積、農民人均收入、勞動力轉移人數、土地流轉租金為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建立經濟模型,最終得出農民人均收入、勞動力轉移人數、土地流轉租金對土地流轉面積的影響為正相關。隨著農民人均收入與勞動力轉移人數的增加,土地流轉面積也會隨之增加。最后針對大八浪鄉土地流過程中的問題,從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及培育多元產業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影響因素;大八浪鄉;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306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22XJY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 Dabalang Village, Huanan Cou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i Tongtong, Aobuli Talipu
( Business School,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7 )
Abstract: Chinas land system reform has been going on, and land transfer is the top priority of land reform syste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abalang Village, Huanan Cou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covering the aspects of natural resources, GDP, per capita income of farmers, the number of labor transfers, planting subsidies, medical care, and educ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land distribution and the scale of land transf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and transfer in Dabalang Village. Four factors including the area of rural land transfer, farmers per capita income, the number of labor transfers, and land transfer rent were selected fo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econom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Final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mpact of farmers per capita income, the number of labor transfers, and land transfer rent on the area of rural land transfe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per capita income and labor transfer number, the area of rural land transfer will also increase. Finall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land flow in Dabalang Villag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his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ng farmers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ivating diversified industries.
Key words: rural land transfer, influencing factors, Dabalong Village, regression analysis
黑龍江省樺南縣大八浪鄉總面積91 km2,其中耕地2萬余hm2,主要種植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鄉辦企業有鐵木加工廠、糧米加工廠等, 1992年鄉企總產值為1 038萬元。全鄉有11個村:大八浪、大鮮、九里六、達連泡等,其中大八浪村以黨支部帶頭建立了合作社,以新式模式經營——黨支部與合作社,并帶動貧困戶一起運行的模式,每年經濟收入近20萬元,共幫助75戶貧困戶累計139人。
隨著大八浪鄉經濟的發展,勞動力轉移人數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土地流轉規模也在不停加大。雖然目前大八浪鄉土地流轉工作在不斷發展進步,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擬通過分析大八浪鄉土地流轉影響因素及其現狀,探討其發展趨勢,以期促進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實現農戶與流轉所有者的同步富裕,帶動大八浪鄉經濟的發展。
1 大八浪鄉土地流轉現狀分析
從大八浪鄉的土地資源、社會經濟發展、勞動力轉移人數、種植補貼等方面分析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介紹大八浪鄉土地流轉的規模及現狀特征等,分析其所帶來的經濟收入。
1.1 大八浪鄉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1.1.1 經濟發展情況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大八浪鄉農民人均收入持續增加。2010—2020年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率為36.7%,從2010年的10 244元增長至2020年的16 184元。同時,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水平也隨之提升。目前大八浪鄉經營了許多特色產業,如新富村的景林泥鰍養殖專業合作社、達連泡村的文躍瓜菜種植合作社等。
1.1.2 勞動力轉移人數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進步,大八浪鄉農民選擇外出務工及其他職業的人數也在逐年增長。2005—2020年,大八浪鄉的勞動力轉移人數從5 452人增長到8 725人(不包含由農村勞動力轉為第二、第三產業的勞動力),占大八浪鄉總人口的31.04%。
1.1.3 種植補貼
2018年,大八浪鄉鄉政府開始實施種植補貼政策。2019年和2020年種植補貼額度又有小幅調整。種植補貼政策的實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減輕了土地流轉所帶來的風險,進一步調動了農民主動進行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1.2 大八浪鄉土地分布情況和流轉規模
1.2.1 土地種植情況
據大八浪鄉政府統計,2020年大八浪鄉種植土地的村民共3 726戶次,種植總面積為18 807.93 hm2。其中:2 089戶村民種植玉米,種植總面積12 282.20 hm2;709戶村民種植大豆,種植總面積1 930.74 hm2;928戶村民種植水稻,種植總面積4 594.99 hm2。
1.2.2 土地流轉規模
隨著大八浪鄉土地租金和勞動力轉移人數的不斷增加,其土地流轉面積也在不斷增加,2005— 2020年大八浪鄉土地流轉的面積增長了42.38%,土地流轉規模的擴大也帶動了農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水平的增高,帶動了大八浪鄉經濟的發展,也改變了大八浪鄉的產業結構,加快了大八浪鄉向城鎮化發展的腳步。
1.3 大八浪鄉土地流轉的模式和特征
1.3.1 農村土地流轉的模式
大八浪鄉土地流轉的主要類型包括土地轉包、出租、轉讓等。
(1) 轉包:大八浪鄉的土地轉包一般發生在農民與農民、農民與農村合作社或農民與企業之間,轉包農戶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轉給接包方,轉包期限以雙方所商量協定的年限為主,一般為1~5年。農戶在土地轉包時通常不簽訂轉包合同,僅口頭約定條件。
(2)出租:出租是大八浪鄉最為常見的流轉模式,農戶一般會將其土地使用權租賃給其他農戶或集體,從而選擇轉變為第二或第三產業勞動力。出租期限會比轉包短一些,一般為6個月~2年。出租時雙方會約定好條件,但不會簽訂紙質合同。
(3)轉讓:大八浪鄉的轉讓模式大多數是在農民及其親屬間發生的流轉模式,由于務工或老齡化等原因,農戶自愿將其土地承包、使用權轉讓給他人,普遍是無償轉讓,有償轉讓占比較少。
1.3.2 農村土地流轉特征
(1)流轉形式多樣: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八浪鄉土地流轉形式也不斷豐富起來。大八浪鄉的農戶主要選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出租、轉讓、轉包等流轉模式,農民大多數選擇以年為單位或者以季度為單位進行土地流轉。
(2)流轉主體多元:從流轉主體來看,農民最開始一般選擇與其他農民進行個體之間的土地流轉。近年來,流轉主體開始向農民與合作社、企業等集體或組織進行轉變。
(3) 流轉效果明顯:近年來,大八浪鄉的土地流轉面積從2010年的6 561.7 hm2增長至2020年的11 388.10 hm2,土地流轉面積不斷擴大,隨著土地經營權流轉數量的增加,大量剩余農村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自主創業或合資創業等,加快了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村向城鎮轉變的步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民的人均收入穩步增長。以大八浪鄉寶山村的蔡先生為例,2020年流轉地承包土地20.02 hm2,用于玉米和水稻種植,共享受政府種植補貼2萬余元。
2 大八浪鄉土地流轉影響因素分析
2.1 影響因素指標選擇
選取土地流轉面積、農民人均收入、勞動力轉移人數、土地流轉租金4個因素來反映農村土地流轉對經濟的影響,對農村土地流轉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證明其影響效應是真實存在的。具體說明如下:
(1)土地流轉面積(Y):它直觀地反映了大八浪鄉土地流轉規模的總體情況。
(2)農民人均收入(X1):農民人均收入是一項重要指標,能夠充分體現出農民的經濟運行情況。農民收入提高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土地流轉所收取的土地租金帶來的收益。這就充分反映出土地流轉對于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折射出農民的生活水平與消費水平。
(3)勞動力轉移人數(X2):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村勞動力人口向城市、工業等方向流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勞動力的減少必然對農村土地流轉面積有一定影響。
(4)土地流轉租金(X3):土地流轉租金所帶來的收益隨著農村改革的進步也在不斷提高,影響著農民的收入及土地流轉的面積。
2.2 變量數據分析
2.2.1 因素選取
表1列舉了土地流轉面積、農民人均收入、勞動力轉移人數、土地流轉租金4個影響因素2005—2020年的相關數據。
2.2.2 計量經濟模型
式中:lnY為農村土地流轉面積,hm2;lnX1t為農民人均收入,元;lnX2t為勞動力轉移人數,人;lnX3t為土地流轉租金,元;μt為隨機擾動項;t為第次觀測樣本。
利用Eviews軟件,觀測Y與lnX1、lnX2、lnX3之間的關系,根據圖1可看出,Y與lnX1、lnX2、lnX3呈現高度線性相關。
由此可知,X1、X2、X3與Y呈正相關,Y隨X1、X2、X3增加而增加,起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利用Eviews軟件做回歸分析。
根據表2可得,F = 41.645、DW = 2.090,擬合優度檢驗R2=0.912,說明回歸方程的解釋能力為91.2%,即農民人均收入、勞動力轉移人數和土地流轉租金對農村土地流轉的解釋能力為91.2%,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較好。

2.3 檢 驗
2.3.1 異方差檢驗
由圖2可以看出,殘差與解釋變量真實值與擬合值的擬合度較好,隨機誤差項不存在異方差性。
2.3.2 自相關檢驗
由表2可得,DW=2.09,樣本容量n=16,給定顯著性水平a=0.05。查DW統計量值:下級限分布dL=0.86,上級限分布dU=1.73,由于dU 2.3.3 多重共線性檢驗 由表3可看出,各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較高,故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 故進行多重共線性的修正,根據逐步回歸進行調整:對lnX1、lnX2、lnX3分別進行一元回歸,結果見表4。 對比3個變量的R2,X1的R2最大,故以此回歸方程(式(2))為基礎,順次加入其他變量進行逐步回歸,結果見表5。 結果分析:農民人均收入(X1)及勞動力轉移人數(X2)為農村土地流轉的影響因素,隨著農民人均收入與勞動力轉移人數的增加,農村土地流轉面積也會隨之增加。即農民人均收入、勞動力轉移人數每增加1%,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將平均增加33.05%、60.18%。在此計量分析過程中,因為各因素數據的單位不同,數據的差額相差較大,所以利用取對數的方式進行回歸,得出農村土地流轉面積(Y)與各個因素之間的擬合優度,在得到的回歸模型中出現T值為負的現象,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結果顯示土地流轉租金(X3)的T值、P值不顯著,所以剔除相關數據。但是通過經濟意義分析,所剔除數據對農村土地流轉面積(Y)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在現實生活中,土地租金增高會導致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相對減少。 3 促進大八浪鄉土地健康流轉的對策建議 3.1 完善服務機制,落實保障措施 隨著勞動力轉移人數的增多,第二、第三產業的勞動力需求工作的比例也在增加,大八浪鄉政府應進一步保障土地流轉轉出方農民的就業問題,鄉政府需明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并通過法律給予保障,兼顧土地流轉工作的公平性與效率,盡量減少農戶間的糾紛問題,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長期化,進一步加強醫療、社保、養老、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在農民個人保障制度的基礎上增加承包地的保障,使農民打破土地是唯一依靠的認知。 3.2 培育多元產業,為土地流轉打好基礎 鄉政府可著力建設多元化產業格局,增加農民就業的機會,為土地流轉奠定基礎,可利用大八浪鄉現有的自然資源,挖掘其發展的潛力,根據不同村莊的特點發展不同產業,如大力發展九里六村的肉鴿養殖、檢草溝村的肉牛養殖、大八浪村的棚室香瓜等產業[1],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等多種產業,積極開展農民技能培訓,擴充農民就業的選擇,積極調動農民發展創新產業的積極性。 3.3 加大扶持力度,促進土地規模流轉 鄉政府還可進一步改善種植補貼政策,及在合理范圍內對土地流轉租金進行調整,加大對土地流轉的扶持力度。鄉政府可進一步宣傳土地大規模流轉,在促進土地流轉的同時,對土地利用進行綜合評價及規劃優化[2],解決閑置勞動力問題。同時鄉政府還需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多種產業的共同發展,增加對農民就業的關心與幫扶,依法維護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嚴肅性,積極維護農戶土地流轉時的合法權益。推動確權登記信息應用,將確權證書下發到農民的手中,讓農民放心、安心地進行土地流轉[3]。 3.4 創新發展方式,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 鄉政府可創新土地流轉的模式,鼓勵股份制企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與農戶之間的合作[4],建設“農戶+股份制企業”的土地股份合作經營、“農戶+合作社”的土地托管經營、“農戶+集體+龍頭企業”的土地入股集體經營等新型經營方式[5]。讓農民在家也能成為股東,又能按月領工資,雙重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合法、創新地推進土地流轉的新發展,增強農戶對于土地流轉規范運行的期望。 參 考 文 獻 [1] 樊晶晶.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對策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 2018,43(12):73-76+84. [2] 韓宇鵬.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嘉興市為例[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8,43(8):103-107. [3] 王曉霞,張寧.寧夏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2(7):86-88. [4] 盧澤羽,陳曉萍.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問題及對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4):114-119. [5] 李繼紅.湖南湘西自治州農村土地流轉現狀與完善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36(11):12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