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強調“工業是立國之本”“制造業是強國之基”,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又鮮明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這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山東是工業大省,擁有41 個工業大類,工業在全省經濟體系中占比近三分之一,是山東發展舉足輕重的“壓艙石”,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山東的根基在工業,優勢在工業。如何讓優勢更優,讓強項更強?2023年山東的開工動員大會主題鮮明、目標明確——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東部沿海的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山東將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彰顯山東擔當、展現山東作為。
開年以來,山東奮進的步履持續加快。
繼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釋放出向高質量發展進軍的明確信號后,緊接著2 月1 日,全省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將工業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力穩大盤挑大梁、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這是山東作為經濟大省的主動擔當。山東為實現這樣的承諾不斷推出實干舉措,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總航標。在這個奮進過程中,工業是龍頭,是產業脊梁。扭住這一“牛鼻子”,山東高質量發展方能再攀新高。
破題高質量發展,山東為何瞄準工業經濟?
工業穩則經濟穩。從經濟社會發展看,多年來,農業、工業、服務業的被重視程度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實踐經驗表明,“脫虛向實”已成為共識,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而工業始終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歷來被稱為工業大省的山東,工業是鮮明的底色,擁有全部41 個工業大類,超過100 種重點產品產量居全國前三位。
得益于工業厚實的家底,山東屢屢在全國拔得頭籌。早在2021 年,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收10.2 萬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達2.72 萬億元,均居全國第三。山東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45 家,數量居全國第二。在數字化浪潮中,山東表現搶眼,制造業數字化指數達80.3,居全國首位。
而從產業結構看,特別是對比服務業,山東工業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翻看近10 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可以發現,從GDP 貢獻度看,2012 年至2020 年,山東工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從45.6%降至31.6%。而服務業增加值2021 年占山東GDP 比重為52.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9.5%。
由此可見,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突破,山東的優勢在工業,增長空間也在工業。在服務業良好發展基礎上,如果接下來工業實現大增長,山東經濟總量自然水漲船高。因此,揚起工業經濟“龍頭”,山東高質量發展有望獲得更大躍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 年至2022 年,工業增加值占山東GDP 的比重從31.6%增加至32.9%。這表明,面對疫情沖擊等超預期因素,工業相對而言展現了更強的韌性。從產業特性看,工業在聚集人口、創新成果積累等方面也具優勢。
如此看,接下來無論是穩增長還是穩就業,山東行穩致遠,工業必須更強。
明確了發展方向,重中之重在于如何落在實處。
對于做大做強工業經濟這道命題,多年來,山東持續傾注大量心血。特別是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工業成為“脫胎換骨”的主戰場。
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山東實施投資500 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0 萬多個,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超過五成,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60%。山東優化產業結構、奮力提質增效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站在新的起點,山東工業經濟騰飛的突破口在哪兒?應當看到,經歷疫情大考,經濟快速復蘇成為全社會命題,全速復工復產、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成為當下重中之重。
從此次大會看,山東發展思路明確。眼前,唯有企業加大馬力,全速保生產、搶訂單,贏得一季度“開門紅”,方能強信心,激發更大干勁與發展勢頭。
存量可持續發展之際,更要爭取增量。為此,山東將實施15000 個重點項目,抓技改、抓市場、抓管理,厚積工業發展合力。
注重當下,更要著眼長遠。對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此次大會也給出系統謀劃。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以及加力科技創新、數字賦能、減污降碳等成為山東重要的抓手。
從這些翔實的舉措中,可以看到,山東對于工業經濟的發展已有全面認知,正“對癥下藥”,加力提速。可以說,發力工業經濟,山東已有了實操導則,只待一一付諸實踐。
相信,隨著復工復產大軍的努力和重點項目的加速成長,山東工業領域將涌動澎湃動能。
再宏大的目標,也要依賴個體去實現。
5.1%,這是去年山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全國1.5 個百分點,也是5 年來山東首次躍居對標省份首位。
這一數據的背后,廣袤齊魯大地上諸多的市場主體功不可沒,正是眾多工業企業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雙向奔赴,造就了這一速度。
同樣,接下來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山東工業經濟乃至整個山東的高質量發展,所依賴的正是每一個奮斗在崗位上的市場主體。他們,是工業乃至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闖過了疫情大考,如今山東工業經濟已經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山東當營造“熱帶雨林”式的氣候與土壤,疏通“堵點”,精準滴灌,既為企業提供及時雨,也要有“長流水”,呵護更多優質企業成長,激發更大干事創業的熱情與智慧,讓創新驅動發展形成更大熱浪,助力工業經濟實現百花齊放、滿園芬芳,讓高質量發展的春風吹遍齊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