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偉業,關鍵在人。當前,各地對人才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項引才政策層出不窮、競相涌出。面對引才聚才的“搶人”大潮,切不可盲目跟風,需理性引才,按“需”索才。
“高嗓門”,不如政策實。“評價一個人唱功,不是音飚得越高,唱功越好”,引才同樣如此。人才政策不能宣傳上“雷聲大”,落實上“雨點小”,讓政策成為“鏡中花、水中月”,在執行過程中要一以貫之,喊得出、做得到,能出臺、肯落地。這就需要各地區在出臺引才政策時,具有可操作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大雜燴”,不如按需引。在“搶人大戰”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招引人才,逐漸出現專業與“崗位”不對口、“需求”與“實際”不相符、“平臺”與“憧憬”有差距的現象,歸根到底在引才上沒有做到按需“索引”。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產業集群,在招引人才時要立足地區優勢產業、潛力產業、新興產業,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引才。
“聚人才”,不如搭舞臺。平臺既是人才推動地方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實現自身價值和夢想的重要舞臺。只有搭好創新平臺,建好產學研用各類創新載體,才能不斷提升人才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將人才的智力、技能,轉化為生產動能。人才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生態的競爭,“筑巢引鳳”必須強化服務保障,建設信息化、數字化便捷服務平臺,讓審批“少用時”、人才“少跑路”、生活“少擔憂”,為人才營造寬松和諧的創業環境,激活人才發力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