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瑩瑩
(青島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敦煌美學”是二十世紀延至本世紀的顯學,敦煌,一個曾經的盛市都會,以其燦爛、輝煌的藝術著稱于世。是享譽世界的中國藝術瑰寶。敦煌美學是中國甚至世界美學史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敦煌設計美學是以壁畫藝術為主的表達形式,將美學理性思辨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敦煌藝術美學主要包含敦煌文史、敦煌石窟與敦煌遺書三個內容。敦煌美學研究的兩個層次是:顯層次和隱層次。
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不但是真實的,而且比現實,比歷史都真實,不但藝術是真實的,它模仿的對象—現實,也是真實的”,按照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核心內容,主要有以下三種模仿方式:第一,依照事物原本的模樣進行模仿,從而表現出藝術的真實性;第二,依據人們敘述的事物模樣進行模仿;第三,結合事物應該具有的模樣進行模仿。理念與現實,概念與實體的統一,達到充滿靈性與靈感的真實,達到審美意義上真實的樣子。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模仿說的內涵,所要體現的藝術真實性并不是“對象的真實”和“模仿的真實”,所要表達的內涵是“情感的真實”,真為時間,實為空間,以達到時間和空間的統一,人性雙軌制的研究,通過藝術的創新突破,達到自由的外化。
敦煌美學藝術中華夏藝術中的一部分內容,“飛天”與“反彈琵琶”的樂舞神韻能夠有效地表現出華夏藝術對美學熱愛和樂舞精神的內涵。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融合,促使敦煌藝術文化別具一格。在包含了多種文化印章的同時更可以凸顯出本土性的特點。敦煌藝術表達的自然之美,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敦煌藝術里不經意流瀉出來的原始韻味,完全出自古人的內心迸發,渾樸而天真。“萬物有靈”所表達的美感的因素是“移情”把情感映射于事物中,又可以反射于自己內心深處,進入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設計之初是將人性作為出發點,利用文創產品發展地方文化,社會在發展的歷程中,科技的進步速度簡化了產品設計與制作,但是卻使得出現產品同質化、盲目化、工業化等多種問題。在將地方文化融入到創產品設計之中時,要重視本地精神內涵的表達,設計方法不能僅僅通過創意來表達,或只是將生活熱點進行有限的截取,最主要的是能夠表達出感動的深度,最佳的創意能夠讓人的內心富有感動。
1.敦煌的宗教藝術美學
宗教是人類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現實生活之間互為矛盾時的心靈歸宿。對藝術美學的方向出發,此種對悲傷的崇尚,能夠讓觀賞者從苦難的悲哀轉變為愉悅的接受,再從接受轉化為興奮,最后從悲傷中得到解脫,上升至“涅槃”的境界。觀賞者在觀看過程中內心感受的轉變,是一種修行的表達,借助修行以脫離欲望的束縛,看輕生老病死,從而進入到崇高的境界內。佛教主要倡導的修行方式有六種,其中對涅槃的詮釋可以映射出積極的人生觀。借助涅槃能夠了解到人生的大美。回歸實際生活的困境悲傷、富貴榮華都是虛設,只有歷經困苦才可以涅槃重生。藝術與宗教都屬精神藝術,而藝術的表現是宗教傳達理念的主要途徑。
2.敦煌藝術中的優雅美學
藝術是情感的對象化形式,任何藝術都有著被人欣賞的美學,比如,聞名世界的飛天、天女散花等,其中樂舞形象和實際生活中的舞蹈藝術相結合,表達了人類對天國世界的向往,也能夠映射出過去歷史中的生活具有豐富的文化,和美完美融合。反彈琵琶的優美舞姿反映出舞蹈藝術的超高技藝的同時,也是對視覺美感的極致表達。飛天中把女性的柔弱之美與男性的陽剛之美進行對比,在東西方文化的影響之下,人物形象主要通過裸體表現這種美,隨著時代的不斷更迭,在唐代時,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更加的多樣化,衣著炫美,形體曼妙,不僅僅展現出了大唐盛世的景象,也反映出了人類理性的審美情趣 變化。
3.敦煌藝術中的和諧美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設計美學中也有所體現,主要借助“和而不同”的和諧美來進行表達。和諧美在色彩運用和藝術技巧上有完美的體現,在整體構圖上也有所表達,從而能夠讓整幅畫面色彩和諧,再借助樂舞和靈動的身體形態,對韻律感進行表達,把音樂與繪畫二者進行藝術形式上的結合,從而展現出和諧美。選擇宗教題材作為主要的表達內容,但又借助藝術審美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超越,從而把信仰和審美融合表達和諧美,作為中華文化藝術的特別存在,是和諧美在藝術領域表達的最佳作品。
通過設計美學的深入研究,揭示其“美”之為美的生成機制和文化根源。敦煌美學的坐標不在邊陲,而在中華文化那博大精深的“靈脈”上,它不僅參透了文化強健生長的奧秘,為母體適時輸送新鮮的血液,而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范本。簡單的寫實、神話和幻想,實現真正“真實的模仿”,模仿說是間接的一面,表現說是直接的一面。美歸根結底是以客觀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主觀的東西,無論對象是誰,從不同方向進行判斷,也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說審美與非審美,只與主體的態度有關,不與對象的性質相干。由于審美判斷聯系于主體,表面上是審物,實際上是審人,由主體的審美感受來確證,它不是認識,不是發現,而是期待。
美學的對象是美、審美和藝術,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這枚硬幣就是藝術,它的兩面是情感與形象,模仿說看見的是形象,表現說看見的是情感。美和藝術只有方式和形態區別,沒有本質的區別,達到有意味的形式,不但藝術家喜歡有意味的形式,理論家也喜歡,“有意味的形式”既突出了藝術的特征,又避免把內容和形式對立起來。可以從藝術的研究入手,去研究美,藝術研究的三個環節本質、功能、特征,美是一種“性質”,藝術是一種“東西”,美的表現形式需要借助“事物”的體現。敦煌藝術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時代的進程中,歷經滄海桑田,在歷史的變遷中融合著不同民族、朝代的文化滲透,與不同民族地域藝術的相交匯,從而擁有了一種內涵豐富、接融四方的包容精神,從敦煌藝術中能夠發現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子,比如,中華文明的理念、西域藝術所特有的寫實風格以及佛教表達的宏偉遼闊的題材,形成了一種震撼級審美。游戲的重心是落在開心上,藝術的重心是落在震撼上,審美是無利害的,是超功利的,又是能夠帶來快感,“無厲害而生愉快”,能得出美感具有普遍性,美和美感又是感性的,這就是“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美感是唯一無利害的自由快感,能夠產生這樣一種超功利愉快的對象就是美。
朱光潛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是我國當代最負盛名的美學大師,他認為“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提出美感經驗直覺說,美感經驗的最高境界是精神關照,達到物我同一的效果,美感經驗也就是藝術的創造。從事新舊中國之間的美學研究,打破了以往不是唯物主義就是唯心主義的認知方式,李澤厚提出“美”是主觀性與社會性的統一,這是主客觀統一的美學理念。美學本身“美的研究”變而為“審美的研究”,因此在文創設計時,要加強“體用”的觀點,體也就是結構,用是功能。
敦煌美學通過壁畫的形式進行展現,費爾巴哈曾說:“宗教的前提,是意志與能力之間,愿望與獲得之間,目的與結果之間,思想與存在之間的對立與矛盾。”從情感出發而言,人生的目標是渴望幸福、美好,可在實際生活中,人生卻總是充滿了悲傷和苦情。此種夢想與實際情況的矛盾,使得人類借助宗教,能夠幻化出一個充滿美好的國度,借助于對神靈、天國的尊崇,而化解此矛盾點。敦煌藝術實質內涵是宗教藝術的表達,佛教哲學里包含了“十二因緣”“四諦”“涅槃”等內容。從美學方面出發,崇高的內涵是能夠讓觀賞者由內心深處發出愉悅的心情,由驚贊轉化為振奮。
在現在,文創產品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喜愛,能夠為當地的文創產品進行有效的宣傳,也可以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入了解根植于地域本身的歷史特征與優秀的傳統文化,促進當地的文化領域的發揚,現階段文創產品主要消費者,是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中產階級,他們能夠有足夠的資金來滿足自己的審美要求。而富有特色的文創產品深受他們的青睞,只有文創產品能夠質量有保證、價格合理、設計具有特色等要求,才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購買文創產品,能夠讓文創產品更加具有年輕化、活力化。
地域文創它代表著一種文化和創意的結合,在現代文化發展中有著很強的地位。在現階段,國內已經收藏了很多的文創產品,主要以模式化形式為主,這種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新穎的內涵和眼前一亮的視覺感受,為了更好地研究分析地方文化如何運用到文創產品之中,在對甘肅敦煌文創進行深入考察,了解地方產品現狀,并對設計方法進行歸納整理,最后針對敦煌進行設計美學研究,希望本研究能夠對文創產品設計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設計要盡可能地體現美感,康德“美的分析”,康德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學之父,則是從美感即審美愉快的獨特性質入手的,康德提出了兩個契機—“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和“共通感”。審美是以自身為目的,自然隨意,能夠感受到愉快,對一件事物美的判斷方式,主要是通過看它可不可以給觀賞者帶來一定的愉悅性,美的判斷方式主要借助美感,而美感也是愉快感的一種表現。因此文創設計要能和消費者產生心的共鳴,從而激發出消費者的鑒賞判斷。
本研究主要借助文獻研究法、案例比較分析法以及歸納總結這三種方法分析研究,下文對這三種研究方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主要是研究相關文獻資料來分析研究課題或現象。需要查找許多有關于區域文化、文創產品設計理念等和本研究內容有關文獻內容、圖像信息以及多媒體資料,并通過歸納整理,研究各個學者的寫作角度,而能夠收獲各種不同的信息,再分析梳理 總結出對地方文化和文創產設計等有關基礎性知識的準確認識。
通過收集有關現階段的地方文化以及文創產品設計的案例,與研究內容進行比較分析,進而進行綜合性的思考,了解其獨有的特點和設計理念等,進而再考察論文的觀點,并提出有效的設計方案。
借助于文獻資料分析推論以及案例調研這兩種方式,在此基礎上有效地分析并進行總結,研究出將地方文化融入到文創產品設計中的設計方案、設計思路等有關內容。
作為宗教藝術的存在形式,敦煌藝術的主要目的在于表達人們的信仰和觀念,敦煌石窟藝術中包含了建筑、塑像以及壁畫等眾多的表現形式,而這些表現形式又借助于服飾、器物、圖案、紋飾等實用藝術形態進行獨特的表達,是中國傳統設計藝術的文化精髓。寶相花是敦煌的吉祥紋樣之一,借助寶相花的原型為設計基礎,通過古法琺瑯工藝手法,使得花瓣可以多層次地進行排列,使得紋飾富有雍容華麗的美感,應用特別的透光及半透明琺瑯,使得釉料的光澤更加的靚麗,更加綻放出流光溢彩,有著祝福佩戴者幸福美滿、吉祥如意的含義。
通過設計美學的學習和研究,好的設計更重要的是要考慮消費者的使用感受,以便建立合理的方案,文創設計能對一個城市起到良好得宣傳作用。本研究希望能夠以此啟發設計者在進行地方文創產品時,要跟上時代,技術更理性注重經驗技巧,藝術更情感注重表達創造。將技術形態與藝術形態結合,放到更大的格局里。可以借助本地區域的特點作為出發點,深化地方文化的內涵,利用地方的資源條件,把握地方文化脈絡,設計美學的思路回歸到對地方文化的范疇上,貼合風土人情的地域設計。而那種如飛地般所謂得“歐陸小鎮”“英倫小鎮”熱鬧一陣后便成為一座空城。文創和文化一樣,需要不斷地滋養,營造出敦煌神秘的意境,提升產品的審美品位與審美感受,使產品更具新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