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猛
(中國藝術研究院)
筆墨技巧是中國山水畫寫生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在中國畫當中蘊含著很多筆墨精神,這也是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淀、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西方藝術逐漸滲透在我國各個領域,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傳統筆墨的繼承與弘揚。在面對此類情況時,可以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合理利用傳統筆墨,實現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通過該種方式,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發展,為山水畫創新奠定良好基礎。
中國山水畫發展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包括隋朝、唐朝、兩宋、元朝等,不同時期下的中國山水畫存在不同特點,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中國山水畫已經能夠逐漸形成更加完善、合理的筆墨體系。
在隋朝時期的中國山水畫,最早是在人物畫背景當中出現,此時的山水畫并未實現獨立。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隋朝時期的畫作,通常是為統治階級人員提供服務。因此,隋朝時期的畫作,通常將描寫貴族生活作為重點,繪畫也具有細密、精致特點。如果將山水畫應用在人物背景當中,那么在作畫期間對于山水與人物之間的比例要給予更多重視。在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后,山水畫能夠逐漸與人物相脫離,能夠實現自身的獨立。當前能夠尋找到的、最早的獨立山水畫就是《游春圖》,通過對這一畫作的分析可以發現,在隋朝時期的山水畫,用筆、構圖較為簡單。
唐朝時期的中國山水畫,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初唐、盛唐與晚唐,初唐時期中國山水畫,延續的主要是隋朝的細密風格,繪畫特點從宗教特色轉化為世俗,在這一時期內水墨形式、設色形式初現。初唐時期閻立本在繪畫方面設色奇特,描法多種多樣,同時用筆也更加細密精致,繪畫有著屬于自身的特點,這也為盛唐時期的繪畫風格打下基礎[1]。盛唐時期中國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不僅經濟發展迅速,同時在文化領域、繪畫領域也表現出繁榮景象。盛唐時期的山水畫具有獨立性特點,而且潑墨山水畫也在這一時期出現、發展起來。晚唐時期盛唐的繁華逐漸落下帷幕,五代時期出現戰亂,這使得人們思想意識發生轉變,人們希望在動蕩不安的時代、社會環境中獲得內心安寧,因此,繪畫主題轉化為自然景物,筆墨技巧在山水畫中的應用更加嫻熟。
兩宋時期是中國山水畫的鼎盛時期,皇帝對于書畫非常感興趣,這也對于中國繪畫的快速發展能夠起到良好促進作用。中國山水畫在經歷唐朝五代畫家的探索與發展后,技法更加完善,到宋代時期,山水畫將水墨、淡彩作為重點。山水畫在宋朝發展通常會被分為北宋前期、宋徽宗時期、南宋前期、南宋后期四個階段。范寬、李成是北宋前期山水畫代表,在前人創造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李成將橫向構圖的先河開啟,善于使用淡墨將虛無空曠的空間、豐富層次的空間表現出來,在創作過程中,會融入個人情感與理想追求[2]。范寬創作的畫作彰顯的是雄偉狀態,利用碎且堅實的筆墨,體現出山石的質感,從而將壯美精神展現出來。繪畫創作在宋徽宗時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典型代表人物為王希孟、張擇端。李唐等是南宋時期的代表人物,這一時期的山水畫特點是斧劈皴,能夠將蒼勁的筆路展現出來,同時創作的作品具有山水恬淡雅致的品質。馬遠是南宋后期的代表人物,皴法硬朗,而且筆力更加強勁。在宋代時期已經基本形成山水畫的筆墨體系。
元朝時期的民族矛盾逐漸尖銳,經濟與文化有著倒退的發展趨勢。元代人更加崇尚武術,這倒是元朝時期畫家地位逐漸降低,畫家在山水畫創作過程中會寄情于山水,因此,繪畫風格發生一定轉變,更加注重意境入畫,將人與自然的情意表現出來。明清時期的山水畫風格多種多樣,而且包含很多不同門派,山水畫也逐漸興旺,但明清時期的山水畫存在創新不足情況,主要是對前人筆墨進行臨摹,并對前人繪畫經驗進行借鑒,在此基礎上,進行自身的藝術實踐,山水畫中的筆墨語言在這一時期并沒有得到很好發展。
古今著名的山水畫作家,不但擁有較強的繪畫水平與傳統功力,而且在繪畫創作期間能夠做到各抒己見[3]。在傳統筆墨精華學習期間,能夠對筆墨技巧有正確認識,從而實現對筆墨的合理利用。在不斷運用過程中,能夠形成屬于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筆墨傳統在我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因此,筆墨傳統是畫家的積累,畫家創作的寶貴作品,為筆墨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也為山水畫寫生筆墨學習提供保障。
中國山水畫將水墨作為核心,水墨這一詞語出現于上個世紀,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流行,這主要與中國山水畫玄學思想有著一定聯系。筆墨已經突破技巧層面,主要目的是將作畫者的情感、精神等表達出來,從而反映作畫者的人格[4]。在中國傳統文學當中,儒家、佛家、道家的觀念,會對山水畫發展、水墨畫發展產生影響。無論是儒家、佛家,還是道家,都非常重視“靜”。黑色代表的往往是深沉、靜默,山水畫創作期間使用的色彩,黑色具有靜感。道家認為黑色深不可測,深不可測即為玄,因此,黑也被稱為玄。老子利用玄標識深奧哲理,從而將遠古尚黑理念體現出來。禪宗注重與顧忌的分別是“無相”“著相”,無相并不是沒有相,而是利用單一化墨色將物象展現出來,但無法做到完全相似,著相是利用色彩對萬物色相進行描繪[5]。儒家認為水墨畫主要是利用后天之力,從而達到先天的境界,認為任何事物具有陰、陽兩面性,陰陽交替是根本規律。黑色代表的是沉穩與莊重,與白色相對,因此,黑色與白色能夠形成色彩兩極。黑色是中國人崇尚的主要色彩,中國人擁有黑色的眼睛、黑色的頭發[6]。正因如此,對于黑色較為敏感,并且認為黑擁有通神功能,從而將天地運行規律推理出來,形成陰陽學說。山水畫筆墨傳統是由藝術修養較高的畫家、文化修養較高的道士創造形成,將上述思想與繪畫觀念進行融合、創新,這樣能夠確保形成的筆墨,具備中國特色。總之,筆墨傳統經過幾千年積淀形成,對于山水畫寫生會產生很大影響。
在山水畫寫生期間,作畫者能夠對古人是從怎樣的自然環境中提煉筆墨進行感悟,并對前人筆墨手法進行借鑒,但禁止直接度古人的觀察方式進行套用。如果作畫者單純在自然當中尋找古人足跡,那么筆墨程式會受到束縛與影響,這對于創新會產生直接影響。為防止此類情況出現,在山水畫寫生期間作畫者要注重深入觀察,觀察自然并用心感受自然,這樣可以對大自然的美有正確認識[7]。作畫者對于自身感興趣的內容要重點關注,將此類內容的美感抓住并將其放大,將美好展現在畫作上,這樣能夠形成屬于自身的獨特作畫風格。在寫生期間要注重放松身心,與自然之間進行溝通,不斷強化自身對于自然的感知能力,從而發現古人無法發現的事物、內容,從而實現對山水畫的創新。基于此,要定下心觀察自然,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艱苦奮斗精神,這樣才能更好得到大自然的反饋,從而獲得更多繪畫啟發。作畫者自身要端正態度,能夠用心感受自然,為山水畫創新、傳統筆墨的應用奠定良好技術。在觀察期間能夠發現傳統筆墨,并對其進行合理利用,保證創作的畫作能夠與觀賞者產生共鳴,確保觀賞者能夠更好感受自然景觀的同時,能夠對創作者思想情感有正確了解。
從對古人留下的山水畫作品分析中不難發現,古人對于自然環境當中的草木、山石、飛瀑等都進行一定個性化提煉,同時也形成相應山水畫審美標準與筆墨語言。此類內容是古人利用智慧積累的寶貴經驗,在贊嘆古人智慧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提升對高層次審美規律的認知,強化筆墨意趣,對古人筆墨程式、符號進行學習與借鑒的基礎之上,將學習到的內容,積累的經驗融入到山水畫筆墨寫生中,要進行嘗試與創新,這樣可以在山水畫寫生中進行突破。在大自然中包含很多物象、事物,同時也蘊含著不同美學規律,可以為山水畫作畫者帶來啟發[8]。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并不是大自然中的全部物象組合,都能與繪畫規律相符合。在寫生期間禁止出現看到什么畫什么情況,要主動對看到的自然物象進行提煉、取舍。也就是說,在山水畫作品中包含的不僅僅是作畫者自身的見聞,同時還包括作畫者的思想情感。筆墨技法是從多次實踐中產生的,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對其進行取舍、歸納與提煉。在山水畫寫期間,要正確認識筆墨與實踐之間的關系,筆墨技法的形成,通常是對自然物象的感受認知,是對自然物象的集中概括。基于此,作畫者要積極學習古人的創作精神,在對古人探索的作畫技巧基礎上,在大自然當中尋找與心靈契合的景物,再經過磨煉、寫生等反復練習后,能夠形成屬于作畫者自身的筆墨 程式。
從中國山水畫發展歷程中不難發現,在很早之前提出澄懷觀道思想,通俗來講就是,作畫者在山水畫創造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將自身的心靈世界、生命價值展現出來。在山水畫寫生期間,作畫者要用心參與,并對具體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同時還要對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合理利用。以自身獨特的個性與情感,對大自然的精神、個性進行感悟,對可以表現出大自然美妙與個人情感精神的筆墨語言進行探尋[9]。在山水畫學習過程中,涉及理論與實際的相互融合、情感與技術的相互融合、主觀處理與客觀處理,這樣才能在創作的山水畫作品當中,形成統一有機整體。在作品創作期間,要展現出物我合一的精神狀態,這樣能夠完成更高層次筆墨語言創作。此外,對于“外事造化、中得心源”這樣命題要有正確認識,該命題在我國藝術創作理論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一命題主要是指,藝術創作的來源是大自然的師法,但是自然美無法自動轉化為藝術美,兩者在轉化過程中需要藝術家進行思考,該命題也是當前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核心理論內容。作畫者通過山水畫寫生,能夠將大自然景象展現出來,同時還能表達出自身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見,作畫者對于自然的感受、情感抒發,對于最終山水畫寫生會產生直接影響。基于此,在每次山水畫寫生前,作畫者需要調整自身心態,能夠用心感受大自然。大自然的清新、靜謐與城市的喧囂存在很大不同,在大自然中很容易靜心,而且能夠不自覺地融入到自然環境中。作畫者在精神高度集中狀態下,能夠將自然的美好及時發現,并對自身的智慧進行合理利用,尋找到適合自身的筆墨表現方式[10]。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作畫者只有真正的與自然環境相互結合,才能找到其中的筆墨規律,將自身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實現對畫面當中筆墨關系的協調,這樣整個畫面會更加和諧、自然,從而將作畫者自身的情感體現在畫作中。此外,還要注重物象與精神之間的相互結合,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加爽快的感覺。增加畫作的活力,從而吸引更多觀賞者。
綜上所述,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傳統筆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畫者對于傳統筆墨要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并對前人總結的筆墨規律、審美規律等進行總結,從而將自身對于傳統筆墨的認識、感悟,融入到山水畫作品中,通過該種方式,實現對自身筆墨技法的豐富。與此同時,在山水畫寫生期間還要注意融入大自然,對大自然中的景象進行感受,對其中的筆墨語言進行挖掘,從而提升作畫者傳統筆墨的利用能力。在此背景下,創作的山水畫作品中能夠體現出作畫者的思想情感,為山水畫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