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晴 邱玉茜
(河北美術學院)
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將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提到了新的高度。2018-2022 《鄉村振興國家發展戰略綱要》指出,要在保護與繼承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文化,將鄉土特色融入到鄉村建設之中,為提升民族自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同時,要把文化作為自己的特色產業,把文化和旅游等行業進行深度融合,不斷創新發展。《“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于2021年6月份正式發布,這一戰略著眼于旅游產業發展的客觀需求,讓我國旅游產業獲得源源不絕的發展動力。2021年,國家一號文件將“三農”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全面振興鄉村,在鄉村建設的同時,又要保留鄉村原有的面貌,對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河北省擁有深厚的文化、歷史積累。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既有豐富的內涵,又有獨特的韻味;河北的交通十分便捷,因此被譽為文化的真正的資源大省。然而,目前河北省文化旅游的總體發展程度還很低,僅局限于一般的旅游景區,旅游產品文化的內容和特點不夠突出,為最大化文化旅游資源的優勢。為了將河北省打造出旅游強省,當地相關部門有必要找準機會,加強旅游產業與文化要素的融合,進一步打響河北省文化旅游產業的名聲。
河北省擁有數量可觀且散布各處的地域文化旅游資源,融合了河北、天津以及北京三地的旅游資源,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資源。河北省的地域特色文化旅游內容體現為:
河北省幅員遼闊,面積達188000平方公里,幾乎處處可見地域性文化旅游資源,省內被評為省級或者國家級文物古跡的單位超過670個,最為出名的無疑是避暑山莊等旅游風景區。另外,作為一個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的省份,河北省還存在一系列優質壟斷性旅游資源,比方說清帝陵、西柏坡等等。旅游的這些 資源是無法復制的,在全球范圍內都受到了旅游雜志的歡迎。
唐代詩人韓愈曾言:“燕趙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短短一句話就將燕趙大地群眾的豪邁感顯露出來。河北人不但以大氣態度為人處世,而且在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都體現了這種精神。如戲曲、曲藝的表演與演唱,明顯的高亢激越,舞蹈風格以灑脫大氣著稱,武術之類的運動同樣盡顯剛猛,一些擎哥、頂蟠等雜技表演也是相當的豪邁。吳橋作為我國知名的“雜技之鄉”,其技藝的普及程度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滄州憑借獨具特色的北方拳法被譽為“武術之鄉”。武強的年畫產品盛銷全國,被譽為“年畫之鄉”。
遍布河北省各處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語言文化等始終得到當地群眾的傳承發揚。比如繪畫、音樂、舞蹈等,這些美術種類可以輕易地融入到文化中,但是河北的戲曲、民歌、民俗、年畫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了傳統的表達方式和形式。相較于京津為代表的國際化大都市,河北省的文化并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根據考古發掘,河北古代曾有過人類活動的痕跡,氣候宜人,植被茂盛,為古人類的生存進步帶來有利條件。坐落于河北省西北陽原縣桑干河畔的泥河灣遺址,被譽為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當地的文明軌跡一直從新舊石器時代延續至現代,時至今日河北省境內還有大量的文化史料。
河北省交通條件便利,兼具鐵路、高速公路和國家級公路;擁有省級公路和空中運輸在國內處于領先位置,是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前往旅游各景區的公交車種類繁多,可供參觀者選擇的范圍也十分廣闊。旅游中的旅游景區,比如夏季的嶂石巖、駝梁、西柏坡等景區,都可以直接乘坐石家莊的大巴,方便快捷。
現在,人們對旅游這個休閑形式的關注日益增加,河北省作為旅游大省的京津,每逢假日,旅游景區常常會爆滿,無法承受。就拿五一、十一國慶來說,去旅游景區的路上就會經常堵車,而且旅游的各種配套設施也不是很好,游客流量一多就會擁擠一團,當地的酒店旅店根本滿足不了需求。與此同時,各個旅游景區還演變出嚴重的環境衛生問題,游客丟棄的垃圾隨處可見。如果想妥善處理上述問題,那么既得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又得大力建設配套基礎設施,使旅游資源的承載力和保護能力協調起來。
在目前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旅游產品已經是利用旅游資源的關鍵切入點。光是旅游的產品,在國內外很多景點都能賺到一筆不菲的利潤。河北省的輕工業產品與農副產品廣銷全國,按理說,旅游中的產品在制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河北旅游的旅游產品多為平庸之物,缺乏本土特色,文化的內容也不能深入挖掘,旅游的商品同質化現象很嚴重,旅游的紀念品在各個地區、各景區都是一模一樣,甚至旅游紀念品店也有很多同樣的紀念品,缺乏創意,缺乏個性發展,極大地削弱了對產品的吸引力。
在旅游行業急劇進步的同時,旅游行業及配套產業的人才需求不斷膨脹,且需要酒店、導游等領域的服務型與管理型人才,而高水平的人才卻越來越少。河北旅游的薪酬和其它福利長期處于低谷狀態,許多高級管理和服務人員流失嚴重。當前河北大學旅游專業的教學工作還很薄弱,旅游方面的相關人才短缺,其他省份的旅游專業優秀人才也很少前往河北省就業。因此,河北省旅游和其相關的從業人員現在還比較缺乏。
河北省文旅產業的發展是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政府要做好規劃,在頂層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河北省各級有關部門要做好:一是要根據文旅業的實際,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加強對旅游業的扶持力度。第二,政府各部門要建立健全的旅游行業標準體系,對旅游行業進行重新定位和優化,降低旅游行業的融合障礙。第三,各級政府要嚴格把關,把握好文旅融合發展的快慢,對文化資源的過度開采和使用,確保融合發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第四,政府要對文旅資源進行梳理和整合,以“以事為本”為指導,做好河北省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的融合發展工作。
1.關注核心價值,塑造文化旅游形象
河北省緊緊圍繞核心價值觀塑造自身的文化旅游形象。通過全方位調查、分析旅游品牌信息,實現了高水平的差異化、清晰、易感知;有一種能接觸和影響顧客心理的包容性。河北省文化旅游一書中有“誠、河北、勝境”一詞。因此,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設和運營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應當凸顯人文特點,依托于物質文化、社會文化以及傳統習俗來提煉個性化價值理念;信仰,思想,習慣的結合。其次,要對旅游的載體進行科學的選擇,尤其要突出重點。最后,對品牌實施科學引導,打造河北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河北省在大力發掘獨有旅游資源價值的過程中,有力帶動了旅游行業及配套行業的深度結合,特別是綜合運用發掘、設計及經營文化旅游產品及服務,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管理,服務,貫穿于吃、住、行、游、購、娛的各個環節,乃至旅游的整體發展。
2.關注品牌定位,打造特色精品項目
旅游的特點是其生命力的體現,而旅游的高質量則是其競爭優勢的體現。首先,要結合地方特色,發掘地方文化的內容,開發旅游的典型地區。要把旅游的高品質城市與文化旅游產業集中地結合起來,致力于發展成我國旅游市場的高品質旅游景點。河北省著力打造紅黃藍綠白五種旅游品牌,為當地旅游產業注入澎湃動力。具體內容包括:129師司令部和西柏坡為代表的紅色旅游景點;以宮廷花園、宮廷寺院、皇家獵苑為核心;核心是皇家溫泉和皇家陵寢的藍色文化旅游景點;旅游中的森林、草原、湖泊、濕地等;以白洋淀濕地、張家口滑雪溫泉為代表的白色旅游景點。總而言之,河北省在打造品牌旅游景點之時,應當牢牢結合特色旅游資源和地域文化。尤其要將旅游與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等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開灤煤礦,京張鐵路,發展工業,文化旅游;使工業設計、生產、市場營銷等成為旅游系列文化系列的一次體驗。要有特色,要有質量,要有品牌。
3.關注品牌性格,提升品牌溝通能力
首先,要加強市場主體,增強與消費者交流的能力。旅游一批骨干企業的培育和發展。要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推動旅游公司的發展;企業要通過兼并和其他方式,進行經營管理,實現經營管理,實現規模經營。扶持一批發展潛力很大的中小旅行社、發展行業協會、推進連鎖經營、拓展旅游市場。第二,要提高旅游產業的服務水平。為了滿足旅游工作者的需求,旅游必須改進旅游的服務質量。其主要內容包括:旅游的配套服務體系的建設;建設旅游信息化綜合服務系統旅游信息化建設,建設旅游一體化信息化服務平臺。要加大對旅游市場的整治力度,對旅游市場進行徹底的凈化,營造安全、高品質的旅游消費環境。第三,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旅游的服務質量,將更多從業者納入旅游培訓范疇,大力建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項目,實施標準化試點工作。增強品牌交流能力,特別是發掘品牌價值的眼光,即發現品牌的獨特戰略,而非產品與服務;而是留給人們的印象。
4.關注營銷傳播,整合多種營銷渠道
擴大銷售途徑,貫徹落實通過控制價格、創新利用來提高品牌價值的營銷宣傳策略,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為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運用捆綁銷售策略,加強與各種旅游網站、主流媒體平臺的合作力度,實施多樣化、互動式的網絡營銷,增強廣告傳播的廣度和滲透性。突出重點市場,突出重點展會,大力推廣旅游相關惠民活動。進一步強化廣告效應,提升“注意力”,有效的營銷。旅游旅游五大品牌要突出“紅”“黃”“藍”“綠”“白”等特點。主要內容有:河北省旅游的品牌形象系列宣傳,四季旅游的促銷活動。在文化旅游專題營銷中,應注重主題營銷手段的應用,并組織一系列的主題營銷活動。河北省還得主動更新營銷方法與營銷思想,走向創新變革道路,形成聯票、旅游年卡等相結合的便民體系。
這幾年,每當假期來臨的時候,旅游景區附近的交通就會出現嚴重的擁堵,讓游客從“人”到“人”。旅游區的初期規劃,要充分考慮到游客最多時所需要的路寬,科學規劃交通堵塞情況下的繞道路線,基于合理性、科學性原則規劃旅游布局,緊密結合各個旅游景區,并加大對公交的投資。在景區周邊要加強交通疏導和管理。
河北省如果想充分利用地域文化旅游資源,必須與旅游這一生態環境有機結合。時至今日,河北省的霧霾問題愈發嚴峻,廣大群眾對藍天白云、青山碧水的期盼越來越強烈。如果旅游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那么它的發展將會更加吸引游客。并結合旅游資源與地方民俗,結合歷史文化,結合觀光農業,形成旅游綜合基地,進一步迎合廣大游客的需求及審美觀。環保與旅游資源利用存在無法分割、互相促進的關系。一味顧及環保工作而限制旅游資源開發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為了旅游資源而放棄生態保護,那就會遭到自然的懲罰。尋求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的結合,確保自然環境和旅游產業共同發展。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協調和統一人類旅游的精神需要,從而使旅游資源中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相互呼應,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旅游景區盡量減少垃圾亂扔的場景,真正實現環保。
極力挖掘河北的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發展地域特色的鄉村文化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可行方法。在充分保護區域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文化旅游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了文化的價值,促進了地方文化的發展,促進了民族的優秀文化的傳承。旅游發展可以使地方文化重新煥發活力,使優秀的地方文化得以復蘇,同時也賦予了它新的定位,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隨著各區域旅游的深入發展,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性需求越來越大,區域文化在區域發展的進程中也越來越突出。最后,通過“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打造“特色”品牌,打造具有地域影響力的“鄉村文化名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出富有市場號召力的旅游文化產品,提升河北省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競爭力。希望通過本論文的研究,能夠為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民族區域旅游文化的相關理論,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